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鄭 偉
【摘要】社會保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居於重要地位,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載體。社會保障自古就是理想社會的內在要素,而且在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和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是推進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中,社會保障的探索與實踐一直是一項重要內容,也構成了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新時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處理好五個關係:在覆蓋全民上,處理好不同社保項目覆蓋面大小的關係;在統籌城鄉上,處理好不同社保項目保障程度高低的關係;在公平統一上,處理好不同地區繳費負擔輕重的關係;在可持續上,處理好降低社保費率與基金可持續的關係;在多層次上,處理好基本保障與補充保障的關係。
【關鍵詞】社會保障 現代化國家 中國共產黨
【中圖分類號】 D63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20.003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其實現路徑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社會保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和“治國安邦的大問題”,在現代化國家建設中居於重要地位,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載體。
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內涵和歷史沿革
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內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着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新發展階段的核心使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國家,其基本內涵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與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相互呼應。而且,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它具有若干不同於其他國家現代化的特徵,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歷史沿革。現代化國家建設是中國人民數百年來的長久夢想。我們可以從中國近代史、新中國成立之後、改革開放以來等幾個階段來看我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歷史沿革。
從中國近代史的視角看,自鴉片戰爭以後,從洋務運動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一直在尋找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之路,進行了艱辛的探索。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在帝國主義侵略掠奪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沒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我國就開始探索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和路徑。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我國首次提出包括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1964年,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我國提出“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並提出國民經濟發展可以“兩步走”: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我國重申了分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安排。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在每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聚焦和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問題,不斷與時俱進,發展完善。黨的十二大強調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黨的十三大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納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並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黨的十五大強調,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黨的十六大強調,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七大強調,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從十九大到二十大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可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以貫之地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進程。
來源: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