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五千,奇人不勝枚舉,神機妙算更是不可或缺。我們對於聰慧古人的印象實在太過冗雜豐富。
但每在茶館裏,説書先生談到足智多謀斷案神速時,永遠也離不開這個人——包拯包青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黑臉仁心,鐵面無私,額中高懸白月牙,身着青衣判官服,儼然大公為民的青天形象也已經融入人們的內心。
宋仁宗慶曆年間,一名農夫到開封府報案:牛舌被人偷了。包拯卻説: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案件如此離奇,牛舌為何無故被盜,可包拯為何如此果決判斷?
耕牛丟舌牛主伸冤,大人妙算宰牛引賊
某日清晨,包大人方才起牀更衣,忽聽府衙外有人伸冤,便馬上整理衣冠,前去升堂。到得堂上來,原來是一位農夫,牽來一頭牛。一問才知,原是好好的老耕牛被割了舌頭。
百姓過得幾天安穩日子不容易,安穩的日子沒過幾天,家裏的“最大勞動力”就讓旁人所傷,況且宋朝法典規定:“凡無事殺牛者皆判刑”。
牛被割舌,沒有醫療條件的當初,過不了幾天耕牛就會流血感染而亡,到那時農夫便再也説不清楚,於是農夫便急匆匆前來報案求官,伸冤抓賊。
賊人固然是要抓,但抓賊談何容易。賊在暗,被害人在明,任普通的地方官也只是派人調查,割牛舌不像小偷小摸,案件是完全無從查起,牛雖説是通人靈的牲口,但也達不到指認犯人。
慢慢地沒有線索,差兵也只能就此作罷。但包拯一眼便看出端倪,隨後低頭沉吟,忽而豁然開朗,頷首輕笑道:“你去把牛宰了吧,殺了牛小偷自然便來自首了”。農夫也是一愣,但畢竟獲得官府同意,他便向大人告退,回家殺牛。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機靈的賊説到頭也是賊,賊人賊膽,壞人壞心。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沒有萬無一失的計劃,小偷終究會露出馬腳。
老漢受命歸舍殺牛,集市賣肉走漏賊風
農夫老漢到了家,不禁暗暗感慨,昨夜小人偷割我牛舌,今日大人又讓我因舌廢牛,實在難以理解,一個人坐在炕邊苦苦琢磨也是不着邊際。
心一橫,罷了,做官有他做官的道理,大人自有他的想法,我老漢今日就算殺牛判刑,也絕不便宜你偷舌賊人!提起刀衝着牛棚就去,手起刀落。
牛是應聲哀鳴,慢慢地牛因放血過多沒了力氣,正巧官差趕到,對老漢言:“大人有話講,今日殺牛解構分塊,明日街市擺攤賣肉”。於是農夫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割下牛首,對着牛胸腹豎切一長刀,牛膛大開,雜碎撿出,分斂肉塊,天色將晚,預備明日早集出攤。
一夜無話,單説次日清晨,響晴薄日,正是買賣好天氣,老漢也不賴牀,推小車載肉奔集市。清晨時分,時間尚早,老漢佔了個位子,收拾得當準備等待趕早集的人們。
早集向來是應季蔬果,當地特產,抑或是米麪糧油,活禽河鮮一類,琳琅滿目。來來往往的人羣攢動,不乏有人問老漢買牛肉,前文提到,宋朝的牛肉對於老百姓算是稀罕物,好不容易有個賣牛肉的攤子,大家自然熙熙攘攘問價挑肉,老漢的攤位前人羣絡繹不絕。
人多眼雜,攤主自然顧不過來那麼多人,老漢正在攤位忙碌時,某個目光就死死盯住了老漢和他的攤位,輕聲奸笑,籌劃毒計。
説來奇怪,小偷的一旦做了見不得光的事,往往一門心思地害人害到底,賊人在步步緊逼的同時,卻沒發現自己正在緩緩走進恢恢法網之中。
包青天妙計顯靈驗,賊人害人終害己
一切盡在包大人的計劃當中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次日清晨,又一人來到府衙告官,包拯一問來意,又問清所告何人何事,包大人正襟危坐,面露笑意,大手一揮言道:“抓賊人!”府衙上上下下大小几十號差人,任憑他添雙翅膀也無所遁形。
包大人又傳那日農夫老漢前來庭審。原來這人於庭前告的不是別人,正是農夫老漢。一來二去的層層逼問之下,賊人終於承認是他那日割了老漢的牛舌。
老漢到場,大人又逼問出,原來是因同老漢結仇,怒割其牛舌,欲使牛流血致死,嫁禍老漢私殺耕牛。
沒想到包大人早一步看穿事實,假借老漢被迫殺牛,原是引出陰謀的真正得益者。小偷就此落入法網。神機妙算可謂是令人驚歎,拿捏賊人心理更是運籌帷幄。
破解“牛舌案”的真正要點其實就是把握小偷的作案心理和動機,從他們的動機出發,在知根知底的情況下,先他一步反將一軍。事實上,沒有什麼真正的神機妙算,就連料事如神的包拯也只是對於邏輯思維的把控遠超常人而已。
現實也是如此,“牛舌案”傳達出的其實也是一種格局,在賊人眼裏,他只是一門心思的陷害老漢,不經意間就陷入了自己設計的牛角尖。
而包拯用的不是通常的線性思維,而是跳躍出問題的層面,在更高的維度上看待案件,這樣全局的看待問題,就可以預判出賊人下一步的想法,先其一步設下圈套,再設計引賊上鈎。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後,卻有着超出常人的理解與思維。
包拯的生平也是坎坷的,原本“十年寒窗苦”為的是“貨與帝王家”,但沒想到殿試屢屢落第,索性包拯也放棄居廟堂之高輔佐社稷,倒不如處江湖之遠安撫百姓,包拯便就此開始安心做地方官。
聖賢書讀遍,為的是黎民百姓;文武藝學成,救的是天下蒼生。安邦立民的信念加持,包拯才終成百姓心裏永遠的父母官。
當雄心遇到事業坎坷,當大義遇到壯志未酬,永不應對生活失去希望。農夫的絕望之際,有包大人的一記神助,包拯人生坎坷也有他拯救蒼生的執着,自我救贖的認可。
自然的放開眼界,不執著於眼前,柳暗花明的又一村便躍然出現。“牛舌案”不僅講述的是包公神算的俗事奇聞,也傳達了放大格局,跳躍維度看問題的豁達胸襟與開拓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