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鐵龍不再傲慢:中國造、供全球的全新C5,能否上演“逆襲”
東風雪鐵龍C5,你應該聽過吧?……畢竟還算是一款大名鼎鼎的“老牌”B級車。
但是,你又是否知道——它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計銷量,僅為可憐的6輛?……平均每個月僅賣出1輛,這肯定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象極限。
就在這樣近乎“退市”的處境之下,神龍集團似乎終於坐不住了、並開始“重拳出擊”——在之前的神龍汽車文化節上,廠方宣佈東風雪鐵龍E43將於明年發佈,而 “E43”正是全新東風雪鐵龍C5的內部代號,目前其白車身已經下線。
據悉,全新東風雪鐵龍C5將於2021年一季度發佈,並於9月上市銷售。值得注意的是——與華晨寶馬iX3相同,全新C5同樣為中國製造、供應全球。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已經堪稱“冰凍三尺”的市場局面,破天荒選擇在中國研發、並適應中國市場消費習慣,進而再供應全球的這一代C5,究竟有幾分實力?……又能在市場中製造多大的“聲音”?……更甚者,它是否有能力成功“逆襲”、甚至扮演整個法系車“救市英雄”的角色?……
對此,《車動力》的各位“大嘴”們,也同樣“坐不住了”、並紛紛開始“忠言逆耳”。
“中國造”的全新C5:改掉哪些缺點,方有望“逆襲”?
——車動力編輯|劉傑
儘管法系車一直在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但卻又一次次在新車亮相時、表現着自己的“倔強”;而每況愈下的標緻、雪鐵龍之每一次“自救”,也都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
不過到了今年,神龍集團(可以理解為標緻、雪鐵龍的中國總公司)終於有了些“新”動向——集團高層不再由法國人主導,而PSA也沒有向中國派遣高管人員,這就讓其產品有了更多的“本土化”可能。
正如這一次放在中國進行、並向全球供應的全新雪鐵龍C5之研發與製造,就是一個相比於天逸在中國首發上市、更明確的信號。
駕駛過雪鐵龍C5的人大概會知道,為什麼雪鐵龍會被稱為“底盤大師”?……因為其穩定的運動素質可謂與生俱來;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一個合資品牌的B級車能否在銷量方面取得成功,對於其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性——而從市場實際效果來看,在駕控方面的“內在美”,顯然已無法救C5於水火;那麼,新的C5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一些調整呢?……
首先,C5在外觀方面確有其獨到設計、辨識度也極高,但那前輪與車頭最前端的距離,怎麼看怎麼像上個世紀的產物——回想一下,“普桑”就是這樣的“抬轎”式造型。再看如今馬自達的轎車風格(特別是這一代昂克賽拉)——雖然與C5一樣都是長車頭設計,但因為更往前靠的前輪,自然而然顯得和諧、統一;此外,寶馬3系的前輪前移就更加明顯、也更具運動風格。
其次,一款在中國銷售的B級車,無論是運動化設計、還是商務化設計,都不能侵佔車內空間。關於這一點,雪鐵龍應該向本田雅閣“取經”——外觀更加運動化、扁平化的第10代雅閣,在乘坐空間方面甚至比上一代更大,其設計也絲毫沒有影響後排乘員“翹起二郎腿”。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為自己的品牌和產品,找到一個更突出的宣傳點、或者説“亮點”。比如我們説起馬自達昂克賽拉,會想到“運動家轎”;提及本田,則會想到“買發動機送車”;甚至在談論比亞迪時,也能想到“電池大王”。
而如果説起雪鐵龍C5,大概很多人只會想到——哦,法系車。
別再在“運動”和“舒適”之間猶豫、徘徊——它們,其實並不矛盾。
與其説是雪鐵龍“懂事”,不如認為這是中國製造業的成功
——車動力編輯|鄧瑞鵬
全新雪鐵龍C5在中國製造、並銷往全球的消息一出,我們當然可以將其理解為雪鐵龍對於“退出中國市場”謠言的最有力回應;但是,這或許更突顯出中國製造業在近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作為曾經與奧迪A4L、寶馬3系競爭的車型,雪鐵龍C5的產品定位並不低;而它現在選擇在國內生產、銷往全球,也足可見其對中國製造業的高度認可。當然,這樣的認可也絕非盲目——曾經,捷豹路虎選擇與奇瑞合資後,奇瑞捷豹常熟工廠之評分,甚至要高於捷豹路虎位於英國本土的工廠。
這,就是“中國製造”的實力。
