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的工資條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圖片來自網上,圖文無關。

這是我2021年1月份的工資條。主要內容有:應發工資12984.15元,實發9264.87元,裏面細分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物業補貼、住房補貼,以及扣除的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職業年金等。我還有兩個月退休,工資標準應該定格了。從1979年6月正式參加工作開始,我就有了工資,也就有了工資條。當時的工資額我記得很清楚,我儘管在縣直機關工作,但卻是“以工代幹”,也就是以工人身份在機關工作。工資是按照工廠學徒工計發的,一個月20元,另還有2元錢的糧食補差、0.5元的洗理費。換句話説,一個月有22.5元收入,10元大鈔兩張,外加兩張1元票子,一張五角紙幣。學徒期三年,第二、三年每年加2元工資,也就是説到第三年才能拿到26.5元錢。三年過後定級轉正,每月才能拿到工資30元,外加糧食補差和洗理費。

這之前,我也有過收入。高中時,假期到建築工地打工,每天1.25元,幹滿一個月能拿到37.5元。就是活很累,用小車推水泥、搬磚頭、篩沙子等等,但拿到錢就興奮了,這在當時是不少的收入,自己可以買點喜愛的物品,其餘交家裏,家長也高興。工作幾年的正式工人,月收入也就是30多元。高中畢業後,到農村上山下鄉,靠工分賺錢吃飯。我基本上不偷懶,一年幹到尾。所在村是有名的蘋果大村,收入在全縣農村算是比較高的,工值大約0.8元左右,一年按300天算,200多元,年底結算,扣除口糧和油料,能到手百元左右。

剛參加工作時工資這麼低,我就想,啥時候能拿到我父親那麼多的工資,父親一個月工資72元,這在當時算是挺高的,四口之家(哥哥在外地工作,自食其力)加上接濟老家的親人,還能應付。記得當時有的機關幹部行政23級,月工資45元,工作半輩子,直到退休還是這個標準。我就想,恐怕我到退休月工資也很難拿到70元吧。算算賬,幹到60歲,我能工作四十多年,總計收入也有兩萬左右吧。當時單位分來幾個中專畢業生,他們是幹部待遇,第一年工資就30多元,一年定級後25級幹部,能拿到37元。我就很羨慕他們。

這樣的情況下,基本上就是“月光族”,很難有積蓄。後來到東港區工作,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要進行房改,需要一次性拿出1.5萬餘元,我工齡20年了,竟然拿不出這些錢,還是靠借錢交上的。

隨着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有了快速發展,工資標準也不斷提高。我的月收入,也很快破百、破千,直到現在破萬了。看看現在的工資單,項目遠比當初豐富。剛工作時,有工資、糧食補差、洗理費三項,現在分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改革性補貼、住房補貼六項。我也是看了這個月的工資表,才知道現在這些項目的,也搞不懂這些津貼補貼是啥意思。而且,每個月還有車輛補助。年底還有增發一個月工資、精神文明獎、績效獎,都不在工資項目裏。

隨着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也有質的飛躍,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絲毫不為過。先説穿衣,我到政府部門工作的1979年,改革開放開始了,男士改變了解放服一統天下的狀況,時興穿中山裝,我當時穿着就是以藍色中山裝和黃色解放服為主,冬天要穿上厚厚的棉襖。那時候人們的衣服往往都有補丁,特別在膝蓋、後襠、胳膊肘等處,我工作後,補丁就少見了。還時興過一段雞腿褲,我也穿過。穿鞋,由布鞋、膠鞋為主,開始穿皮鞋了。我結婚是1985年,第一次做了西服穿在身上,以後就經常穿西服了,冬天則有羽絨服。到現在,少男少女的穿着花樣頻出,讓我們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眼花繚亂。

食物,我開始工作時,還是票證時代,糧票油票肉票魚票煤票等,限量供應,填飽肚子就很滿足,每週吃上幾次肉、包頓餃子就很好了,小孩子都盼過年改善伙食。當時我父親是縣裏部門領導,縣外貿公司出口肉雞加工剩下的雞架子,發票供應,相當於吃雞肉,就很讓人羨慕。幾十年過去,現在只要不是天天想山珍海味,可以説想吃什麼都能吃得起買得到。

