【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有一個總體目標……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這不會在我的眼皮底下發生,因為美國將繼續發展壯大。”當地時間25日,在上任以來的首場記者會上,美國總統拜登用了很長篇幅談論對美中關係的看法。拜登重申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但會與中國激烈競爭。除了加大對美國科技和基礎設施投資,拜登阻止中國超過美國的“秘訣”還包括“重建聯盟”以及在人權問題上挑戰中國等。後兩條正是華盛頓近來出擊的重點,從張羅“四方安全對話”首次視頻峯會,到國務卿布林肯先後訪問日韓和歐洲,再到夥同英國、加拿大及歐盟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由推出對華制裁措施,美國的動作多得令人眼花繚亂。這些拉幫結派和揮舞大棒的做法,怎麼看都不像“競爭”那麼單純,至少不是光明磊落的公平競爭。拜登所倚重的盟友們對華盛頓並非沒有提防,在他25日參加完歐盟視頻峯會後,德國總理默克爾直言,歐盟的對華政策同美國並非一致。美國的眼睛緊盯中國,中國的眼界要開闊得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表示:“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成為更好的中國。”
花近十分鐘談與中國競爭
路透社報道稱,拜登25日表示,他將阻止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誓言要加大投資,確保美國在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競爭中取勝。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但將會與中國激烈競爭。“中國有一個總體目標,我不批評他們的目標,但他們旨在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拜登説,這在他的任期內不會發生,“因為美國將繼續發展壯大”。報道稱,拜登此番論調與其競選言論頗為一致。日前,拜登政府官員同中方在阿拉斯加舉行首次高級別面對面會談。在此期間雙方激烈交鋒,顯示出兩國間的緊張程度。
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的首場記者會。按照“美國之音”的統計,在歷時一個小時的記者會上,拜登花了近十分鐘時間闡述他對美中關係的看法。福克斯新聞捕捉到一個畫面:現場照片顯示,拜登手持一張主題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卡片,上面列了多條發言要點。其中一則要點的第一個單詞就是“中國”,寫着“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是美國的三倍多”。
美國雅虎新聞網稱,拜登計劃下週公佈數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他表示,將確保美國增加在有前景的新技術領域的投資,如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等,其目標是讓美國的研發投資從目前佔GDP 0.7%左右回升至上世紀60年代佔GDP 2%的水平。
拜登就“有效應對中國”專門強調要做的三件事。首先是加大對美國工人和美國科技的投資。第二是重建聯盟。他聲稱這並非是反華,但將堅持要求中國遵守所謂“公平競爭”“公平貿易”的國際規則。第三,堅守美國價值觀,繼續對所謂“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發聲。拜登還將美國與中俄等國的競爭宣揚成“民主與專制的較量”,美國“必須證明民主是起作用的”。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是拜登上任以來就中國問題發表的最廣泛的評論。美國政府已經表示,無論對中國採取何種方式,都將與盟友建立統一戰線。彭博社26日稱,拜登拒絕回答現在是否比上任前更想保留對華關税。目前,拜登政府在經貿和人權問題上還在維持特朗普的對華強硬路線。
“中國大使:中國的目標不是取代美國。”據CNN報道,拜登講話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CNN採訪時做出回應。崔天凱強調,中國的發展目標很明確,就是滿足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的發展目標不是同任何其他國家競爭或者取代任何國家,這從來不是我們的國家戰略。崔天凱表示,對中國來説,公開、公平競爭不是問題。實際上,中方非常支持這樣做。但問題是,中國企業受到了歧視和不公正待遇,有人明目張膽企圖把一切都政治化,民族主義、保護主義侵蝕國際規則,“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開展公平競爭?”採訪中,崔天凱還當場批評CNN對中國新疆的錯誤報道“不道德”。
華春瑩2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不存在美方要求中方遵守國際規則的問題。世界上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在遵守國際規則方面,中國是模範生、優等生,而美國恐怕是差等生,這是公認的。
