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出頭的菲菲(化名)表示,她無法理解丈夫與家婆之間的行為,丈夫總是找藉口回父母家過夜,甚至讓自己和母親同牀睡覺。她向丈夫和婆婆提出了抗議,可他們卻不以為然。
相親戀愛
男友顧家的優點贏得芳心
菲菲和丈夫小明都是南寧人。菲菲性格温和,工作後因為社交圈子窄,臨近30歲時她才開始着急張羅自己的婚嫁,父母也開始給她物色相親對象,菲菲與丈夫小明相親,就是父母一手操辦的。
小明大學畢業之後找了一份好工作,因為工作能力強,所以很有發展前途。在還沒認識小明之前,菲菲的父母就通過第三方打聽到很多小明的“底細”,聽得最多的就是“他很顧家”。
男子要求妻母同牀睡
兩人確定戀愛關係後,菲菲確實感受到小明“很顧家”。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會爭取早點回家陪父母。兩人剛開始約會時,一到時間他就稱要回家陪父母了,以免父母擔心。即使到了熱戀期,不管看電影或玩耍到多晚,小明也不會和菲菲在外過夜。菲菲曾對他的這個舉動提出過疑問,小明解釋是,父母身體不好,他不在家不放心。這讓菲菲很感動,在同齡人當中,這麼懂事、這麼顧家、這麼孝順父母的男人並不多見,這讓身為獨生女的她放心不少。
獨守
空房
丈夫不戀妻子常住父母家
相戀一年後,菲菲和小明步入婚姻殿堂,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因為婚前沒有同居,菲菲對小明的私生活了解不多,他在婚後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讓菲菲感到很詫異。
菲菲説,結婚蜜月期剛過,小明就以探望父母為由,離開婚房回到父母家居住。剛開始,菲菲以為這是風俗,雖然心裏不悦,但沒敢説太多。但此後,丈夫回父母家的次數更加頻繁,有時一週要回父母家居住三四天,理由都是不放心父母。這個理由讓菲菲很是不解,家公家婆剛退休,身體也很好,所以並不存在“不在身邊就不放心”一説。可作為新婚媳婦,她也不想落下“剛結婚就跟婆婆搶兒子”的罪名,所以也沒有吵鬧,但一個人住在冷清的婚房不免傷心害怕。
菲菲表示,丈夫每次都是下班了直接回父母家,也不跟她商量,只是打電話告知一聲。即使她表現出不悦,丈夫也不覺得自己回父母家有什麼地方得罪妻子。“他也不叫我一起回,好像他跟父母才是一家人,跟我不是一家人。”菲菲委屈地説道。
萬分震驚
丈夫竟要三人同睡一張牀
新婚沒多久就總是夫妻分居,讓菲菲心裏很不是滋味。除了情感上的失落,內心也有很多疑慮和恐懼。
為了弄清楚狀況,在父母的建議下,菲菲主動跟丈夫提出要一同回公公婆婆家住。丈夫起初安慰她説父母家是舊房,空間又小,不忍心讓她跟着回去受苦,但菲菲堅持要同往,丈夫只好答應。
菲菲説,家婆性格直爽、開朗、潑辣,很少生氣。相反,她的家公很沉默,見人只是笑笑。和家婆相處時,菲菲從不插話,總是順從。對於這個乖巧、懂事的媳婦,家婆非常喜歡。
“我老公在家婆面前和在我面前真是判若兩人。”菲菲説,丈夫會對着家婆撒嬌,還纏着家婆一起聊天,還要家婆給他熱牛奶,甚至晚上睡覺時,他還要睡在家婆的房間。隨着她跟丈夫回婆家住的次數越來越多,丈夫這種怪異行為顯露得更加徹底。“他竟然讓他爸爸到次卧睡,然後要家婆、我和他三個人睡一張牀。”菲菲説,當丈夫提出這種要求時,她被嚇得目瞪口呆,可是丈夫和家婆都表現得很自然,家公也只是笑笑,然後去了次卧。
菲菲在跟記者講述這些時,仍然難以平復內心的不適。不過在那個晚上,她雖然很想對丈夫和家婆説出自己的感受,但羞於啓齒也不敢反抗,只好戰戰兢兢地過了一夜。
矛盾激化
丈夫對妻子的抗議不以為然
這件事過後,菲菲很嚴肅地向丈夫提出了抗議,但丈夫卻毫不在意地回答説:“這很正常啊,我從小到大都是跟我媽睡,我媽就是我媽,再怎麼樣她也只是我媽。”丈夫還指責她胡思亂想。
