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在英德市石牯塘鎮石下村的君泓蘭花種植基地,數萬盆蘭花鬱鬱葱葱、長勢旺盛。一些花農正給蘭花澆水、鋤草,另一些花農則忙着整理和包裝花苗。兩天後這些花苗將被快遞到北京客户的手中。
“蘭花生產要經過切芽、組培、馴化、種植、開花等多個環節,我們現在引進和培育了8個品種。”君泓蘭花基地負責人鄧文敏饒有興致地介紹。目前,公司已申報“一村一品”項目,計劃帶動更多農户種植,通過大棚栽種,公司提供種苗、技術並回收的合作方式,讓蘭花走進更多尋常百姓家,也助農增收致富。
●南方日報記者 焦瑩 通訊員 藍文星 陳冬梅
科技助力 讓蘭花走進千家萬户
1999年開始,鄧文敏家裏就在珠三角種植蘭花了,由於長期接觸蘭花,他對每一個蘭花品種的習性都瞭如指掌,對蘭花產業的未來也充滿希望。
“墨蘭是廣東省的特色產業,廣東是原產地,從廣東銷往全國。我們家族是廣東最早搭建大棚也就是產業化種植蘭花的,算是第一批。”鄧文敏告訴記者,其家族2006年回到英德市英紅鎮種了70畝墨蘭。英德良好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墨蘭生長,所種的墨蘭發病率低、產量高、品質好,很受市場歡迎。“尤其是北方地區,到了冬天白茫茫一片,家裏需要擺一些綠色植物,而墨蘭清雅幽香、葉片飄逸的特徵很符合他們的審美喜好。”
2009年,鄧文敏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返鄉種蘭花,他深知隨着農業種植方式、經營模式的變化,農業發展必須有科技的助力。“蘭花種植同樣需要科技創新,所以我們跟華南農大合作。華南農大是全球第一批育出可高效工廠化繁殖的墨蘭新品種的機構,我們引進了新品種,註冊公司幫華南農大推廣種植。”鄧文敏説,2013年,英德君泓蘭花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從家族種蘭轉變為公司化運營。
“我們致力於建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蘭花產業鏈,打造基於創新創意的高效蘭花產業。”鄧文敏介紹,近六年多來,其公司不斷加大科研投入,不僅在石牯塘帶動種植近300多畝蘭花,還建有年產200萬苗的蘭花育種中心,先後承擔廣東省、廣州市、清遠市等各級科研項目9項,投入科技研發經費580萬元,迄今已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蘭花新品種5個,引進華南農業大學蘭花新品種5個。
筆者在該公司蘭花培育中心看到,一株株蘭花苗被養在透明玻璃罐裏,成千上萬的玻璃罐整齊排列頗為壯觀。組培室內,温度、燈光、空氣等需嚴格把控,進入其間要換鞋換衣服確保無菌無塵。
“我們的蘭花都是從自己的培育中心培育而來,經過養殖、培育,批發價格為20—30元/盆。”鄧文敏表示,但蘭花屬於高檔室內綠植,品相好的蘭花市場價格常常要賣到一兩百元。“我們就是希望通過科研投入,培育推廣更多適合農户種植的新品種,從而降低種植成本,帶動農户增收的同時,也讓蘭花走進千家萬户,成為一種家庭常見的室內綠植。”
鄧文敏舉例道,比如從華南農大引進的蘭花品種——玉女,初時從取芽、組培到成品需要5年,現在經過公司栽培改良僅需3年,而且以前一盆只有一株花,現在可以開四五株花,產值翻了三倍。
據悉,如今君泓蘭花公司的新品種推廣種植已輻射到清遠的英德市、佛岡縣、連南縣,以及韶關樂昌等地,僅英德市墨蘭種植已達2500畝,產值約3億元,成為廣東省蘭花主產區之一。
一村一品 助農增收致富
目前,君泓蘭花采取“公司+基地+農户”的方式,在石下村種有200多畝蘭花,其中3個大棚種植100多畝。
“想不到一棵小小的蘭花草,現在成了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自己家門口就能賺錢。”石下村貧困户郭秋玲開心地説。
在石下村,已有郭秋玲等3户貧困户種植蘭花,且是“小鳳”這一新品種,畝產值7萬—8萬元。由君泓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並幫助他們把蘭花銷往全國各地。鄧文敏表示,計劃今年再擴大種植四五十畝,帶動鄰村的貧困户一起種植蘭花,形成規模,讓更多的貧困羣眾增收致富。
據悉,近年來,英德市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帶頭人,在技術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2020年,鄧文敏以英德君泓蘭花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向政府成功申報“一村一品”項目,項目總投資76萬元,獲得上級獎補資金64萬元。
該項目將通過“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模式,推廣蘭花新品種種植,以科研創新帶動產業發展,幫扶和帶動農民30户(其中包含貧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時,與石下村蘭花專業户共同構建一個集示範推廣、科研科普、觀光農旅一體的,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現代化蘭花栽培示範基地。目前,該“一村一品”建設目標已經基本完成,達到預期效果。
接下來,石牯塘鎮將協同英德君泓蘭花有限公司大力宣傳推廣蘭花文化,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實現一產連二產、一產帶三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美好生活需要鮮花的點綴,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石牯塘鎮石下村的蘭花日漸名聲在外,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9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村一品”種幽蘭 石牯塘綻放致富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