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裏的紅色記憶|印尼華僑青年心中的一塊豐碑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居住在香港的周斌烈士之女周芸女士,日前向中共樂清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了自己珍藏的一封慰問信。2015年8月,周斌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藏品裏的紅色記憶|印尼華僑青年心中的一塊豐碑

周斌烈士

這封慰問信是這樣開頭的:

↓↓↓

周斌烈士家屬先生:

在“九二O”十一週年紀念將要到來的前夕,請您接受我們——蘇北華僑青年總會代表屬下七十三個青年團體、一萬以上的青年成員,向您及您周圍的親屬們致以最深切的關懷、衷心的慰問與崇高的敬意!……

藏品裏的紅色記憶|印尼華僑青年心中的一塊豐碑

蘇北華僑青年總會的慰問信

慰問信落款的時間為1954年9月18日,發出者蘇北華僑青年總會。慰問信毛筆手書,寫在該總會的黃色公文印箋上,字跡端莊,遒勁有力,內容感情豐富真摯。

周斌1911年出生在樂清縣虹橋港沿村一個農村工人家庭。自幼家境極貧,全家八口依靠其父一人作木工的微薄收入。周斌唸完初小後輟學,在一次隨父外出做木工活時,毛遂自薦為屋主寫對聯,以一手好字震驚四方鄉鄰。爾後被送至温州浙南三育學校繼續求學。此間,因受革命思想影響,開始投身革命事業。

1929年秋,他進入南京三育大學學習文科,並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兼任校長室秘書。半年後,他又兼任該校電機主任,從事學校的機電維修等工作,歷時約7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對周斌觸動非常大,他在南京奮鬥社出版的《奮鬥》書中發表了《日本之教育》文章,揭露了日本侵略思想。

1937年夏,周斌辭去南京三育大學電機部主任一職,來到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簡稱“蘇島”)的火水山埠中華學校,擔任教務兼訓育主任。任教期間,周斌接觸了大量有關抗戰書籍。1938年,他與同鄉趙洪品等在棉蘭市創辦大地書店,傳播進步思想和開展交流活動。同時,他與趙洪品、陳季華等幾人募款轉寄給在香港的保衞中國同盟,去救護國內抗戰受傷的將士。

1938年10月,經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和連貫的介紹,周斌回國去陝北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被安排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學習,思想上有了很大進步。1939年1月29日,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大學習期滿後,周斌主動向黨組織提出派他回印度尼西亞工作。回到棉蘭市後,他很快擔任了火水山埠中華學校校長,積極向學生宣傳革命思想。由於他知識淵博,講課生動,且態度和藹,凡有所求,無不竭誠接待和解答,深獲廣大華僑青年和學生的愛戴。他不僅傳授學生文化知識,還向他們講解許多革命道理,激發當地華僑青年和學生的愛國愛鄉熱忱。學生牛子曾這樣回憶他:“先生身材矮小,因為受胃病的糾纏,更把身子弄得孱弱不堪,但他那小小的眸子是發光的,噪子是清亮的,文章和大字都很挺秀,象徵着他的倔強的性格。”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於1942年3月佔領了棉蘭市。周斌、趙洪品、熊辛克等開始籌劃秘密抗日組織。同年6月,首先在棉蘭成立蘇島人民抗敵會,接着又先後在先達和火水山成立抗敵會,周斌是火水山抗敵會的主要領導人。11月,蘇島人民抗敵會改名為蘇島人民反法西斯同盟,周斌為總部的領導核心人之一,感化和動員學生參加反盟。他説:“鬥爭的進行,比任何事情都要難,我們要在庸俗的重圍中,衝出一條前進的路來,敵人的鷹爪,時時跟隨着我們,怕,就不要幹,幹,就不要怕”!1942年9月至1943年初,華抗(蘇島華僑抗敵協會)和反盟兩個抗日組織聯合建立了蘇島反法西斯總同盟,實行統一領導,周斌是領導人之一。

1943年,美英聯軍在太平洋開始反攻,日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9月20日,日軍在蘇島全境進行大檢舉、大逮捕,大肆搜捕地下抗日分子,史稱“九二O”事件。周斌在逃亡將近一年之後,於1944年8月不幸被日軍逮捕,被押往棉蘭日軍憲兵部。日軍對周斌施以酷刑,他雖身體瘦弱,但面對敵人酷刑卻毫無懼色。他在獄中還組織難友進行鬥爭,宣傳正義思想,不斷鼓勵獄友説:“要抱定宗旨,不要違背良心,只管向前直衝,不用稀罕人家的理解、同情與漂亮話,蓋棺定論,自有是非黑白。”在審訊庭上,他富辯才,有膽識,曾駁得日軍審判官啞口無言,不得不承認他是一條“鐵漢”。

日軍見威逼利誘毫無所獲,惱羞成怒,於1945年3月7日,將周斌處決於棉蘭市第一刑務所。行刑後,周斌後腦部中彈但並未氣絕,被日軍載到市立醫院收埋。當時,周斌一息尚存,還在掙扎。日軍本想補槍,但怕節外生枝,不等周斌斷氣就野蠻地將他送入坑中活埋,連四塊板木的棺材也省了。自此,異國荒野埋忠骨,浩氣長存南海濱。

藏品裏的紅色記憶|印尼華僑青年心中的一塊豐碑

紀念刊物《血仇》複印件

周斌和其他幾位在印度尼西亞犧牲的烈士事蹟,轟動了千萬華僑。1946年9月20日,紀念蘇島抗日反法西斯殉難志士委員會出版了紀念刊物《血仇》,周斌在16名烈士中名列其首。盟軍駐棉蘭司令部給周斌等犧牲在蘇島的抗日反法西斯同盟的華僑烈士家屬寄去慰問信。1953年之後,武吉丁宜、先達和棉蘭的愛國僑胞先後在當地樹立了“九二O”抗日烈士紀念碑。


藍媒聯盟•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林麗娜 傅瑤琳 張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6 字。

轉載請註明: 藏品裏的紅色記憶|印尼華僑青年心中的一塊豐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