住,結婚前,和父母住在一起,三間平房,一個小院,院裏種點蔬菜,有水龍頭,有個小廁所,簡單而舒適。這在縣城的科級幹部大體上是標配。結婚後,分配一間平房,沒有廚房就用石棉瓦搭了簡易棚,在裏面做飯。不到一年,調整到一個簡易樓上,一室一廳,衞生間還在房門外邊,但歸自家使用。很快,又分一套新房,在二樓,兩室一廳,面積大了,住着也方便了。後來調到日照,先借住三間平房,很快區裏蓋了宿舍樓,90多平方,在日照算是安了家。以後,又買了商品房,先是160平方的,後來更新到200平方,住的越來越寬敞越來越舒適,而且隨着房產改革,房子產權也是自己的。取暖,也由煤爐,到現在的暖氣。夏天熱了還有空調。

行,參加工作時,我有一輛自行車,覺得挺好的。改革開放,看了西方電影,人家小汽車普及,覺得在中國是件遙遠的事情。沒想到,2020年代,我也買了私家車,成了有車一族。

用,結婚的時候,我只有一個錄音機,結婚後使勁攢錢,第二年買了日立十八寸彩電,這在當時很時髦,首先這是進口產品,二個是十八英寸挺大的,三還是彩色。1986年左右,有些家庭購置了電冰箱,我當時覺得實在沒有必要,我一個同學説,每天家裏就點剩菜,買電冰箱幹啥。到現在,我家的電冰箱換了幾茬了。過去,無論在單位還是家裏,熱了,就搖扇子,或者地上潑涼水,後來有了電風扇,再往後就用空調了。三伏天,家裏開空調,上班路上車上有空調,到辦公室還是空調,不再大汗淋漓了,還要小心温度太低感冒着。通訊工具,剛工作時,家庭電話是有級別標準才能安裝的,後來逐步普及,我家上世紀90年代中期,結婚十多年交了2000元初裝費才安上電話,2000元在當時是筆不小的資金。又過了一兩年,我有了傳呼機,還是漢顯的,比數字的高一個檔次,有些人把它別在腰上,很惹人眼,我不喜歡張揚,就裝在口袋裏。很快,又有了手機,用起來更方便,而且越來越先進,功能越來越完備,二十多年過去,我的手機也更新了多次,現在似乎須臾不可離開,家庭電話也停機了。剛開始工作時,寫材料都是用筆,寫完後交單位打字員打印,份數少的話就用複寫紙手抄,很是費事。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所在單位配備了微型計算機,覺得很時髦,像寶貝一樣,專人保管,微機室不能隨便進入。又過了十來年,一個單位一般都能配備一台電腦,主要做打字用,也可以上網,但大家都用就不方便了。進入二十世紀,我所在單位就人人一部電腦了,很是方便。同時,我家裏也買了一台電腦,在家就可以上上網,和在外地上學的女兒網上聊聊,替代了電話的功能,還節省費用。遊,過去國人似乎沒有旅遊的概念,有人旅行結婚,就感到很時髦。現在日子寬裕了,又有公休假、國慶春節長假,旅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歡旅遊,退休後,可以隨時出去遊山玩水了。

現在女兒已經結婚,她兩口人的工資,加兩個孩子,基本能夠應付自家生活。我們老兩口自己過,我的收入再加上妻子的退休金,不用買房子,不用買新車,沒有什麼大的花銷,過小康生活富富有餘。

人應該知足,儘管有很多工資收入比我高的,但比比同學後來回農村務農的,比比一起上山下鄉回城到企業下崗的,比起在企業退休的,我的工資應該達到自我滿足的標準。即使退休後,收入下降,也是正常的,也能享受國民平均以上的生活水平。還是感恩黨、感恩政府,享受退休生活吧。

(文/ 日照市文化和旅遊局 管錫雲)

壹點號文史研究院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