所以,對於這款車未來在國內能收穫怎樣的市場表現,或許我們還暫時不用去討論;但至少就情感方面而言,面對法系車如今糟糕的市場表現、以及神龍工廠當下的蕭條——我們都希望,這款全新C5能將其從“泥潭”中拉出,並真正開始自我“救贖”之路。
當然,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即使它在國內市場再次遇冷,但卻能在海外取得不錯的成績,或許倒也算得上是另一種“產能輸出”了。
它不是法系車“拯救者”,別給全新C5背上太多的重任
——車動力副主編|楊樂怡
全新雪鐵龍C5能夠力挽狂瀾,成為東風雪鐵龍、乃至整個法系車在華重振旗鼓的領軍者嗎?……你可能想多了。
驚豔的外觀、激進前衞的設計,而“中國造、供全球”似乎也顯示着法國人終於拋開固執與傲慢、並開始重視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需求——但是,全新C5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除了外觀設計,和可能更有針對性的定價、以及配置等等,它本身的其他產品亮點並不充分,動力總成也並沒有什麼變化;此外,據説為了讓出更多的車內空間,其後懸架還換成了扭力梁——而這對一款中級車來説,恐怕會成為致命的“槽點”。
誠然,法系車的底盤調教一直出神入化,其扭力梁也堪比獨立懸架,但中國消費者往往會因為“名號”、或者“人云亦云”而排斥你——“三缸機”在中國的不受待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市場數據方面,先不説已經退市的雷諾,神龍汽車今年上半年累計新車銷量為2.3萬輛,同比下降63.13%——這其中,標緻品牌售出1.2萬餘輛,同比下降69%;而雪鐵龍品牌僅售出8377輛,同比下降更高達76.6%。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法系品牌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僅為可憐的0.3%——曾經的“戰國七雄”之一,如今已滑退到市場的冷酷邊緣。
面對如此積重難返之局面,僅靠一款車,恐怕很難救整個法系品牌於水火。一個品牌的衰敗,當非“一日之寒”;而若想東山再起,就更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對這樣一款並不太具備“爆款”潛質的新車,你頂多將其視為重回“賽道”的“先鋒”,卻很難再對它要求更多。
好在從新C5開始,更本地化的產品打造,以及初見成效的“元計劃”和營銷、服務等誠意舉措,再加之神龍集團內部的積極調整——最近幾個月的銷量起色,也算讓人初步看到了法系車“重振”的精氣神兒。
對於東風雪鐵龍、乃至法系車在國內的市場前景而言,魯迅的那句話也許非常適用——“夜正長,路也更長。”
“策略”不調整,在哪兒造結局都一樣
——車動力主編|樓曉明
全新雪鐵龍C5“中國造,供全球”的消息,近日在網絡引起熱議。有不少人認為,這是雪鐵龍終於放下了法系“傲慢”的身段,為中國消費者而改變了。
對此,筆者則有不同的看法——這些年,法系的標緻在設計理念上廣受業界好評,雪鐵龍的1.6T性能遠超同級、媲美寶馬,但為什麼都賣不動?……一句話:傲慢所致。
想當年,C5的1.6T曾經是無敵的存在,但定了個比同級高2萬元的價格,最後落得個“孤花自賞”的結局——先進的技術,只有和對手在同一價格層面,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競爭力;否則,就是“吃相”難看、自廢“武功”。
當雪鐵龍淪為二線品牌後,要想“回血”,必須擁有超越對手的產品競爭力才行,但它去年又錯失一個良機——率先在緊湊級SUV配備8AT的天逸,如果定價在20萬元以內,就能打破行業規則、大概率形成熱銷局面;結果,其定價又在20萬元以上,最後這“改寫規則”的風光好事由福特鋭際“落地”了、其月銷量也一度破萬——到手的“紅旗”再次易主,實在可惜。
此外,雪鐵龍的品牌定位也有問題——主打“舒適”牌,這讓消費者如何量化?……其實,雪鐵龍真正的優勢是駕控性能,在海外號稱“彎道王”——放棄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光談些看不見、摸不着的,這不是又在自廢武功嗎?……與此同時,它的對手卻在“偷着樂”——諸如領克之類,以“性能”概念高歌猛進;就連奧迪,都開始通過RS展示其過人的運動性能,並吸引喜歡激情的年輕人關注。
這次“中國造”的全新C5,筆者目前並沒有聽到廠方在競爭策略調整方面的任何表述;而且,雪鐵龍在目前市場風口的智能科技方面也不佔優勢——“策略”不調整,無論在哪兒造、結局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