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審首日,美參院投票確認特朗普彈劾案審理不違憲!接下來呢?

2月9日,針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涉嫌“煽動叛亂”的二次彈劾案正式開審。美國國會參議院當天通過表決,確認審理一名卸任總統的彈劾案符合憲法,審理將繼續進行。

特朗普為此也多了一個“歷史頭銜”,不僅是美國史上首位任內兩度被彈劾的總統,還是首位卸任後也要接受彈劾案審判的總統。

外界分析認為,彈劾案2.0的結局幾無懸念,特朗普不太會被定罪,但是經過又一次彈劾案的折騰,美國政治和社會的裂痕將進一步擴大。

速戰速決?

總統已經卸任,繼續彈劾審理,違不違憲?這是審判之前必須解決的一個法律問題,也是彈劾案開審第一天的重頭戲。

週二,圍繞這個問題,控辯雙方展開長達4小時的辯論。引人注目的是,控方代表、眾議院彈劾案“管理人”團隊以1月6日國會山騷亂一段觸目驚心的視頻拉開審判大幕。他們“拼接”了騷亂現場與特朗普當日講話,以此作為指控這位前總統“煽動叛亂”的證據。控方還援引歷史先例,説明審理針對卸任官員的彈劾案並不違憲。

特朗普的辯護律師則辯稱,特朗普對國會暴亂不負有責任,民主黨人因特朗普發表政治性言論而彈劾他是侵犯言論自由。他們指出,審判一名離任總統的彈劾案不僅違憲,而且會“在全國各地揭開更大的新傷口”。

最終,參議院以56對44的表決結果認為審判合憲,掃除彈劾案審理之路上的最後障礙。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金燦榮指出,審判一位卸任總統的彈劾案是否符合憲法,其實應該由最高法院裁決。然而,對於此次彈劾案,最高法院大法官卻採取迴避態度,以特朗普已卸任無法律依據為由沒有擔任主審,而是改由參議院臨時議長充任,這些跡象都顯示此次彈劾案相比前一次彈劾案更具爭議性,其本身也存在違反憲法慣例的危險。

按照此前參院兩黨及辯方達成的協議,接下來的審判時間表將安排如下:10日開始公開辯論,控辯雙方在兩天內分別有16小時進行陳述。辯論結束後,將進入參議員提問階段。在最後階段,雙方各有兩小時進行結案陳詞,隨後參議員審議並就是否定罪舉行全體投票。

據美國AXIOS網站稱,儘管各有理由,但雙方都想盡快結束審判。審判幾乎將以“日審”的節奏向前快速推進,預計持續一週時間。而特朗普的第一次彈劾審判歷時近三週。

有分析稱,共和黨擔心彈劾審判可能進一步暴露並加深黨內分裂,而民主黨擔心彈劾審判拖累拜登政府的人事任命和“百日新政”議程,干擾大規模救助計劃等立法進程,所以兩黨領導層都想速戰速決。

“追劇”指南

如果把彈劾案當成一出美劇來看,相比去年“第一季”,如今上線的“第二季”有何看點?兩位美國問題專家以及美國媒體給出一些“追劇”指南:

一是案件“主角”特朗普將有何表現?

由於社交媒體賬號慘遭封殺,特朗普目前處於“失聲”狀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説,從1月20日卸任至今,特朗普都比較安靜、低調,隨着審判進行,他會發表什麼意見值得關注。

不過,在9日審判首日,已傳來特朗普的抱怨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對辯護律師在週二參議院開場辯論中的表現不滿意。當律師卡斯托闡述辯護團隊的核心論點——審判卸任總統是否合憲時,特朗普差點尖叫起來。特朗普希望律師把重點放在選舉欺詐指控上,而不是審判前總統是否合憲。這也是導致特朗普與之前律師團隊分道揚鑣的一大分歧點。

二是特朗普的律師們會如何辯護?

CNN稱,在審判啓動第一天,辯護律師卡斯托不僅被特朗普抱怨,也被參議院共和黨人痛批,指責其在闡述審判違憲時散亂無章、毫無重點。未來,律師團隊如何設計辯護策略,服務好“客户”是一個看點。

三是審判過程中會有證人嗎?

美聯社稱,儘管隨着審判的進行情況會有變化,但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民主黨人此前要求特朗普出庭作證並接受質詢,但被其律師團隊拒絕。民主黨人認為他們不需要證人,因為他們可以播放視頻中的騷亂畫面作證。而且,參議員們本身就是證人。

此外,參議院多數黨(民主黨)領袖舒默在週二表示,眾議院彈劾案“管理人”還將提交一些非常有力的新證據。但他未透露是什麼新證據。

四是共和黨主流派將如何就“煽動叛亂”這一彈劾條款表態?

