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盟一直高呼要禁運俄羅斯能源,並不斷放狠話,稱自己正在制定新的制裁措施。然而,歐洲國家雖“嘴上説不要”,但“身體卻很誠實”。
據報道,在歐盟嚷嚷要制裁俄羅斯能源之際,不少歐洲石油交易商正在“瞞天過海”地轉運購買的俄羅斯石油。在4月份,平均每天有160萬桶貼上“目的地未知”標籤的石油離開俄羅斯,流向“未知的目的地”。
交易商透露,隨着歐洲能源價格的飆升,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平均價格比布倫特原油基準價格要低20至30美元。這種相當大的折扣對買家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在這種巨大需求的驅動下,歐洲4月的俄羅斯石油進口量不減反增。
據悉,貼上“目的地未知”標籤,意味着這些石油將被運到海上更大的船隻上,與其他油輪上的石油混合在一起,從而達到混淆來源的目的。許多西方交易商都在通過這種方法規避制裁,“瞞天過海”偷買石油。
為規避可能出現的新限制措施,不少西方石油買家還在進一步加快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全球船舶追蹤數據顯示,荷蘭殼牌公司、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等跨國石油巨頭和大宗商品貿易公司,都在租用船隻從波羅的海和黑海的俄羅斯石油出口終端,將大量原油運往歐盟。
對此,德國媒體指出,由於“不透明市場”模糊了石油的來源,因此很難追蹤俄羅斯石油的交付量。而這樣龐大的“不透明市場”,在俄烏衝突之前幾乎不曾有過。
目前,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已經完全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歐盟還沒有決定是否實施禁運。畢竟與其他國家相比,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要高得多,其27%的石油是從俄羅斯進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