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卡林
在屏山縣書樓鎮,有一座新“拼裝”成的馬湖古城。這個古城很特別,説它是新建的不假,但城裏的物件卻全是實實在在的歷史遺物。
向家壩電站是金沙江梯級開發的最後一級,蓄水後,一大批歷代文物就會沉入江底。早年沿江有一條宜賓通往涼山的古道經過,千百年來,沿着古道分佈了許多的歷史文物。經考古工作者實地考察,認為值得保護的文物就有72處。想想看,老祖宗留下來的如此多的寶貝如若沉入江底,那該是一件多麼可惜的事情。
經地方政府與三峽集團多次協商,決定在向家壩電站蓄水前,搶救性地整體搬遷歷史遺蹟42處,新選的城址就在金沙江大峽谷中的書樓鎮。這裏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新城由四川考古院設計。
屏山縣文管所的龍力是古城搬遷工程的主持人之一。他説,這些古建築原來分散在金沙江沿岸幾千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原樣整體復原一座老建築,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工人在拆卸古建前,要對一磚一瓦、木樑石柱、斗拱榫卯一一進行編號,然後搬遷到新建工地上。又要按原編號精心拼裝復原,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古建的歷史原貌,搶救下來數以萬計的老材料,工程量巨大。拼裝更是複雜,僅復原萬壽宮的斗拱,川師大的10多名師生在事前就進行了一週的拼裝試驗。
經過古建工人六年努力,這些古建終於歡聚在一起,地圖上又有了一個叫“馬湖古城”的地方。之所以説“又有”,是因為屏山早在三國時期就置馬湖縣,元朝置馬湖路,明洪武四年改馬湖路為馬湖府。
古城的核心區佔地100多畝,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投入兩億多元。這些古府衙、宮觀、廟宇、祠堂、牌坊和城門,以及以明清為主的古民居,集幾千年來古郡馬湖府深厚的客家文化、古蜀文化、夷都文化等人文內涵於一體,既是一個集金沙江下游悠久歷史的微縮景觀,又保留住了一段難得的歷史記憶,保留下了一份濃濃的鄉愁。
那天,我走在古城的萬壽宮、禹帝宮、平夷長官司、牌坊羣及凌家、王家等眾多古民居里,彷彿又回到了那個久遠的年代。
與我們同行的人中,有當地的一位王姓鄉賢,他的祖宅被整體搬遷來這古城。那天,王先生向我們介紹着這裏的人文風俗,並向縣上領導説,他將自願捐獻族譜等民間資料,待古城開街後,還希望能幫着做一些事情。
確實,這座老宅曾為他們家族的繁衍生息做出過巨大貢獻,在眼看就要遭到滅頂之災時,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這對他家來説,意義重大。
一座有價值的古建築,就是一座豐碑,一段文明史。在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不斷的大拆大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也丟失了太多的東西。這些東西丟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只剩下一些寫在教科書上的文字,一些坍塌了的廢墟,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
基於此,“馬湖古城”的重生,對後世子孫來説,非常重要。
【作者簡介】
何卡林,四川散文學會會員,宜賓市作協會員。在《四川文學》《海燕》《工人日報》等各級刊物上發表散文數十篇。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啓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説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説”。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信息包括銀行卡户名、開户行及網點準確信息(不能錯一個字、多一個字、少一個字)、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