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推動大外事 邵商抱團掘金“一帶一路”
邵陽10月15日電 題:小生意推動大外事 邵商抱團掘金“一帶一路”
記者 劉着之
2017年9月,中國政府同意老撾在長沙設立總領館,湖南省迎來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外國領事機構。
不沿邊不沿海的湖南獲得老撾政府特別青睞的主要原因,是湖南與老撾30餘載熱絡的民間交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大批謀生計的湖南人經由雲南來到老撾,開啓了“十萬湘商闖老撾”的傳奇故事。這支湘商大軍以邵陽籍人士為多,據稱創造了老撾四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
活躍在老撾的邵商只是這個敢闖肯幹的羣體搶佔全球市場的一個縮影。恰逢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嗅覺敏鋭的邵商勇抓契機,弄潮時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書寫了一個個濃墨重彩的傳奇故事。
小生意推動大外事
“湖南街”是萬象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一百多家林林總總的店鋪,其經營者大多操着邵陽口音。他們從最初在中老邊境販賣小五金、電子產品發展至今,業務已拓展到百貨超市、摩托車銷售、農產品加工、地產開發及工程建設等,涵蓋當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邵東人宋傑鋒就是其中的典型。2000年,借來2000元人民幣,宋傑鋒從擺地攤開始了他的老撾征程。經過17年的積累和發展,宋成為了一位跨國公司老總,業務涉及進出口、房地產、文化旅遊等領域。
隨着自身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曾經的“賣貨郎”一步步成為老撾政要的“座上賓”。2015年,宋傑鋒利用自己在老撾政商界的資源,推動促成了長沙至老撾萬象每週兩趟的直飛航班開通,湖南與東盟的空中通道從此更加暢通。
老撾作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內陸國家,一直難以掙脱交通不便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桎梏,“陸鎖國變陸聯國”是其民族夢想。“一帶一路”倡議和以邵商為代表的湖南人加速了這一夢想照進現實的腳步。
2014年底,由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設計、湖南建工等建造的東孔島大橋落成通車,湄公河上的名勝東孔島從此結束了只能靠渡輪與陸地往來的歷史。湄公河是老撾與柬埔寨的界河,大橋的落成也為老、柬兩國更緊密聯繫打下了基礎。
“中國人在老撾最多的是湖南邵陽人,他們在經貿、文化、科技、旅遊等方面都做得很好。他們加深了中國人民和老撾人民的交流和友誼。”老中合作委員會副主席、原老撾駐華大使維吉表示,非常看好邵商在老撾的投資前景。
邵陽路橋在阿爾及利亞的項目施工現場。
弄潮“一帶一路”贏得“雙豐收”
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的邵商不只在老撾交出漂亮成績單,分食這塊“大蛋糕”的也不只是紮根海外的私營業主。
邵陽路橋作為“老國企”,勇敢弄潮,走出國門承建了對阿爾及利亞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均具有重要意義的南北高速公路中的E4合同段。該工程即將竣工。
今年7月,邵陽路橋又承接了阿爾及利亞中心港口和伊朗阿巴斯港至科爾曼高速公路等項目的相關建設工作。邵陽路橋董事長、總經理趙應華將“走出去”的成功歸因於邵陽人的“膽商”,即挑戰、競爭和冒險的能力。
趙應華説,邵陽路橋之所以拒絕在本地過多佈局,而是通過積極參與全國乃至全球競爭,是希望保持企業奮鬥的狀態和培養抵禦風險的能力。近年來,該企業累計完成了國內公路路基工程1000多公里,建造橋樑400餘座,年綜合施工能力逾20億元。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除了創造可觀的經濟利益,趙應華更看中的是內地企業可以學到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環境適應能力。
“別看當地不富裕,工人的法律意識和履約精神卻很強。”趙應華説,在阿爾及利亞項目施工中,邵陽路橋逐漸學會用對勞工保障的重視和對宗教文化的尊重贏得好感,與本地工人建立起良好的勞務關係。
開闊國際視野、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歷練、技術體系與歐盟標準接軌、為貧困家庭培養高收入技工……多重紅利正吸引着更多邵陽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開疆拓土”,走上更為廣袤的國際舞台。
搭建平台組團掘金
走上“一帶一路”大平台,需要強有力的跳板支撐。素有“抱團”傳統的邵商選擇通過商會組織相互取暖。湖南目前在境外的10家商會中,就有五家由邵商牽頭成立。老撾、泰國、越南、印尼等國的湖南商會會員也以邵陽人居多。
泰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靠做箱包起家,初出國門時備嘗語言習慣不通、貨物滯銷囤積、員工捲款逃跑等艱辛。憑藉邵陽人“吃得苦、不怕死、耐得煩、霸得蠻”的精神,他沉下心來,摸透了當地的政策法規和市場行情,終於在泰國掙得又一桶金。
泰國在“海上絲綢之路”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與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其零關税政策可輻射全球40多億人口。早在2004年,劉純鷹就斥巨資在泰東北部建起湖南省首個境外工業園,打造“一條龍式”的產品製造、銷售、物流平台。
2009年,劉純鷹發起成立泰國湖南商會,並擔任會長,以“湘情”回報鄉親。一呼百應的聚集效應讓在異國打拼的湘商有所倚靠,單打獨鬥時面臨的難題也迎刃而解。
近年來,邵陽大力實施“湘商產業園”建設,以系列優惠政策叫響“產業興邵”口號。
2013年,劉純鷹看準時機,帶着多年累積的資金、資源和管理經驗,回到家鄉邵東縣創辦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致力於為父老鄉親們開闢一條通往國際市場的商貿之路,使“邵東製造”輻射全球。
裝有定位系統的書包、會爬樓梯的拉桿箱,邵陽傳統的箱包生產業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煥發出創新的生機。在劉純鷹的帶領下,一批家庭作坊式企業成功轉型升級,當地箱包、服裝、皮革等多個行業走上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
目前,邵東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已聚集了30多家自營出口企業。2016年,該園實現產值過四億,利税超2000萬元。劉純鷹説,他計劃在5年內培育100家入駐企業,以先進的管理模式、快捷的融資渠道、優勢的出口平台,便捷的出國通道、安全的資金回籠途徑、優質的服務意識,着力打造產值過百億,集研發、生產、營銷、展示、物流、投融資為一體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