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經濟學家、人大教授儲殷發文稱:當前的出生率在持續下降,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生孩子了,這其實是一種享樂主義。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年輕人都不生了,這個社會怎麼繼續?
同時,他還指出:中國孩子的教育環境就是補課、攀比,導致教育成本很高,這也是客觀事實,但總不能不生。你不生孩子,你年輕的時候爽了,可當你老了之後,我的孩子卻要拼命工作創造社會福利給你養老,這不公平。
對於他的此番觀點,老方我表示某種程度的贊同。要知道:2019年我國新生兒的數量為1465萬人,創下了1960年自然災害以來的新低。這個新低低到什麼程度?比1949年建國那一年都要低!我們不禁要問:7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從微不足道發展到當今的世界第二了,為什麼人們反而不生孩子了?1、經濟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追求個體的享受成為共識
在當年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中國人信奉的是“多子多福”。這一方面是傳統思維的影響,同時也是基於現實的考慮:從概率學上來講,生得越多子女有出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再加之當年生活和教育的成本很低,這也讓出生率持續攀升,以至於最後不得不採取計劃生育的措施。
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多子多福的觀念被拋棄了,追求家庭和自我的生活品質開始成為主流思想。這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可以得到印證:越是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生育率越低;反而是第三世界的非洲印度,生育率卻持續走高。
2、教育、醫療、住房問題讓很多年輕人對生孩子望而生畏作為家長而言,如今面臨最大的問題無疑就是孩子的教育醫療,以及家庭的住房三大難題了。教育質量提高的同時,家長對教育的焦慮也越來越多:該不該送去重點學校?是不是應該參加補習班?要不要報興趣班?這就是當前中國家長的日常。
不僅如此,住房問題更是當前國人的核心壓力所在。近日,我國重點城市的平均房價突破10000元,這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焦慮和憂鬱:孩子大了、房子小了,該如何是好?如果三個問題得不到解決,我相信出生率不可能有提升的空間。
3、新潮的“不婚主義”、“丁克”思維,讓出生率持續降低隨着時代的發展,當代年輕人逐漸接受西方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了,他們寧可在遊戲和小説中沉迷,也不願去面對婚姻和家庭的壓力。婚都不打算結的這批年輕人,還能指望他們去生孩子?
更有甚者,結婚了也不生孩子的大有人在,央視主持人康輝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奉行丁克20年以後,他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最痛苦的時刻就是當父親去世之時,自己沒辦法給他們一個孫子孫女共享天倫。可如今一切都晚了,妻子早已不再具備生育能力了,自己愧對養育自己的父母。”
不生孩子到底是不是享樂主義?個人覺得這其中必然有這樣的因素:為了自己的生活品質,放棄了對子女的嚮往。而且,這樣的趨勢和傾向還越來越明顯,這樣的羣體也越來越多。單純地追求自我享受,而放棄傳宗接代的責任和義務,這到底是單純的自我選擇問題,還是貪圖享樂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