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隨着汽車技術的持續發展,汽車本身的動力性能也越來越強,而作為數據基礎,我們評判一款車的動力強弱主要用最大功率(最大馬力)和峯值扭矩來表示,而放在車輛駕駛本身上,廠商和大多數媒體則用百公里加速時間來評判一款車的性能強弱。從一般意義上來講,0—100km/h加速的時間越短,則表明這款車的性能更好。

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不過很多朋友對於百公里加速時間並不認同,他們認為,人們購買汽車的主要目標還是幫助車主或者乘坐人員相對更快地從A地轉移到B地,現在不管是高速還是城區道路、國道,到處都是限速攝像頭,百公里加速3秒的車和百公里加速13秒的車,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實際上遠沒有加速時間看上去那麼懸殊,所以百公里加速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噱頭,沒什麼實際意義!如果説有實際意義的話,頂多就是在綠燈起步的時候,可以和10萬級“加速之王”思域“蹦”一下,本質上意義不大。

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上面這樣的表述看起來沒有什麼毛病,很多時候也的確是這樣,對於守法公民來説,駕駛百公里加速再快的車,也很難跑出它的實際價值。但是我卻可以明確告訴大家,上面的表述實際上非常外行,也就是説百公里加速時間一定代表更多的東西。

首先我們必須要説,百公里加速更快的車型,它的發動機動力輸出一般要比百公里加速比較慢的車型更加狂暴,這好像是一句廢話。好吧!我們再想想,百公里加速更加迅猛的車型,在變速箱的整體表現是是不是比同等排量、同等功率的車型更加優秀。因為我們發現,有些車型的動力數據很好,但是百公里加速時間不行,原因很簡單,變速箱不是很給力,要麼不積極換擋,保持動力的持續輸出,要麼變速箱因為過熱或者打滑啓動自保護,限制扭矩的輸出,導致速度起不了。而加速時間比較短的車型,有一部分功勞應該歸功於相對更優秀的變速箱調校,所以我們認為百公里加速時間越短的車型,在變速箱層面的表現越優秀,至少變速箱不是拖後腿的那一類。

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當然百公里加速時間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車輕量化的成效。隨着材料技術的持續進步,很多主打性能的車型甚至是一些試圖更快的家用車型,也在車輛的輕量化方面不斷做着努力,業界普遍認為,在汽車燃油發動機上實現功率、扭矩的大突破,可能性有,但是進步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快了,現在在燃油車層面的技術進步,更像是在“擠牙膏”。所以很多廠商選擇了在輕量化方面做文章,比如採用高強度熱成型鋼、鋁合金、碳纖維等材料,儘可能降低車輛的重量,重量輕了,那麼在同樣的發動機數據標定下,百公里加速時間就能更快。所以從一定層面上來看,百公里加速在一些車型上則體現了廠商在輕量化方面的表現。

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當然了,除了綠燈時“蹦”思域之外,在我們看來,百公里加速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款車的主動避險能力。在日常駕駛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大車或者小車以非常快的速度衝向前車,由於前車速度不是很快,造車兩者相對速度很快,最終造成追尾等慘重事故。如果前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夠短,或者説加速能力更強,那麼前車看到後車快速衝來時,就能通過油門到底急加速,擺脱後車的“追擊”,就算不能完全擺脱後車的“追擊”,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前後和後車的相對速度,減少撞擊後的受傷程度。而加速能力比較弱,百公里加速時間比較長的車型,顯然沒有這樣的能力。

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當然了,百公里加速能力更強,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超車和併線的風險。我們在日常駕駛中,基本上都有在城市道路和國道駕駛的經歷,由於一些道路沒有中間隔離帶,所以有些時候超車就需要跨越到對向車道,所以在超車時,就要判斷超越前車的時間,以及觀察對向車道的來車情況,如果百公里加速時間比較長的車型,就要留夠足夠的超車時間,還要保證對向車道的車輛足夠遠。但是如果我們駕駛的車型加速能力很強,百公里加速時間很短,我們超越前車的時間就會很短,就算對向來車離我們不是很遠,也能相對輕鬆和安全的完成超車,這可能是日常駕駛中,百公里加速能力最能體現價值的地方。

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所以百公里加速時間的長短,不僅僅代表了一款車在起步時的加速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車輛變速箱、輕量化等方面的表現。而百公里加速時間的長短,也會讓車輛在日常駕駛的避險、超車中的表現完全不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百公里加速到底有啥用?外行只知道“蹦”思域,內行才能看到更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