金燦榮説,共和黨主流派目前處境尷尬,明知特朗普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無可辯駁,但是又不能接受民主黨對前總統的指責。因為一旦拋棄特朗普,共和黨可能會更加分裂,相比民主黨更加弱勢。“共和黨主流派的態度關乎該黨未來,所以其作何表態可關注。”

五是彈劾案對拜登執政會有何影響?

事實上,拜登對啓動二次彈劾是持保留態度的。他擔心,彈劾審判會耽誤其“百日新政”議程。對於9日開始的彈劾案審判,白宮已表示,拜登很忙,已排滿一週的日程,不會花太多時間關注。

吳心伯指出,拜登執政需要國會支持,尤其是現在兩黨席位旗鼓相當的參議院的支持,如果共和黨一味抵制,很多事情沒法做。拜登之所以對彈劾審判保持距離也是擔心參議院共和黨人會杯葛他的政策議程。所以要關注彈劾案會否使國會特別是參議院共和黨人對配合拜登執政的態度發生變化。

至於彈劾案結局,原本是最具懸念的看點,這次反而最不被關注。因為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在參議院被定罪的可能性很小。

若要定罪,在擁有100席的參議院,必須跨過三分之二多數的法定門檻,這意味着至少需要17名共和黨參議員和全部50名民主黨參議員投票支持。“但是參議院兩黨50對50的席位分佈太接近,目前估計最多隻有10名共和黨參議員會倒戈,所以參議院要裁決特朗普有罪幾無可能。”吳心伯説。

《華盛頓郵報》稱,參議院大多數共和黨人支持特朗普及其律師團隊,認為參議院不能給一位卸任總統定罪。在週二表決審判是否合憲時,除了50名民主黨參議員投票確認外,僅有6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

國會山騷亂髮生後,不少共和黨人已與特朗普切割,但為何仍有眾多共和黨議員不願意對這位前總統用腳投票?吳心伯分析,一是出於黨派政治的考慮,必須反對由民主黨推動的彈劾案;二是出於選舉利益的考慮,擔心拋棄特朗普後會受到特朗普支持者的選票懲罰。

如果參議院無法判特朗普有罪,那就説明特朗普不會被剝奪競選公職的權利。在金燦榮看來,這意味着二次彈劾案不會對特朗普造成致命性打擊,最多可以用“傷害性極小,侮辱性極大”來形容。對特朗普來説,手握繼續從政的權利,腳踏一定的社會基礎,加上按捺不住的野心,比如成立所謂前總統辦公室、有意另立愛國者黨等等,他未來還是有可能捲土重來,在2024年重返大選戰場的。

危險趨勢

幾無懸念的彈劾審判並不意味着“雁過無痕”。分析人士表示,在美國曆史進程中,這場彈劾案將留下諸多印跡,記錄當下,也指向未來。

吳心伯説,彈劾案本身體現出美國政治極化和政爭之劇烈已到史無前例的程度。僅從個案來講,也説明特朗普執政對美國政治制度、憲政制度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他對大選結果的態度更是挑戰了憲政制度的根基。但是彈劾案無以改變美國的現實,非但無法解決紛爭、彌合裂痕,相反將繼續加深黨派和民眾的分裂。“它或許只能對未來美國總統起到威懾作用。”

金燦榮也持類似觀點。在他看來,民主黨或許能借二次彈劾審判達到羞辱特朗普的目的,特朗普也幸許能逃過一劫尋求政治上的東山再起,而最後承受彈劾案代價的將是美國政治和社會。可以預期,美國社會裂痕將進一步擴大,政治鬥爭也會更趨激烈。這對於希望團結、治癒美國分裂的拜登政府來説,無疑是製造了更大麻煩。

從四年前特朗普以局外人身份逆勢崛起成為總統,到四年後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二次彈劾,也讓金燦榮看到近年來美國出現的一股危險趨勢——一個原本強大的主流社會正在瓦解。

“任何民主社會,民主要有質量,必須存在一個優質的主流社會。如果主流社會很健康,基本價值觀、基本利益保持一致,僅在具體利益上有分歧,即使多黨林立也無傷大雅。可一旦主流社會分裂,民主質量就會下降,比如出現不承認選舉結果等選舉亂象。”金燦榮説,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曾經通過提供經濟機會、社會福利等,並利用國際上的成功增加國民自豪感,以此整合多元化的美國,使其擁有一個強大的主流社會。但現在這個主流社會正在分裂瓦解,美國未來不排除會第三世界化、拉美化,除非出現偉大的政治家而非優秀的政客以共襄事業來凝聚社會。這是今後關注美國政治需要注意的動向。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廖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55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審首日,美參院投票確認特朗普彈劾案審理不違憲!接下來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