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作者 | 張圖圖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30萬出國留學的學費,

竟然被17歲孩子一個暑假霍霍完了!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西安的王先生,

把錢轉到孩子卡上的時候,

做夢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當他滿心期待着孩子美好未來的時候,

這兩天卻忽然發現卡里的錢怎麼也轉不出來了,

而孩子腳上穿着價值8000元的鞋子。

意識到事情的不對,

王先生趕緊把孩子這3個月的銀行卡支出打印了出來,

四五十頁紙,

密密麻麻全是消費記錄,

把王先生嚇得不輕。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30萬,

或許是這個家庭好幾年的積蓄,

在孩子的任性下,説沒有就這麼沒有了!

在這些紀錄裏,

王先生敏鋭地察覺到孩子消費過的一種“不雅”的遊戲——“女僕桌遊”,

孩子在這家店總共消費了17000元。

經孩子介紹,

這種遊戲就是一堆漂亮女生陪着玩遊戲,

王先生更是氣憤了:

什麼遊戲一天就能花8000元?

於是王先生找到這家店,

要求退款,理由很清楚:

孩子消費的時候,是7月初,

還有一個月才成年,

商家有誘導未成年消費的嫌疑,必須負責。

這個理由,商家並不買單:

孩子已經高中畢業,

他早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店家也沒有忽悠孩子,

什麼東西都明碼標價,

怎麼就算“誘導”呢?

雙方各執一詞,

後來網友在孩子的消費賬單上發現端倪:

孩子並不是只在這家店消費,

30萬,

酒吧、KTV、奢侈品……

桌遊不過是冰山一角。

這背後反映的是,

這個孩子的任性和不負責任,

就算沒有“桌遊”,也會有其他。

如果孩子出國後,

遠在天邊的父母,充滿誘惑的環境,

怕是會捅下更大的窟窿。

有很多家長以為:

“只要沒有……,

我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

可卻忘了,

當他不小心爆炸後,

僅僅怪罪導火索是不夠的,

更應該看清楚,

爆炸發生背後的原因。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不看到本質,孩子的問題就不會消失

前段時間,

新聞出版署下發通知,

以後只能在週五、週六、週日以及

法定節假日的晚上八點到九點向未成年人開放1小時,

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這讓無數家長鬆了一口氣,

天下苦“遊戲”久矣!

在很多父母眼裏,

遊戲乃“萬惡之源”,

讓多少孩子放棄學業,

又讓多少孩子迷茫於青春。

但問題是,沒有遊戲,

孩子們真的會像父母想的一樣,

往後只對學習上心?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遊戲被禁,想玩的孩子自然會挖空心思鑽空子玩,

甚至可能迷上其他東西,

難道下一步要禁短視頻、

禁網絡來保證未成年人的學習嗎?

當我們把眼睛放在表面的問題時,

就越是容易忽略一個事實:

孩子自身的問題不解決,

這次火撲滅了,

仍然有下一次火等着父母滅。

央視跟蹤十年拍攝的紀錄片《鏡子》裏,

17歲的男孩張釗因為早戀輟學,

不願意回家,

總是和父母對着幹。

被逼無奈的父母,

只能選擇把張釗送進特殊學校進行軍事化管理。

在張釗父母眼裏,

孩子高三忽然不想去學校,

就是因為早戀。

把孩子送進特殊學校,

也是想讓孩子好好反思自己,

結束早戀關係。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但事實是,

張釗怨恨着父母。

每次談及學習壓力大,

父母都反問他:

“好幾千人都受得了,你怎麼就受不了?”

一發生矛盾,就威脅他:

“你讓他跳下去,你看他敢嗎?”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封閉訓練有用嗎?

結果是,

81天的訓練結束後,

父母還在興奮於張釗和女朋友關係冷淡了的時候,

張釗依然我行我素,

無法心平氣和與父母溝通,

逼着問父母要錢。

因為早戀只是個導火索,

本質問題是張釗與父母之間的嫌隙。

早戀,

與其説是張釗的叛逆,

不如説是他對父母從來不理解自己的“報復”。

如果沒有意識到本質的問題,

忽略了孩子一直以來情感上的壓抑,

他還會繼續厭學,

繼續和父母對着幹。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不只是外部刺激導致了孩子的問題,

而是孩子的問題通過這些誘惑表現了出來。

如果執着於解決表面問題,

而不願意認真看看滿是傷痕的孩子,

那最終的結果只會是父母筋疲力盡,

孩子卻仍然滿腹抱怨。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我的孩子怎麼突然變成了這樣”

“我的孩子怎麼突然變成了這樣”,

有很多家長會發生這樣的哀嘆。

哪有什麼“突然”,

不過是問題的累積,此刻的爆發。

分析了無數青少年犯罪案例後,

李玫瑾教授指出,

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

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

其實問題早已出現了。

小時候沒有養好,

長大後就會管不住。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紀錄片《守護解放西》裏,

就有一位父親,

在警局裏,竟然被兒子追着打。

起初是父親火急火燎來到警局,

要求警察抓自己的兒子,

説十三四歲的兒子和一羣不三不四的朋友在酒店,還有刀。

但在酒店門口後,他躲了起來。

對於面對自己的兒子,

這位父親格外恐懼。

到了酒店後,警察都難以置信,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

染着一頭黃髮,

面對警察的盤問也格外散漫不尊重,

完全就是社會小混混模樣。

到了警局,

這個孩子剛見到父親,

立馬滿嘴髒話,

完全像仇人一樣。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在聽到父親擔心自己被綁架報警後,

竟然生氣地説:“你有病吧你。”

