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國靠低效模仿中國搞不成大基建

美國國會眾議院5日晚上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拜登稱這是里程碑式的一步。他強調這是一個獲得跨黨派支持的法案,它使美國走上了贏得與中國和世界其他大國面臨的21世紀經濟競爭的道路。

這個法案如果能夠解決美國的問題並且賦予美國在基建大工程領域與中國競爭的活力,那可就怪了。美國之前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多數時候由私營部門推動興建,現在美國政府站到了最前排,搞起了美式“計劃經濟”,拜登這是要“改造”美國經濟的動力機制,用它的短板支撐美國當前最艱鉅的一項任務。該計劃得到高效執行的機會怎麼看都很小。

這項法案在項目資金預算大大縮水之後,的確有部分共和黨人投票支持,然而它最終獲得的總支持票勉強過半,部分民主黨議員投了反對票,説明它在美國的綜合支持度並不高。拜登推動的另一項1.75萬億美元聚焦於氣候變化和社會服務的法案至今難產。

美國的一些基礎設施同中國相比顯得陳舊了,其實兩者很難做這樣的絕對攀比。中國的基礎設施很多是新建的,自然要更先進。另一方面,中國人口眾多,基礎設施的使用率非常高,大力發展它們的回報率同樣比較高。比如中國的國情成為了高鐵快速發展的沃土,高速公路也成為中國絕大部分地方的硬需求。它們的成本雖然高,但除以各地的龐大人口,一下子就攤薄了。

社評:美國靠低效模仿中國搞不成大基建

美國基礎設施的危機感很大一部分來自同中國的對比,美國一些政治精英狂妄地認為,美國的一切都應該是世界最先進的,什麼都不能讓中國領先。他們其實掉入了傲慢自大自帶的陷阱。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不同地區發展水平逐漸拉近本是大勢所趨。美國的大部分問題,包括它遏制中國的冷戰式衝動,都來自於它看不得其他國家好的思想和道德狹隘。

美國絕對發展不起來中國這樣高密度的高速鐵路網絡,它的高速公路總水平也一定會落到中國之後,它的信息網絡總承載量和總活躍度以及總的經濟價值從長遠看都難與中國PK。中國用政府主導的方式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契合了我們的現實情況,最有效率地使用了各種資源。美國也由政府推動基建,將會成為對中國的低效模仿,造成脱離美國國情和市場需求的亂佈局。那些昂貴的基建項目將無法得到新税源的回報,它們將把美國進一步推入靠量化寬鬆、濫印鈔票來維持的表面繁榮。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不斷推出大型刺激計劃,這個國家因為掌握着美元霸權,所以有“用不完的錢”搞各種補貼。結果是,不工作,吃補貼成為越來越有誘惑的一種生存方式,碼頭的貨物沒人卸了,卡車司機越來越緊缺了,自己內部的供應鏈就先混亂了。美國有技術優勢、資本優勢,但它政治上失去了最基本的實事求是精神,崇尚勞動的社會倫理不斷受到瓦解。

靠一個刺激法案就能夠解決美國競爭力不振的問題,無異於天方夜譚。美國有它自己的長處,如果它想把中國的長處也都據為己有,那麼它需要讓自己民眾像中國人一樣肯於辛苦付出,自己官員也像中國官員一樣勤勉負責。

來源:環球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8 字。

轉載請註明: 社評:美國靠低效模仿中國搞不成大基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