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堅守抗洪一線月餘 哪兒有困難 就有這支千人隊伍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綜合

浚縣斑馬義務救援隊在洪災中奔赴在救援一線

受訪者供圖

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實習生楊雪情

截至8月23日,浚縣斑馬義務救援隊1000多名隊員,已在抗洪一線堅守了一個多月。

駐守大堤、轉移羣眾、防疫消殺及河道打撈……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受災羣眾,也是救援英雄。

洪水來襲,半夜去守護河堤

浚縣斑馬義務救援隊一共有10箇中隊,1000多名隊員,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最小的隊員18歲,最大的已經50多歲了。無論年齡大小,7月20日以來,這些隊員一直奮鬥在抗洪守堤、轉移羣眾、防疫消殺及河道打撈的一線。

浚縣斑馬義務救援隊隊長毛國柱和隊員劉志威,都是抗洪守堤的親歷者。

“看着河裏的水一下子就漲了上來,説不害怕是假的。”劉志威説,具體哪一天晚上記不清了,只記得夜晚的風呼呼的,在河堤上走着,看着河裏的水開始猛漲,他趕緊通知村幹部、在救援羣裏吆喝大家過來裝沙袋。

李志也是浚縣斑馬義務救援隊隊員,半夜被熱醒後迷迷糊糊看到羣裏有消息説需要人去幫忙裝沙袋加固堤壩。“我一下子就精神了。”李志趕到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幹了,一部分人負責把沙袋裝好繫牢,一部分人站成一排把裝好的沙袋傳遞到河堤。“不全是我們救援隊的,但看到有那麼多人都在,心裏很踏實。”李志説。

轉移羣眾、防疫消殺,他們停不下來

劉志威説,在轉移羣眾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大爺和一個大娘遲遲不願撤離。據劉志威介紹,他們村是浚縣新鎮鎮蔣村,屬於泄洪區,所以村裏面的所有人都需要轉移。大爺大娘家裏養了十幾只羊,因為擔心他們走了羊沒人管,怎麼都不肯走。“最後是我媳婦兒過來給勸走的。”劉志威説。

轉移羣眾的時候,救援隊員每天只能睡一兩個小時,最長的一次他和毛國柱三天三夜都沒閤眼。

劉志威提供的現場圖片顯示,毛國柱的兩隻腳上全都是泡水時間太長導致的褶皺,腳後跟及前腳掌這些承重較多的部分已經明顯泛黑了。當時,毛國柱的腳已經在水裏泡了三天了,因為一邊要忙着救援一邊還擔心隊員的安全,鞋子一直沒換。

最近幾天,救援隊在忙着做河道打撈和防疫消殺工作。“我們今天(8月23日)清理楊莊橋河道。”毛國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河水從上游帶過來很多垃圾,加上暴雨使河堤旁邊的樹都倒到了河裏,清理工作任務繁重。

“早上7點開始,到現在還沒來得及吃上飯。”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已經是下午4點多。

關於防疫消殺,“最大的感覺就是熱,頂着大太陽還要穿不透風的防護服,每次脱下防護服的時候衣服裏都是水。”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40斤左右的消殺裝備一背就是一天。“我會在兩個肩膀那裏多墊一層海綿。”李志説,第一天背完回家後兩個肩膀被勒得黑紫,就想了這個辦法,雖然這樣更熱了,但回家後家裏人看見不會那麼擔心了。

“我們不僅是幫村裏面進行消殺,像縣裏面的一些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只要他們聯繫需要幫忙,我們都會去。”李志説。

身為受災羣眾,也是救援人員

這些隊員,自己本身都是受災羣眾還出來救援,家裏人支持嗎?

“俺媳婦大力支持。”劉志威説,自己家這次也被淹了,雖然現在已經能回家了,但一樓的傢俱電器基本上都不能用了,院裏也有一層淤泥。“家裏現在還沒來得及收拾。要不是家裏人支持,也出不來啊!”劉志威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這段時間陪母親的時間少了,有些愧對老母親。”毛國柱説,但同時,“我的老母親一邊心疼他的兒子,一邊為他的兒子感到驕傲。”

只收微笑,不收金錢

“救在眼前,援在身邊。”平時沒有大災害時,浚縣斑馬義務救援隊的救援範圍包括車輛道路救援;尋找走失老人、兒童;水上打撈;大型活動備勤等。

8月22日上午,斑馬義務救援浚縣大隊新鎮中隊信息採集羣發出一條求助信息。東郭村西頭一輛車因路況不熟,導致行駛到泥濘不堪的路上,不慎側滑到路邊無法行駛,需要拖車。經過安排和救援,車被順利拖到安全路面。

車主給救援隊留言説,“非常感謝新鎮斑馬義務救援隊,他們只收微笑,不收金錢!”

截至8月23日,浚縣斑馬義務救援隊自成立以來救援總次數達到2574次。義務救援顯真情,無私奉獻為百姓。不管是防汛抗洪,還是疫情防控,他們從未缺席。他們是無名英雄,未來,他們仍將日夜兼程守護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