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喪偶式育兒的四種原因,兩種早離開早輕鬆,第四種無辜受傷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綜合

帶孩子這麼一件充滿快樂和極具挑戰性的事情,為什麼多數男人都不願意做呢?

大家好,今天是育兒內容的第30期,我是善於剖析孩子問題,還能給問題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的説法,但凡有吐槽寶爸只管播種不負責任的內容,幾乎都會有寶媽們在底下留言訴説自己的委屈。

今天就來盤一盤寶爸不帶孩子的四種常見原因:

1 “祖傳的”

家常被我們譽為遮風擋雨的地方,往往會忽略家的另一個特性:柴米油鹽等婆婆媽媽的瑣事。而婆婆媽媽家長裏短的,不符合社會對男人的定位。

這類寶爸的心中,男女性家庭責任的定位界限是非常清晰的,男人就該賺錢養家,女人就該駐家帶娃。

如果在經濟困難的家庭裏面,媽媽通常會感到幸福,基本上寶爸一門心思紮在改善生活上,錢財再困難,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堪稱有擔當的好男人。

在經濟稍微寬裕的家庭裏面,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是寶爸太偏執還是寶媽事兒多?

其實都不是,因為在經濟寬裕的家庭裏面,已經脱離了底層的生存需要,漸漸攀升到了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只是這種需求變化是悄無聲息的,還伴隨着思維慣性。

寶爸在過去努力中獲得了經濟上的成功,他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寶媽是特別享受在家庭中料理家事的成功的。這種事業上的成功,潛意識中就認為了“我已經完成了我的家庭責任。”

那麼喪偶式育兒就出現了,而如果孩子帶不好,那麼伴隨而來的就是詐屍式育兒了。潛台詞是,我的責任盡到了,你的責任還沒有。

另一種是,他們從小被漠視情感的方式教育着,在帶領家庭脱貧時,這種漠視情感是一種優勢,不喊苦不喊累,當到了家庭的需求變成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時,這種漠視情感就會成為毒藥,他們只會“忍”而不會“發”:你在家帶娃再苦能有我在外面低三下四苦嗎?

這類型寶爸他們並非不愛孩子,相反,他們愛得深沉--把愛藏得極深,又讓孩子感到父愛特別的沉重。

他們心中對於父母的角色同樣有非常明顯界限感,父愛就是如山,內斂穩重,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母愛就是似水,孩子的小問題都歸媽媽管。

這類型寶爸有一個的優點:對妻子的信任度極高。他們把自己視為衝鋒陷陣的將軍,而把後背完全交給妻子。

在面對這類型寶爸時,個人更提倡順勢利導。家庭成員的抱怨只會引來一個炸藥桶,不會讓情況變好。

關於性格的問題,淅爸一直説,一個人的性格是用來平衡與周邊環境的關係的,一旦破壞,心中的安全感就會破滅,顛覆他的性格就如讓他磐涅重生一般,太困難了。

性格也伴隨着穩固性,注意是穩固不是穩定,那與他的童年、原生家庭、社會際遇有關,輕易改變不了,你更別想他去看什麼家庭教育、什麼家庭成員地位平等之類的知識,婆婆媽媽的事情掉面子。

那麼怎麼才能順勢利導呢?

與他一樣,劃分好家庭責任,但寶媽的自我價值並不來自於服從他或者是他的認同。

不管大家承認與否,一個家庭必須得有裏有外,這是鐵錚錚的事實。而產生爭執的點在於,個體是否認同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是對自己是有價值的。

不要疑惑或者擔憂,什麼離開了他你就沒錢過日子之類的,既然責任劃分得如此清晰,離開了你,他的日子一樣是一團糟。

講真,即便他不在,現在如育兒嫂、家政服務等職業的吸金能力並不比坐辦公室的白領低。

這裏面有一個分支---田園男權,又叫自戀巨嬰型。

和田園女權的只想享受權利但不想擔責任一樣的意思。這類寶爸不幹活,毫無上進心,完全不盡自己的家庭責任,卻又抱着女人就該怎麼怎麼樣的思維。

這跟接下來的第二種類型一樣,是早離開早輕鬆的。

2 巨嬰思維

父權佔主導的社會中,得益者不一定是男性,還包括一部分女性

有句俗話叫“母憑子貴”,簡單點來説,就是媽媽因孩子的性別而受益,並且把兒子當成了自己的第一精神寄託(戀子情節)。

這類型母親對兒子服侍得無微不至,最終把孩子培養成了“媽寶男”。她們生存信念就是為了兒孫,並且認為兒媳的意義也是如此。

她們不捨得自己的兒子遭孫子的“虐待”,而阻止兒子幫兒媳帶孩子。同時將自己的生活模式視為女人的經典。

而兒子被馴服多年,不敢反抗,甚至連反抗的心思都沒有,樂在其中。

順帶一句:媽寶男,無解。軀殼是他的,但是他的靈魂是他母親的靈魂。

3 父權的受害者

重男輕女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往往人們只能看到父母對男丁的資源傾斜,而忽略了父母對其的壓力。

一些家風較嚴的重男家庭中,男孩是不允許犯錯的,更不允許有哭鼻子、喊苦喊累的“不堅強行為”,還會被要求有責任心。

也不怕大家笑話,我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裏面長大,從小無論對錯,只要與妹妹起爭執,挨棍子的總是我。因為親人對我抱有極大的希望,所以非常擔憂我行差踏錯,充斥在耳旁的是:

“家裏就這麼個男孩,一定要管好”

“男孩子要出人頭地”

而童年時期是沒有辦法感受到父愛的,父親太嚴肅了,會哄妹妹但絕對沒我的份。

所以,當我剛成為父親的時候,也是效仿我的父親的教育方式的,孩子不願意親近我,對孩子有親暱的舉動也會感覺特別彆扭。

只是後來從淅姐身上得到了啓發,這才改過自新,重新學習怎麼當一枚父親。

這類型寶爸的內心,是充滿矛盾和創傷的,而更多的是對“父愛”理解的狹隘性,即作為一個父親的形式是多樣,不一定要延續上一代的模樣。

4 被嫌棄的寶爸

有一種寶爸,天生喜歡孩子,沒有上述三種的狀況,也願意帶孩子,但是卻命運坎坷...

要麼被寶媽或其他家人嫌棄,當然,不可否認他們總會處於越幫越忙的事實。只是這種嫌棄會讓他有負罪感,感覺自己就是個累贅,索性就不幫了。

例如媽媽要出門單獨留孩子和爸爸一起,一會兒一個電話,總怕寶爸把孩子給整死了。

要麼被孩子嫌棄,3歲前,媽媽就是孩子的安全島,關鍵時刻孩子總是會選媽媽的。另一點是,爸爸相對來要嚴厲一些,這會讓仍未擺脱全能自戀的孩子難受,把爸爸要求的底線視為對他的“虐待”。

還有就是爸爸總會被“邪魔化”,“你再不聽話我就叫你爸爸來治你!”,

要是孩子跟爸爸玩哭了,為了哄孩子,爸爸就變成了“壞蛋”,“爸爸壞,打死他,淨惹我們不開心!”

對這類型寶爸啊,也就只有一個辦法,多讓他練習,大家都是第一次當人爹媽的,您説對不對?

我是淅淅爸,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