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原
這段時間,減徵車輛購置税的消息很受人關注。根據政策,從6月開始到今年底,國家對單車價格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税。就在消費者滿懷期待時,有些4S店卻打起了歪主意。目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4S店變相漲價”的吐槽比比皆是,很多人感慨購置税減半的政策“優惠了個寂寞”。
據報道,今年5月,鄭州有位消費者看中一款20萬元出頭的合資車,交了定金,約定6月5日之前交車。隨後,他看到了購置税減半徵收的政策,算了一下大概能夠省一萬多元。然而,當他向銷售顧問諮詢如何辦理時,卻被潑了一頭冷水,“因為這項補貼的實施,此前的優惠取消”,之後他又裏裏外外一算賬,不僅沒省錢,還要多花5000元,並且沒有確切提車日期。當他向廠家投訴後,得到回覆是當日可提車,按照合同價格減税,但是,原本談好的貸款利息卻要增加4000元。
據瞭解,有着類似經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不少汽車4S店在購置税減徵通知發佈後收窄了優惠幅度。這個套路有點像一再被詬病的電商打折,先提價格,再稱優惠,搞到最後,有的優惠了一點,但沒有聲稱得那麼多;有的根本沒有優惠,價格比以前還要高。針對發生在減徵車輛購置税後出現的現象,有人稱為是“被偷走的補貼”,“偷走”這個詞雖然刺眼了一點,但對於消費者來説,本質上的確如此。
4S店給出的理由是,當前汽車流通領域嚴重受挫,銷售不暢,車源不穩,部分車型提車時間長達半年,“如果不能在少量的成交車型上獲得更高的利潤,店面就會無法維持”。這裏模糊了兩個問題:首先,國家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税,補貼的是消費者而非經營主體,目的正是為了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其次,不講誠信的行為一旦傳開去,對品牌形象殺傷巨大。而且消費者也不傻,在優惠政策上偷雞摸狗,只能矇騙一時。就像鄭州這位消費者,因為惱火經銷商不守誠信,從而憤而退車,不再考慮該品牌,如此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着力於穩消費,方方面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直接受益主體有的是市場主體,有的是消費者,但不管是哪一種,最終都會讓市場主體受益。對於購置税減徵政策,市場寄予很大期待。然而數據顯示,6月1日至5日,國內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6.8萬輛,同比下降5%,較5月僅增長6%。在購置税減徵政策公佈後第一週,汽車消費相比上月雖然有所回温,但效果並不明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與有些經銷商漫不經心、別有用心有沒有關係?當然,現象背後的原因可能不止一種,但不管如何,既然有了好政策,那就要讓其發揮最大效用。
任何一種優惠政策,所能給予的實惠總是有限的,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在於槓桿效應,有時甚至不在於優惠了多少,而在於能夠拉動多少。體現在穩消費上,關鍵就看有多少消費慾望被點燃起來,有多少消費需求被激發出來。購置税減徵政策優惠的主體是消費者,消費這一環節上去了,市場旺盛起來,經銷商自然會有更多的利潤,最終影響的是市場是一個個具體的市場主體。
對於汽車經銷商來説,既要算小賬也要算大賬,既要算眼前賬也要算長遠賬,真正讀懂政策善意,用好政策工具。這也是一個提醒,有必要對各項好政策全程跟蹤,防止出現打折扣、被擱淺等情形。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