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頭” 跑出“加速度”——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快速搬遷工作紀實

啃下“硬骨頭” 跑出“加速度”——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快速搬遷工作紀實

搬遷,被喻為“天下第一難”。

乘着“重點工作攻堅年”東風,高密市吹響仁和化工產業園搬遷的衝鋒號,全市上下戮力同心、眾志成城,以實幹之風刷新搬遷“高密速度”,以擔當作為創造搬遷“高密奇蹟”,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奮力攻堅的優異答卷。

這是一次速度爆表的搬遷,兩個片區、四個村莊、1300多套房屋、53個養殖場、2016座墳墓10天清零,刷新了片區搬遷記錄。600多名黨員幹部夙夜在公、宵衣旰食、苦幹實幹、拼搏奉獻,不僅搬出了全市化工產業發展的新空間,還凝聚起真抓實幹、勇於擔當、立説立行、敢打必勝的良好作風。

高位推動 科學謀劃

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是高密市着力打造的新舊動能轉換三大平台之一。2019年6月26日,仁和化工產業園入選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佈的“第四批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名單”。

善謀者勝,遠謀者興。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今年3月,高密市委、市政府以“決人所不決”的膽略,“為人所不為”的手筆,“成人所未成”的氣魄,舉全市之力打響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搬遷攻堅戰,全力打造應用連續流的全國性示範園區、化學家創新創業平台。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高密市委、市政府把“不與民爭利、陽光徵收”定為這次搬遷的基本原則,多方徵求意見,制定出台搬遷相關政策,在房屋認定、補償標準等方面“就高從寬”,只要政策允許,就給予羣眾最大的優惠。

透過厚厚的《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搬遷工作日誌》,我們看到了那一幕幕難以忘懷的日日夜夜,看到了一場場令人動容的攻堅戰役——

開局之戰虎虎生威。高密市改變過去鎮街區單打獨鬥的做法,採用“大兵團”作戰模式,組建高規格的搬遷指揮機構,將搬遷片區劃分為13個大網格、64個小網格,調集39個市直部門和姜莊、密水、醴泉3個鎮街共600多名過硬黨員幹部,建立起部門包靠、鎮街為主、羣眾參與的“網格化”搬遷模式,形成了全市黨員幹部萬眾一心、齊心協力促搬遷的強大合力。

作為產業園駐地鄉鎮,姜莊鎮勇挑重擔,把搬遷作為頭號工程,不講條件、義無反顧向前衝,僅用15天時間,就完成了人員培訓、入户走訪、實地測量、數據複核、評估公司選定、徵收方案制定等各項準備工作,不僅摸清了每一宗土地、每一處房產的情況,而且對每家養殖場、每個住户都建立詳細台賬,拉出重點清單,先行突破,制定預案,極大減輕後期工作難度。

宣傳攻勢強勁有力。先後發放、張貼《致全體搬遷居民的一封信》《搬遷通知》《搬遷明白紙》等宣傳材料1萬餘份,宣傳車、村喇叭、微信平台構建起全覆蓋的宣傳網絡,堅定了羣眾搬遷的信心決心。

攻堅戰術高效管用。高密市建立搬遷任務總枱賬,對各單位簽約進度以版面形式公開展示,每日更新,以壓力增動力。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妙招迭出,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障礙難點,最終積小勝為大勝。

針對搬遷後的畜牧養殖問題,高密市在姜莊鎮西辛莊村規劃建設佔地96畝的高標準養殖場,解決了羣眾的後顧之憂,贏得了羣眾的支持和配合。在集中籤約的第一天,出現了居民搶先排隊簽約的局面,實現首日開門紅。

攻堅克難 錘鍊作風

啃下“硬骨頭” 跑出“加速度”——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快速搬遷工作紀實

搬遷現場圖片

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搬遷工作全市矚目、羣眾關注,情況複雜、工作難度大。是主動擔當迎難而上還是瞻前顧後畏難發愁,搬遷一線成為檢驗幹部作風的試金石。搬遷“鐵軍”喊出了“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的響亮口號。

堅持一線工作法,健全考核激勵機制,推動作風建設在一線錘鍊、黨員作用在一線發揮、擔當幹部在一線培養、幹部實績在一線考核,將表現突出、敢打敢拼的50多名黨員幹部作為後備幹部培養對象,極大調動了黨員幹部投身一線、擔當幹事的積極性。

千斤重擔大家挑。自3月20日起,市委書記卞漢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琦數次坐陣現場指揮;擔任指揮的市級領導不分白天黑夜堅守在搬遷一線,定時召開會議,調度搬遷進度。相關鎮街及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吃住在搬遷一線,撲下身子、擔當作為,主動上門宣傳政策,解答疑問,動員搬遷。工作組人人發揚“拼上、豁上”的精神,緊盯任務目標,想一切辦法、盡一切努力,全力以赴推進任務。特別針對政策吃不透的居民,包靠人員經常連夜入户做政策解釋和思想動員工作,凌晨三四點,指揮部仍燈火通明。搬遷進度表既是指揮部“人氣”最高的地方,也是黨員幹部比擔當、比干勁、比能力的擂台,紅旗少了,笑臉少了,大家就急得寢食不安、覺得臉上無光。

