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逆轉,日本技術為何被中國超越?”

日本商業新聞網站近日刊登題為《意外逆轉,日本技術為何被中國超越?》的文章,作者為居住在中國上海的日本博主、前新聞記者花園祐。作者認為,過去,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技術差距巨大,但近年來,中日技術差距在部分領域不斷縮小,甚至出現中國反超日本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是由於中日政府在產業扶持上的差異,二是由於日本企業不擅長創新技術的弊端。作者建議,未來日本應支持“能賺錢的技術”,併合理避開中國重視的領域,着重向尚未引起中國關注的領域發力。文章編譯如下:

大約在2012年,談到日本和中國製造業的技術差距,我經常對周圍的人這樣説——“如果説2000年左右日本和中國的技術對比差距是100:1,那麼現在對比差距已經縮小到大約10:1。今後,日中技術差距還會進一步縮小。”

如今,大約10年時間過去,日本和中國的技術對比差距已非10:1。從勞動者能力到尖端產業技術,中國反而都已經超過日本。

日中技術能力為何會發生逆轉?我想探討其背景和原因。

幾乎“全軍覆沒”的家電產業和“岌岌可危”的機牀產業

首先,讓我們通過主要製造業來看看目前日本在國際市場上所處的地位。

曾經與汽車產業齊名的家電產業徹底敗給了中國企業。以東芝為首的許多家電廠商已經將家電業務出售給了中企,電腦業務也大半被中資收入囊中。

手機方面,索尼雖然還在努力,但在國際市場的銷量卻遠不及中企,國際競爭力完全無法匹敵。

數碼相機方面,佳能、尼康、索尼三家日企巨頭至今仍保持着壓倒性的國際競爭力。然而,在智能手機擠壓相機市場的背景下,不得不説日本相機企業前景嚴峻。

至於在背後支撐日本製造業的機牀產業,目前看來日本仍處於優勢地位。中國舉國上下正在努力加強該領域,其技術能力也在近年顯著提高。如果按照現有速度發展,日本遲早將在該領域被中國趕超。

可靠的汽車、材料產業也面臨新挑戰

與中國相比,日本至今仍具有較強優勢的產業是汽車產業,以及以化工原料為首的材料產業。

特別是需要紮實的基礎開發和品質管理的材料產業,是中國企業明顯不擅長的領域。我認為,無論中國政府如何扶持,即使再過10年,中國材料產業仍將處於日本下風。

另一方面,隨着未來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汽車工業可能會發生顛覆性的技術革新,現有技術可能迅速過時。特別是處於電動車核心的電池技術方面,中國已經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我們無法斷言日本的汽車產業能一直保持現有優勢。

產業扶持方面的中日差異

為什麼日中技術實力差距會急速縮小,甚至在部分領域出現逆轉呢?原因有很多,我想列舉其中兩大原因:一是日中產業政策的差異,二是日本改良主義的弊端。

從產業政策扶持方式的差異來看,在中國的官員中,對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各產業體系和技術具備一定知識的人物不在少數。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選擇產業扶持政策和優先強化的技術對象時,往往是較為符合實際的。

相反,在日本,一提到產業扶持政策,日本政府就會一心一意扶持中小企業。鮮見日本政府強化尖端技術和特定領域的指導方針,而這方面的研究開發則完全依賴於大型民營企業。而且,就像不用電腦的人可以成為負責信息技術的大臣一樣,日本政治家對於技術的理解度、關注度過低。

日企對投資新業務猶豫不決

日中技術實力逆轉的第二個原因——日本改良主義的弊端。

日本製造業企業雖然擅長改良現有技術,但不擅長從零開始創造新技術。即使是技術人員也是如此,他們對改進現有工程非常熱心,而當涉及平時不常使用的產品和新技術時,很多人則立刻失去動力。

自本世紀初以來,日本各大製造商傾向於將投資集中在具有競爭力的現有業務上,而不是投資新業務。因此,雖然日本製造業經營短期回升,但國際競爭力不斷下降。相反,中國企業在這段時間裏積極投資無人機、電動車、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和產業。

日企的改良主義並非一無是處。但不可否認的是,日企過於重視改良,卻忽視了新領域的開拓和投資。這種對新技術領域挑戰意識的差異,似乎是造成今天中日技術差距的重要原因。

日本應該加強哪些領域的技術

最後,我想補充談談日本今後應該提高哪些領域的技術。

作為大前提,日本應該加強哪個領域,需要誠懇邀請精通最新技術的專家進行審議。到目前為止,對技術不太瞭解的政治家只選擇扶持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等“名聲好的”領域的技術,導致市場混亂。我們應該簡練地將“能在世界上賺錢的技術”作為扶持對象。

在此基礎上,我認為,避開中國重視的領域也不失為一個辦法。與其在廣闊領域與中國競爭,更現實的戰略是,準確向中國尚未注意的盲區發力,佔領這些領域。

因此,選擇扶持的領域至關重要。我期待政府和民間能夠就日本今後將通過怎樣的技術賺錢進行積極討論。

來源 | 參考消息智庫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37 字。

轉載請註明: “意外逆轉,日本技術為何被中國超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