雖然丈夫這麼説,但回想起三人同牀的那一夜,她還是感到羞愧難當。儘管妻子提出了抗議,但小明並不因此而收斂,還是經常找各種藉口回父母家。“只有在我懷孕的那段時間裏,他才基本在家住。孩子出生之後,他又恢復以往的行為,找各種藉口回去。”菲菲説,她以為有了孩子之後,丈夫會有所好轉,但沒想到孩子出生後不久他又照舊。她以孩子的名義要求丈夫不要離開家,但丈夫卻説父母家也是家,而且提起家裏的傷心往事時他還流淚。丈夫告訴她,小時候父親因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一個人在家很害怕,睡覺時都要摟着他才能睡着,他要和母親一起睡,才能睡得踏實。
“我們爭吵過很多次,我告訴他你已經成年,不再需要母親保護,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但他仍然不聽勸。”菲菲説,兩三年的婚姻生活,她就受夠了,她覺得丈夫需要的是他的母親,而不是她。她也曾鼓起勇氣讓家婆勸他不要總是回家,但家婆的回答更讓她心灰意冷,“兒子在我的眼裏永遠是兒子,我巴不得他天天給我當乖兒子呢。”
菲菲説,為解決這個問題,她不僅和丈夫吵,就連和家婆的關係也鬧僵了。但丈夫並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錯,反而覺得是菲菲有問題。菲菲説自己已經無法忍受這樣過下去,但孩子才一歲多,自己該怎麼辦?
專家支招
消除戀母情結宜疏不宜吵
對於菲菲的遭遇,廣西社會心理學會午後陽光工作室的資深心理諮詢師林梅分析認為,菲菲的丈夫沒主見,不能獨立,凡事聽母親的話,由母親安排生活。而他的母親在家庭中比較強勢,從小幫兒子掌管一切。母親和兒子相依為命,讓兒子在溺愛中長大。因為父親長期不在家,生活中的長期缺位讓他在家中沒有地位,也無力反抗妻子。從菲菲的講述來看,丈夫的父母之間缺乏溝通,不會用正確有效的方法教育兒子,造成兒子在成長中無法形成健全人格,直到成年、結婚生子仍依戀和依賴母親。
林梅説,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最明顯的特徵是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從自己出發,體諒不到他人的難處,給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擾。其本人在溺愛中形成的幼稚無能會不斷髮展下去。追溯他們的家庭特別是童年的生活經歷,發現他們都有非常糟糕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造成孩子不健全的人格,這樣的人格基本伴隨孩子一生,令孩子及孩子周邊的人痛苦不堪,遺憾終身。
那麼,菲菲該如何改變這種婚姻格局?林梅認為,菲菲和丈夫、家婆吵鬧只會讓問題更糟糕,一旦和丈夫形成敵對,則更難調整這種關係和局面。林梅建議,菲菲要明白丈夫的這種行為是如何形成的,並想辦法調整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和丈夫、婆婆進行深度溝通,表達自己的難處,擔憂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否讓丈夫承擔責任,讓婆婆放手,改為小夫妻兩人行為一致。經常帶孩子看望爺爺奶奶,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如果通過溝通調節仍無法改善這種關係和局面,應想辦法尋求專業機構進入家庭系統治療調整。林梅最後建議,離異是不得已才走的路,必須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