搬遷為何推進如此之快,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了關鍵作用。

從去年年底開始,姜莊鎮黨委書記李梅就和鎮村幹部一起走村入户、摸底排查,1300多户居民的底子她都瞭如指掌、如數家珍。大年除夕那天,她還在村裏的墓地核對墳墓數量。作為姜莊鎮的“當家人”和一名二胎未滿三週歲的母親,她以“巾幗不讓鬚眉”的鐵娘子精神,舍小家顧大家,不懼冷眼、不顧惡語,擺事實、講道理,用鐵的原則和柔的方法,感化搬遷羣眾,保證搬遷工作順利推進。

醴泉街道年近六旬的黨員呂多洪,憑藉豐富的基層搬遷工作經驗,不僅能迅速完成自己工作組的任務,還主動請纓幫助其他組完成任務,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成為搬遷工作的一個標杆。

在各級黨組織的號召下,廣大黨員牢記使命擔當、主動攻堅破難。參與搬遷的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帶隊,主動挑選數量最多、最難啃的“硬骨頭”下手,比着幹、賽着籤,爭搶進度小紅旗;普通黨員之間比作風、看誰更實,比能力、看誰更強,比形象、看誰更好,比成效、看誰更佳。

搬遷工作中湧現出了許多感人故事。有的夫妻雙雙都奮戰在棚改一線,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由父母親戚照看;有的基層幹部工作連軸轉,一天睡眠不足4個小時;有的因為懷有身孕,雖沒安排工作任務,仍主動請纓到工作一線。特別是村居黨組織書記充分發揮基層經驗豐富,善於做羣眾工作的優勢,全程參與搬遷工作,喊響“最難的任務交給我”的最強音!

佔地83畝、需搬遷村民159户的新興莊村打響了搬遷工作的“第一槍”。村黨支部書記單亦全帶頭在自家房子上落下搬遷“第一鏟”,並做通本家親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在動員會召開前一天,全部自行拆除房屋,為村民帶了好頭,該片區也交出了3天內全部清零的滿分答卷。

心繫羣眾 魚水情深

啃下“硬骨頭” 跑出“加速度”——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快速搬遷工作紀實

已完成搬遷後現場圖片

搬遷工作,一頭連着項目建設,一頭繫着羣眾利益。如何拆出和諧、贏得民心?“依靠羣眾、帶着感情、公平公正”,是廣大黨員幹部用實際行動作出的響亮回答。

以往搬遷,都是機關幹部苦口婆心做居民工作,如今,500多名羣眾自發成立“自拆委”,成為搬遷“生力軍”。“自拆委”成員不但自己帶頭搬遷,還參與到網格户中現身説法,幫助算大賬、長遠賬,促其儘快簽約。動遷會召開前,許多居民早早將房屋騰空,以實際行動支持搬遷,呈現出“未開動遷會,羣眾先搬家”的新氣象。

“搬遷過程,實際上是化解羣眾訴求,拉近與羣眾距離的過程。”李梅坦言。

為把每個搬遷户的基本情況摸清楚,李梅帶領網格隊員頂嚴寒、冒冽風,挨家挨户走訪,誰家這裏有棵樹、那裏多塊地……她都一五一十地記錄下來,事後一項一項會商解決,羣眾親切稱她為“跑腿幹部”。

幹過搬遷的人都知道,堅持依法辦事是底線,政策的口子開不得!必須“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執行到底”“一個算盤算到底”,絕不能讓“先簽者吃虧、後籤者得利”。

工作人員堅持“鐵腕”辦事,卻也體知羣眾冷暖,在法律和政策的範圍內儘可能給羣眾最大的利益:幫羣眾算賬,看怎麼賠償最划算;仔細測量面積,不放過一處角落。搬遷工作人員以優質的服務、良好的形象贏得了搬遷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旗台二村的杜大媽是二婚嫁過來的,老伴留下的房子,前任的兩個兒子爭着要所有權,三方爭執不下,搬遷幹部就反覆做工作,最後把各方叫到一起,有律師在場,當面調解,最終達成了和解。事後,杜大媽眼含淚花,一個勁兒地感謝搬遷組,久久不肯離去,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在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搬遷工作中,高密市廣大黨員幹部展現出了“頭拱地、往前衝”的攻堅精神,在搬遷實踐中形成的工作經驗、精神和作風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奮進在蓬勃發展的春天裏,高密正蓄勢待發,聚焦重點攻堅,奮力實施突破,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濰坊日報社融媒體中心 濰坊新聞網 記者 李國棟 通訊員 王喜進 王翔 衡印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7 字。

轉載請註明: 啃下“硬骨頭” 跑出“加速度”——高密仁和化工產業園快速搬遷工作紀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