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週一的晚上,今年的慕尼黑車展正式開幕了。作為曾經世界五大車展之一的法蘭克福車展的延續,又是歐洲汽車廠商的主場,此前我對這屆車展是頗有期待的。
毫無疑問,幾個歐洲本土的汽車集團,尤其是奔馳、寶馬、大眾這幾家,對這次車展顯然是相當重視的,一口氣首發了不少非常重磅的新車,例如奔馳EQE、AMG EQS、寶馬i4 M50、大眾ID.4 GTX、梅甘娜E-Tech Electric,以及已非常接近於量產的概念車,如雷諾5概念車、邁巴赫EQS概念車、EQG概念車、smart精靈#1概念車等等。
當然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純電動車。關於這些車的圖片和相關的車型資料,我相信網上已經足夠多了,我這裏就不再逐一羅列了。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對這次車展的一些主觀感受和疑問。
只是對原燃油車型的替代?
在我看來,這些老牌汽車廠商,的確已經全面“All in”電動車了,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去開發全新的純電平台和車型,全面向“電動化”轉型,而不再是在汽油車的平台上“修修補補”推出油改電。
但從這次發佈的一些電動車新品可以看出,新車型大多仍停留於對品牌原燃油車型的替代,原來的產品序列和架構並沒有因應電動化時代進行調整或改變。
以奔馳為例,無論是之前發佈的EQS,還是這次推出的EQE、EQG、AMG EQS和邁巴赫 EQS,從命名上就能清晰看出,它們都是對現有的奔馳E級、S級和G級車型的替代,以及AMG和邁巴赫這兩個子品牌相應車型的替代。類似的還有寶馬i4 M50,也可以輕易看出是M4的電動化版本。
這樣清晰而直接的對應和替代關係,好處很明顯,就是無需過多的宣傳或解釋,就能讓現有的消費者輕鬆瞭解這些車型在他們品牌中的級別和定位,可以很好地傳承和延續過去的輝煌歷史和故事。
或許這在歐美市場上,目前會是一個比較穩妥的策略,但在這個電動化的時代,無論是汽車的性能還是消費者的需求,都在經歷快速的重構和更迭。
例如在我們國家,電動車已經逐漸被不少年輕人視為“裝上四個輪子的移動終端”,而不是“採用電力驅動的汽車”了。“傳統”的電動車,或許越來越難打能吸引新生代消費者的注意力了。
高性能車系將何去何從?
或許上面所講的還有點“意識流”,但接下來講的就實際很多了。
在燃油車時代,動力系統的性能,例如氣缸數、排量、性能數據,乃至發動機形式、驅動形式等,都是高性能車最重要的特徵,也是高性能車與普通家用車的分水嶺,而0-100km/h加速時間,也是高性能車最具説服力的身份證明。
但在電動車的時代,當電機取代了發動機之後,前驅、後驅或者四驅之間的地位,已經沒有那麼的涇渭分明,更無法成為高性能車身份的象徵——因為現在很多20萬元級別的電動車,都已經採用了前後雙電機四驅的架構。
更過分的是,對於不少20萬元級別的電動車來講,百公里加速時間進入4秒內已是相當輕鬆的事情了,例如比亞迪漢EV、特斯拉Model 3、蔚來ET7,甚至廣汽埃安LX,都有百公里加速可以有跑進4秒內的車型版本了。
反觀這次發佈的AMG EQS 53,在剩餘電量超過80%的前提下,0-100km/h加速時間為3.8秒,4MATIC+版本為3.4秒;寶馬i4 M50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3.9秒。
如果只是去蹦個直線,體驗一下加速的眩暈感,那比亞迪漢EV四驅版,都能和寶馬i4 M50、AMG EQS 53打個平手,而售價三十多萬的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版更是能輕鬆把它們甩在身後。
當然了,在操控性、底盤調校等方面,漢EV和這兩款車很可能還有明顯差距,但至少動力性能上,已經沒有明顯差距了,更不用説百公里加速只需2.1秒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版。
或許對於像AMG或者寶馬M這樣的高性能豪華品牌來講,還有相當深厚的品牌底藴或者歷史光環可以繼續支撐下去,但對於類似大眾ID系列的GTX版本,面對像特斯拉以及其他中國品牌對手時,是否還能打動那些性能控呢?
智能化程度仍未有新突破
在前段時間的成都車展上,已經有好幾家新勢力車企,在展台上擺出了搭載激光雷達的新車型了,但在這次慕尼黑車展上,似乎沒有看到有哪家車企有發佈關於自動駕駛技術或者新的智能座艙技術。
“智能化”似乎遠不如“電動化”那麼受到重視和關注,當然了,不能排除這次車企們私底下都在暗自發力,但至少從成果上看,還沒有太大的突破。這一點上,尤其對於早已被造車新勢力“寵壞”了的中國消費者來講,是缺乏吸引力的。
上面説了這麼多,或許有些人會問,是不是這些國外傳統車企,真的都落後了,都要被淘汰了嗎?
我覺得現在去下結論還為時尚早,通過這次車展,其實我們也能看到這些老牌車企相當厲害的一面。
客觀上,正如俗話所説的,大象轉身難,他們的電動化轉型的確遲了一些,但他們在下定決心之後,電動化戰略的推進不斷加快,追趕的速度還是相當驚人的。
不管是先行一步的大眾集團,還是奔馳和寶馬,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憑藉着深厚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儲備,已經打造出新一代的高技術規格的純電平台,新車型的落地也越來越快了。
例如奔馳一邊推出基於EVA2平台的EQS和EQE,另一邊已經在密鑼緊鼓打造MB.EA、MB.AMG和MB.VAN三個全新的純電平台;大眾集團這次發佈了新的MEB-small小型車專用前驅純電平台,也不斷推出基於MEB平台的ID系列新車,另一邊已在研發下一代純電平台SSP,並宣佈在2026年開始量產。
大象成功轉身之後,奔跑起來的殺傷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我們中國本土的車企可不能掉以輕心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