警察看不下去制止他,

他竟然囂張地和警察對罵:

“怎麼,罵人犯法嗎?”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面對父親毫無尊重,

面對警察毫無敬畏,

養出這樣的孩子,

真是悲哀。

而更讓人氣憤的是,

在父親阻止他逃離警局,

拉着他不讓他走的時候,

他竟然説:“我要殺了你。”

隨後就開始動手打他的爸爸。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沒有任何一個父母看到這種場景不心酸的

養育孩子十幾載,

不求他多麼出色,

起碼得懂得感恩父母不易,

但在這個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感恩”兩個字。

在反覆拉扯中,

我們能看出這個父親的良苦用心,

更能看到這個父親的無奈的心酸。

到了十三歲就開始管不住,

其實原因就是這個孩子小時候,

父母沒有好好管。

在警察的盤問下,

我們瞭解到在孩子小時候,

因為孩子不乖,

被送去了“特殊學校”,

沒想到問題越來越嚴重,

孩子開始記恨於父母。

如果父母當時能花心思教育,

而不是寄託於“特殊學校”,

想偷懶一下,

也許不會造成如今的局面。

教育孩子就是這樣,

出問題的時候,

就已經是覆水難收的時候。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孩子小時候偷懶不用心管教,

長大後再想管教,

父母和孩子,就成了敵人。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圖片來源:電影《吐司》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6歲前,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黃金期

不能等到孩子出現問題了,

才想起來要教育。

發展心理學指出,

孩子6歲前形成的東西,是終生的。

因此,在6歲前,

一定要刻意培養好孩子的性格。

所謂性格,

就是孩子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一個性格好的孩子,

哪怕會走上迷途,

也能在父母的愛裏很快走回來。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 3歲前,要“情感養育”

如果有條件,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年,儘量自己帶孩子。

這幾年,

嬰兒會跟自己的照料者形成強烈的“依戀關係”,

這不僅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保障,

還是兩個人之間的“情感資本”。

有的孩子在父母責罵後反而清楚父母是為了自己,

而有的孩子卻記恨於父母。

這完全取決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資本”。

依戀強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的前半生》裏曾這樣寫過:

一個小時候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裏的小霸王,

獨獨聽乳母的話,

哪怕是乳母的指責,他都覺得格外親切。

3歲之前,你陪得越多,

孩子快樂的記憶越多,對你的愛也越厚重。

這就會成為他的“心理能量”,

甚至決定着他的脾氣,

影響着往後他處理事情的態度。

● 3歲左右,要“樹立威信”

好的父母,是無條件的愛加上明確的界限。

父母無底線的愛,

反而養不出一個心裏滿是愛的孩子。

心理學家在經過無數案例研究後,

指出權威型父母是最理想的父母,

他們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安全的愛,

又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信,

有所剋制不敢犯錯。

權威型父母需要無條件的愛+明確的界限。

孩子在3歲左右,

會有一個“自我中心”時期,

往往會非常任性,做錯事也不不會認錯。

這個時候不能覺得孩子小,

而不捨得管教。

這樣只會讓孩子在一次次放縱中,

真的覺得做錯事無所謂。

繼續發展下去,

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服家長。

要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

讓孩子有所敬畏,

知道不是可以隨意做任何事情。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

“一對一”管教,

抑制任性,

對他的錯誤行為説不。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 6歲前,要“心理養育”

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為目標。

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

或是長大後心裏的傷痛,

都是童年時期情感被父母忽視導致的。

心理學家指出,

幼年時情感的缺失會形成“情感坑洞”,

有的人窮盡一生都在填補這個坑洞。

但可悲的是,

如果一個人意識不到坑洞的存在,

那麼他越是在無意識中填補,

越是在坑洞中深陷,

最終導致一生的悲劇。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就是這個道理。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指出,

父母的本質,

絕對不是簡單地滿足孩子飢餓的需求,

它的核心是接觸性關懷:

擁抱、撫摸、親暱。

不是單單將孩子餵飽穿暖就是養育,

傾聽孩子的想法,

看到孩子的喜怒哀樂,

感受到孩子的失落委屈和害怕,

溶解孩子的一切不安,

才是真正的養育。

心理學家温尼科特説:

你如果想讓小嬰兒最終發育成

既健康獨立又合羣的成年人,

你就一定要給他一個好的開始,

這個好的開始就是“愛”。

用愛養孩子,用心理解孩子,用智慧管孩子。

父母越用心,孩子越出色。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 End ——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作者:張圖圖,看很多書,寫很多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51 字。

轉載請註明: 17歲孩子暑假花光30萬學費,6歲前,是孩子人生的黃金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