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你和所有人都聊得來,但沒有一個人是你的朋友。
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
去年剛剛參加實習的表妹感慨: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自工作以來我是怎麼生活呢,上班,備課,上課,下班,健身,做飯,偶爾會感嘆學生開始聽課,但也會吐槽無休止的整理材料和加班。
生活過得還行,可不得不説每到深夜時就會突然倍感悲傷情緒鋪蓋,比如現在,我多想給你打個電話,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是僅僅想被關心,想被問一句,你還好嗎?
很顯然,表妹正經歷着同學、朋友一個個的為了學業或工作離開了這座城市,只剩下她一個人的境遇。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裏,她變得越來越孤僻。
表姐安慰她: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吃燒烤,偶爾曾經也會感到害怕、迷茫和悲傷,但我很幸運,因為有個很好的人説“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事,孤獨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我們可以活得隨意一點,我們不需要討好這個社會上的任何人,我們就是我們自己。我也曾感到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處處為難,可是當你勇敢去接受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世上並不缺乏美好。
這種善意的美好不一定要多麼長久,哪怕是短暫的只有那一刻的感動也好,但別人給的感動始終是有限的,我們自己要學會不痛苦,春暖花開,感受一下風,如果你也享受孤獨,那麼我們一樣。
人,生而孤獨,得學會享受孤獨
中國散文家黃秋耘:人生的苦痛是無窮的,它具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其中最可憐的,最無可挽救的痛苦就是孤獨,是永久沒有一個伴侶。
確實,就像我經常説的:每個靈魂與生俱來都是孤獨的。
對我而言,孤獨大概就是:早上一覺睡醒,習慣性地摸到藏在枕頭下的手機,打開後屏幕亮起,乾淨的沒有任何一條消息。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跑步,一個人聽歌,一個人坐車,一個人玩遊戲,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打點滴,一個人逛超市。我的手機從不離身,一個人走在路上,為了避免尷尬,總是拿出手機時不時擺弄一下。
其實只有自己知道,拿出手機也只是把手機解鎖刷新一下消息,看一下時間,滑動幾下桌面,然後鎖屏,幾分鐘後又重複一遍。
想起一個朋友曾坦言:為了避免一個人尷尬的感覺,我買了副耳機;為了避免一個人尷尬的感覺,我很少出門。其實我很喜歡有人陪伴的感覺卻始終都是孤獨一人,感覺不太適合這個社會。
可能這就是孤獨吧,突然有點兒迷茫,也有點兒難過:我們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着?我們到底是活了365天還是重複了365個一天?
又想起另一個朋友曾説的:誰會喜歡孤獨呢?誰會喜歡冰冷的房間呢?誰不想去繁華的街道釋放自己的靈魂呢?
日本哲學家三木清曾説過:孤獨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裏面而在許多人中間。
其實,每個個體大部分時候都是孤獨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有着與生俱來的疏離感,只是由於社會形態的需要,於是產生了社交,但是這種社交卻並不一定都是每個人想要的。
與其讓自己處於一種自己不喜歡的環境,不如選擇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空間,獨自一人聽自己喜歡的歌,看自己喜歡的書。
當孤獨變成習慣,一切就是理所當然的
聽過一段話: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長了,但其實沒有,長大應該是變得温柔,對全世界都温柔,因為你就是温柔的本身啊。
孤獨,也一樣。
以前那些夜晚,你一個人坐在房間,腦子裏想東想西,逐漸開始萎靡,開始想念,開始失落,希望能有人陪,你很想哭卻流不下眼淚,憋的難受。
你啊,終歸是太年輕,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幻想,卻發現這個世界這麼殘酷,這麼陌生。你一直在尋找黑暗中的光亮,哪怕是一絲絲,可找着找着你也迷失了,迷失在黑暗裏變成黑暗中的一部分。
像極了現實裏,隨着不斷成長,你自己的圈子越來越小,知心的朋友越來越少,深夜裏輾轉反側,內心有1萬個想法卻不知道該和誰去説的悽苦。
後來,你就會發現那些習慣了孤獨的人其實也在享受着孤獨,他們甚至是帶着敬畏去享受的。
夜深了,而這些人的靈魂卻是清醒的,他們能夠清楚地感覺到靈魂深處的那份漂泊,那份孤獨,他們帶着孤獨的靈魂穿梭于都市之中,清醒在午夜時分。
這些人中,有人天生喜歡孤獨,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感覺,喜歡那種在黑暗角落裏的感覺,喜歡獨行在都市的喧囂之中;有人只是一羣敏感的傢伙,不願與人糾纏,更害怕受到任何的傷害,只有孤獨才能保護他們脆弱的靈魂;也有人曾受到過傷害,所以開始失望,然後學着看開,最後釋懷,心如一片止水,活得通透。
習慣孤獨,喜歡孤獨,愛上孤獨,這一切的突然就會變成那麼的理所當然。
就像書裏説的:當孤獨漸漸成為一種習慣,我就再也少不了孤獨,而人生也早已有定數,所以最終還是會喜歡與孤獨為伍。
感覺很悲傷的一句話:你看長大這兩個字,孤獨的連旁邊都沒有。
是呀,長大的過程是孤獨的,沒人能陪得了我們走到最後。現實永遠是那麼讓人寒心,真的有很多説不出來的感受,但我們還是要微笑面對。
願我們都能:熬過萬丈孤獨,踏過世間清苦,藏下星辰大海,去見千姿百態的未來。
文/一隻喜歡魚的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以我之筆觸你之心;以其之故動你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