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一對同名國家,同源同根卻水火不容,如今都窮得掉渣
在東半球西部,歐洲以東,亞洲之西的地方有一個大陸名叫高原大陸,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非洲,它的全稱為阿非利加洲。因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高原佔非洲面積的60%以上,而低於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佈在沿海地帶,不足非洲面積的10%,才有了“高原大陸”的別稱,不僅如此,因為氣候原因和礦產豐富的緣故,非洲還被稱為“熱帶大陸”和“富饒大陸”。
在非洲這片大陸上一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今天我們要説的便是與此有關,世界上唯一同名的兩個國家就在這56個國家和地區中,位於非洲還互為鄰國,它們的名字都叫做剛果且它們的官方語言都是法語。
但説起這兩個同名國家的全名時還是有區別的,一個叫做“剛果共和國”,它位於非洲的中西部,總面積約為34.2萬平方千米,總人口數是526萬,首都在布拉柴維爾;另一個叫做“剛果民主共和國”,地處非洲中部,相較於前者,它的總面積要大得多,約為234.5萬平方千米,是全球面積最大的黑人國家,總人口數是8130萬,首都是金沙薩。因為兩個國家都叫剛果,為了區分它們,國際社會採用“剛果(首都簡稱)”的方法,也就是剛果(布)和剛果(金)。
大約在13世紀初,在現在的剛果河河口附近出現了部落聯盟性質的剛果王國,也就是剛果(布)和剛果(金)的前身。剛果王國在15世紀後期勢力發展達到頂峯,曾一度成為非洲大陸上頗具影響力的大國。但同時隨着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剛果王國也逐漸陷入被殖民、被掠奪的慘境。1482年,一位名叫迪奧戈·卡奧的葡萄牙航海家在非洲上岸後發現一條了流量巨大的大河,也就是剛果河,迪奧戈特地在此立柱為證,標誌着葡萄牙在剛果河流域殖民的開始。在1483以後,葡萄牙人在非洲大陸上相繼建立起很多的殖民據點,在之後長達四百多年的時間裏,還有法國、英國、荷蘭、德國和比利時等西方國家都陸續入侵剛果河流域,剛果的地盤畢竟有限,加上其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優越的自然環境讓各個侵略國為了爭奪剛果河流域殖民地而兵戎相見。
經過之後的各種爭鬥,最終,比利時和法國成為了最後的勝者,比利時在1884年11月15日的柏林會議中利用列強間的利益關係和各種矛盾,爭取到了英國、法國等15個國家的贊同,將剛果河南部的區域收入囊中,剛果河南部地區也被稱為“比屬剛果”;至於法國,最後也瓜分到了剛果河北部的區域,收為了殖民地,稱為“法屬剛果”。自此,這兩個西方國家對剛果開始了長達七十餘年的殖民統治。
一直到二戰結束後,當時帝國主義同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成為了當代基本矛盾之一。亞非拉地區掀起了民主化浪潮和民族解放浪潮,民族解放運動席捲全球。於此同時,剛果人民的民族意識也被激起,比屬剛果、法屬剛果加入到這股潮流當中,反抗帝國主義勢力殖民的鬥爭愈演愈烈,在長達10餘年的不懈努力後,比屬剛果在1960年6月30日宣佈獨立,正式定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定在金沙薩。8月15日,法屬剛果也宣佈獨立,國名為“剛果共和國”,首都定為布拉柴維爾。
就這樣,同用一個國名的兩個國家正式誕生。然而,在獨立之後的發展中,這兩個國家卻並未能夠如意料之中的那樣平穩發展。按理説,這兩個國家的前身都是剛果王國,可以説是同源同種,雖然各是一個國家,但是祖先本是一家的原始血脈也足以讓兩國即使不相往來也保持和平交往的情況才對,但事實上,兩國成為了水火不容的關係。
剛果(金)的難民們
獨立後的兩國各走上不同的道路,美、英、蘇三國基於掠奪剛果資源,實現全球爭霸的目的,紛紛插手兩個剛果的內部爭鬥,此後,剛果(布)奉行親蘇的社會主義,剛果(金)則是奉行親美的資本主義,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國的政局也都一直動盪不安,特別是剛果(金)的地域更加廣闊,其上的民族成分也更加複雜,國內對戰、混亂頻發,國內勢力分離也十分嚴重,在內憂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下,剛果(金)更不要提什麼向上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