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戰機飛得更高,飛得更快,是每一個戰機設計師的夢想。而如何做到這一點,讓自己的作品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不同的人則有不同的想法。最為直線式的思維莫過於:採用強大,更加強大的發動機,只要動力夠足,其他的一切彷彿都變得無足輕重,超級戰機近在眼前。有人戲稱,只要動力足,板磚都可以飛上天。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製造一款可以三倍音速飛行的超級截擊機是大國航空工業的夢想。美國人選的路看上去比較高端,鈦合金材料,想盡一切辦法打造一款能適應超高速超高空使用的發動機,甚至連航空燃料都要重新研發。俄國人的想法就是簡單粗暴的:加大發動機的馬力。你飛得不夠快只是在證明你動力不夠足而已。航空工業中的一朵“奇葩”,米格25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關於米格25的性能和其據説能“烤熟野兔的超級雷達”,這裏就不多提了。我們就看看俄國人設計米格25的直線思維。整架飛機的核心在於機身內部的兩台尺寸巨大的,由圖曼斯基設計局傾力打造的R-15式航空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在打開加力的時候,單台推力達到了11萬公斤。兩台推力即可達到22萬公斤——這在20世紀60年代初完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存在。因為動力強勁,尺寸巨大,米格25的尾噴口就如同一個惡魔的大嘴一般。一些飛行員或是地勤人員在飛機空閒時好玩,可以輕鬆地在尾噴口裏蹲坐下來。
米格25的尾噴口可以容納一人在裏面蹲坐
不過,這種超越了時代的發動機自然不是盡善盡美。其缺點是油耗巨大,而且在滿加力狀態下極易損毀發動機。根據葉姆菲.戈登《米格25——冷戰“狐蝠”》一書的記載,如果其開足馬力,讓飛機達到3.2倍音速的極速,時間必須嚴格控制在5分鐘內,超過這個時間,發動機基本在降落後就廢掉了。書中記載,只有在執行對美軍高超音速偵察機的攔截和驅趕任務時,為了展示強大的性能,米格25才能加到全速。在平時訓練和巡航中,其全速不能超過2.5倍音速。超過此速度的訓練,必須報請航空團一級的主官批准。
很多人認為這就展現了俄國貨的粗糙。不過俄國人也有自己的邏輯:在當時的環境下,如果像美國人一樣研發一種高大上的可以長時間3倍音速飛行的發動機,耗時太久,而且極其昂貴,可靠性還不能保證——美國人重金打造,黑科技雲集的SR71黑鳥式飛機,儘管紙面性能比米格25好看,但因為運用過多的新技術,竟然有一半的黑鳥因為故障墜毀。俄國人則傾向於利用現有技術進行集成,並在犧牲部分局部性能的基礎上換得重要指標的突破。
米格25為了應對超高速條件下的高温,為了省錢省時間,乾脆採用了結構重量極大的不鏽鋼當做飛機的主體材料——反正我動力夠足,不在乎這個重量。
60年代末米格25開始裝備部隊後,屢屢突破航空世界紀錄。在其服役生涯中,總共突破了常規有人飛機在高度、速度、爬升率上的23項世界紀錄。很多時候,米格25是在自己突破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
米格25製造了700餘架,還出口了多個國家,其最為有名的戰例則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的一架米格25被以色列的F4鬼怪式戰鬥機鎖定併發射了導彈。埃及飛行員直接把加力推到底,怒吼的米格25直接用高速把導彈甩掉了,讓敵軍大為驚訝。“比導彈飛得還快的飛機”的名頭就此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