默克爾:歐盟同美國並非完全一致
“作為總統,拜登公開説出類似不讓中國超越美國這樣的話,説明他有些心虛和擔心,美國的自信已經大不如前。”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信強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拜登如何能夠做到不讓中國超越美國呢?擺在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兩國之間各憑本事,開展良性競爭;二是美國對中國使絆子、下黑手,自己發展不起來,也決不允許你發展。而現在來看,拜登政府的很多做法跟特朗普有點像,一方面想方設法維護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又不停地用各種手段遏制中國崛起。
正如拜登所言,聯合盟友、打人權牌是美國眼下的重點。25日舉行完記者會後,拜登出席歐盟視頻峯會。他重申對重振美歐關係的承諾,強調美歐雙方“享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呼籲就共同的挑戰進行密切合作。拜登專門提到,希望就外交政策進行合作,“包括在中國和俄羅斯問題上”。“德國之聲”26日稱,這是2009年以來美國總統首次參加歐盟峯會。拜登正試圖重建被特朗普破壞的外交關係,並試圖組建一個“共同戰線”來應對中國日益上升的影響力。
“拜登重召舊盟支持新任務:挑戰中國”,雅虎新聞網26日以此為題稱,拜登認為,美中競爭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戰,並認為美國的聯盟是華盛頓對北京最重要的優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4日在北約會議上發表講話時一再提到“中國的挑戰”。25日是布林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訪問的最後一天,他稱,現階段的盟友合作比近期歷史上任何時刻都重要,與北約和歐盟的關係將會是克服挑戰的關鍵。
據法新社26日報道,歐盟視頻峯會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歐盟與美國“肩並肩”,可以通過合作來推廣“民主價值觀”。不過,歐盟與美國並非像華盛頓希望展現的那樣“團結一致”。據“德國之聲”26日報道,同拜登視頻會晤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盟對華政策將繼續貫徹“歐洲主權”。她指出,歐盟同美國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並非完全一致,“這是非常明確的”。默克爾還稱,歐盟在中國問題上有自己的共同立場很重要。
英國《經濟學人》稱,跨大西洋組合是怪異的一對,美國和歐盟正試圖重修舊好,拜登正在尋找盟友,因為他需要歐盟,但歐盟仍然對美國保持警惕。
“統一戰線”忽略複雜現實
在美國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東亞項目研究員蕾切爾·奧德爾看來,許多朋友都與美國存在類似問題。她25日接受《日經亞洲評論》採訪時説,布林肯在美中高官阿拉斯加會晤上聲稱有一個“反對中國的統一戰線”,這是對複雜現實的過度簡化。在對中國的態度上,很難説誰站在美國一邊,每個國家都與中國有着複雜的關係。
台灣中時電子報26日分析認為,美國完全違反全球化精神的“合縱”戰略行不通。如今是一個生產力富餘過剩的狀態,“市場是王”。全球的市場在哪裏?無需多想,當然就是中國。必須看到,中國14億人口規模的市場迄今仍是一個未飽和的市場,全球恐怕還看不到有哪一個市場比中國更大更有潛力。在這樣的形勢與趨勢下,美國想要嚴格約束其盟友違抗市場誘惑,挑戰經濟邏輯,並非易事。
為牽制中國,華盛頓還有許多其他小動作。繼在新疆問題上進行挑釁後,美國在台協會25日與台灣“駐美代表處”在華盛頓就“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簽署備忘錄,以增進合作。同一天在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播出的採訪中,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一邊渲染所謂中國“威脅”,一邊聲稱“美國正制定戰略反擊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25日刊發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的文章説,拜登的團隊陷入美國兩黨反華情緒高漲的政治困境。四年來的惡言惡語讓許多美國人相信,中國構成了生死存亡的威脅。但現在是時候採取更清醒的態度了。中國對美國是挑戰,但也是機遇。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李勇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雪 柳玉鵬 任重】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