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底,一樁駭人聽聞的發現再次揭開少數族裔飽受歧視和壓迫的黑暗歷史: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坎盧普斯的一所原住民寄宿學校遺址發現215具兒童遺骸。緊隨其後,薩斯喀徹温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先後發現751處無標記原住民墓葬和182具原住民遺骸。事件一出,國際輿論一片譁然,加拿大種族主義罪大惡極、罄竹難書。
本該教書育人的學校,怎成“奪命惡魔”?所謂“文明對野蠻的開化”,為何最終造成眾多生命的消逝?
寄宿學校和無名墓葬事件所披露的只是過去加拿大政府系統種族滅絕政策的一個縮影,也只是少數族裔所遭受巨大苦難的冰山一角。
那些種族主義者的暴行和少數族裔的不幸罹難,戳破了加拿大“人權示範者”藉以長期偽裝的畫皮。
一、強制絕育和暴力攻擊
2018年,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通過關於加拿大第七次定期報告的結論性意見,對加拿大原住民婦女和兒童被廣泛強迫或脅迫絕育表達關切。2020年6月“加拿大失蹤和被謀殺原住民婦女兒童調查委員會”報告顯示,1980年至2015年間有數千名原住民婦女或女童失蹤或被謀殺,是加拿大其他羣體的12倍,是白人婦女的16倍。報告認為“她們是加拿大種族滅絕的犧牲品,反映了加拿大根深蒂固的殖民主義和國家無能”。
合法權益本該受到重點保護的婦女兒童羣體反遭無情傷害,這其中哪有一點“保護人權”的温度和力度?
二、寄宿學校和文化滅絕
19世紀,加拿大根據1876年《印第安人法》逐步設立“印第安人寄宿學校”,打着“幫助原住民兒童融入加拿大社會”的口號,實質是通過強制同化政策迫使兒童與父母分離,消除原住民文化和信仰對兒童的影響,以此鞏固白人在北美的統治。
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調查顯示,1870年至1996年共有139所由聯邦出資、教會開辦的寄宿學校,約15萬名原住民兒童被強行送入。學校長期處於封閉和受歧視環境中,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原住民兒童被迫與原生家庭分離,長期遭受體罰、虐待、強迫勞動甚至性侵犯,並被強制剝奪其原住民身份。
僅記錄在案的就有至少6000名兒童在就學期間死亡,死亡率高達4%。原住民兒童在寄宿學校的悲慘境況從一件事上就不難看出——加拿大社會中有一個專有名詞稱呼那些從印第安寄宿學校中活下來的人,“survivors”,即倖存者。
最後一所寄宿學校直到1996年才關閉。寄宿學校基本打斷了印第安文化傳承的脊柱,從寄宿學校出來的原住民兒童僅能使用英語或法語,對印第安歷史文化不甚瞭解,甚至無法與家人交流,更無法再融入印第安社會,悲哀的是,他們同樣也無法融入加拿大白人社會,最終成為社會的“棄兒”。這些寄宿學校不僅扼殺了原住民兒童的幸福甚至生命,導致很多學生成年後普遍存在心理障礙以及酗酒、濫用藥物、高自殺率等問題,也扼殺了原住民的語言和文化。
寄宿學校事件後,多地發起了對遇難兒童的悼念活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公開道歉,但沒有深刻反思和實際行動的道歉不過是一句空話,既不能彌補已造成的巨大創傷,亦不能對將來改變現狀有所助益。
三、“保留地”制度和侵犯掠奪
1876年,加拿大聯邦議會通過《印第安人法》,在全國範圍內劃分出多塊“保留地”,供印第安原住民使用。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C)2015年發佈報告稱,加拿大政府通過欺詐和脅迫等手段迫使原住民將“保留地”從適合耕種和資源豐富的地區遷至偏遠落後地區。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目前約有600多個原住民羣體生活在狹小、分散的3000多個“保留地”內。“保留地”大多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缺乏投資和就業機會。很多“保留地”難以獲取安全的飲用水,部分地區甚至面臨洪水威脅及汞等有毒廢棄物危害。這些“保留地”還不斷受到侵犯和掠奪,每年原住民提交的土地訴訟案件高達數百起。2020年初,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實施的濱海天然氣管道項目侵犯了原住民領地,同年10月,新斯科舍省原住民漁民捕撈龍蝦的權利也受到暴力侵犯。
“保留地”並沒有保留住善意和尊重,而是壓迫和侵犯。不知當年友好迎接遠方來客的印第安人,若看到當初的“朋友”毫不客氣將曾經的美好家園據為己有並如此欺凌壓迫子孫後代時,該是何種心情?
四、歧視攻擊和仇恨犯罪
除了對原住民的系統歧視和消滅,加拿大對亞裔、穆斯林也是毫不留情。
1885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出台首個“華人移民法案”,華裔被要求繳納人頭税,成為加歷史上唯一遭受此不公平待遇的族裔。時至今日,加拿大對亞裔人羣的各種歧視和侵害有增無減。加拿大統計局2020年7月發佈報告顯示,疫情期間針對華裔、韓裔、菲律賓裔和日裔的騷擾和襲擊案件分別增長30.4%、27%、15.5%和15.3%。全加華人協進會報告顯示,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加拿大國內共報告超過1150起針對亞裔的襲擊事件。女性受反亞裔仇恨犯罪影響尤其嚴重,佔所有報告案件的60%。在加拿大“1907項目”網站與多個華裔社團合作發佈的反亞裔種族主義報告顯示,加拿大國內人均反亞裔仇恨犯罪案件數量甚至高於美國。在各大城市中,2019年至2020年,温哥華市反亞裔仇恨犯罪增加717%,多倫多市2020年度反亞裔仇恨犯罪案件則增長約400%。
個別聯邦眾議員還就加拿大首席公共衞生官譚詠詩的華裔身份對其進行污衊攻擊,甚至要求加政府將她解僱。
穆斯林也未能倖免,2017年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對穆斯林仇恨犯罪案件同比增長151%。2019年知名民調公司IPSOS調查顯示,近5年來超過25%的加拿大人認為“歧視穆斯林”變得更容易接受。2019年魁北克省強行通過“21號法案”,禁止公務人員在工作場合佩戴任何宗教標識。
僅因種族不同,便要遭受各種不平等待遇和暴力威脅,難道這就是“人權表率”加拿大的特殊邏輯?加拿大“保護人權”究竟保的是什麼人?護的是什麼權?
加拿大種種行徑中充滿了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和對自身文明的狂熱,打着“開化”和“拯救”的旗號實施種族滅絕才是徹底的野蠻。加拿大自詡“人權示範者”,時刻把人權掛在嘴邊,動輒對別國人權狀況説三道四、指手畫腳,事實卻證明加拿大自己才是劣跡斑斑的“人權失範者”。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加拿大政府曾對系統性種族主義公開表態和道歉,但卻是“説多做少、以言代行”,未拿出相應補償及追責辦法,始終缺乏保障少數族裔合法權益的實質舉措。想想那一個個早逝的生命和屈死的冤魂,任何辯解與開脱不僅蒼白無力,更會對少數族裔造成新的傷害。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奉勸加拿大政府,與其一味搪塞甩責,不如拿出實際行動,還少數族裔遲來的公道!
作者:國際觀察員 鄭歸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