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 實習生 賀思溢
當地時間3月23日,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家人通過社交媒體對外宣佈,她在當日早些時候因癌症病逝,享年84歲。
核心人物:曾是美國外交政策代言人
從冷戰結束到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的十年間,奧爾布賴特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代言人。她是克林頓政府時期的一位核心人物,在克林頓政府的第一個任期內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之後在第二個任期成為美國國務卿。
她支持北約的擴張,推動北約在巴爾幹地區進行干預。她主張減少核武器的擴散,並一直聲稱倡導人權和民主。但在其任內,美國對南聯盟發動了空襲。
奧爾布賴特作為時任國務卿還曾訪問朝鮮,當時創下了到訪朝鮮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的紀錄。
2012年5月29日,奧巴馬為奧爾布賴特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
在上月俄烏衝突之前,奧爾布賴特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指出,普京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將犯下“一個歷史性錯誤”,並警告稱,這將給他的國家帶來毀滅性的代價。奧爾布賴特寫道,“會讓俄羅斯在面對一個更強大和更團結的西方聯盟時,在外交上受到孤立,在經濟上被削弱、在戰略上更脆弱,這都會讓普京背上罵名。”
幼年經歷:出生於布拉格,隨父親多國奔波
1937年5月15日,奧爾布賴特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個外交官家庭出生,她那時的本名是瑪麗娜亞·科貝爾,而她的父親是捷克斯洛伐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新聞官員。
二戰爆發後,奧爾布賴特一家逃亡到英國,其父在英國協助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組建了政府情報部,並利用英國廣播公司建立了廣播處,而她的父親也就成了該廣播電台的台長。
對於年幼的奧爾布賴特來説, “她搞不懂,爸爸是怎麼進到廣播裏面的。”
10歲在瑞典上學時,奧爾布賴特改名瑪德琳。1948年,奧爾布賴特隨父母移居美國。童年在多國奔波的經歷讓奧爾布賴特在捷克語和英語外還具有多國語言的能力。
1955年,她選擇了提供數額最高獎學金的維爾利學院就讀,學習新聞和政治學,並於195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看重對華關係:在任期間先後5次訪華
無論任內還是卸任之後,奧爾布賴特十分看重對華關係。她在任期間先後5次訪華,明確美國不挑戰“一箇中國”的態度。
她在回憶錄中寫道,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關係是和日本的關係,而美國在亞洲最複雜的關係則是和中國的關係,這個關係需要長時間的照料。她説,美國不應將中國視作敵人,而應該期待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
卸任之後,奧爾布賴特依然對外交領域事務話題興致高漲。2016年,奧爾布賴特在南京表示,“我認為美中關係是21世紀雙邊關係中最重要的一對。我們間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也存在着競爭和分歧。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關係,我們需要做的是求兩國之同。”
新冠疫情爆發後,奧爾布賴特於2020年參加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訪談節目時,呼籲各國在面對疫情時要保持團結,不要分裂。她説,目前的嚴峻形勢和疫情之後的重建工作都需要合作,包括美國和中國的合作。奧爾布賴特稱,目前一些國家試圖“甩鍋”中國,與此同時,它們還在使用着中國的口罩,還在等待着中國的疫苗研發成功。一旦疫苗問世,這些國家到底會不會用?“美國這樣的大國,也需要在處理重大問題時有合作伙伴,而不是處處樹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