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寶媽發佈了一條姥姥帶娃的視頻。姥姥帶小孫女一天,到晚上回自己家時衝牀上的小孫女各種“實力吐槽”,直接笑噴一旁拍視頻的寶媽。
延伸閲讀 給咱家帶娃老人擦擦汗
一對夫妻一個娃,小兩口要上班,孩子誰看着?不是所有家庭都請得起保姆。有的家庭還有二孩。咋辦?最常見的解決方案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樂呵呵從老家跑來了。
您要問老人樂意不?誰不樂意?隔代親、隔代親,老人普遍都喜歡跟自己血脈相連的嫩嘟嘟的小生命。不生緊着催兒女,抱上不捨得撒手,高興着呢!
再多問一句:帶娃累不累?不少老人也會點頭:還真不輕鬆。
頭一個,歲數不饒人。年紀一大,精神頭難免不足。身體累不算什麼,累也痛快,問題是有時候心也累。比如説吧,育兒理念,跟子女往往不太一樣。孩子應該穿多點兒還是穿少點兒,吃多點兒還是吃少點兒,發燒了喝熱水還是喝冰水……按老經驗忙半天,子女回家一通埋怨,受了累了還不落好。這種情況,或多或少有點憋屈。“我的法子不科學,那咋把你養這麼大了?”
另外,老來換生活環境,交了大半輩子的老朋友、社交網,扔在老家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説説話、嘮嘮嗑都成問題。人不能整天除了帶孫子就“面壁思過”吧?這也是一種煩惱。異地報銷、領養老金,這些生活保障上的事有時候也挺鬧心……
得想想辦法,擦擦汗、撐把傘,給咱家老人卸卸擔子、去去煩惱。
子女要多體諒。不上班的時候也別當甩手掌櫃,讓老人喘口氣。碰到育兒理念不一致的時候,別太固執。其實,大量觀念衝突都是偏好衝突,你愛紅、他愛綠,都對,並不是什麼“先進/落後”的分別。確實不科學,也要好好説,別直眉瞪眼。
社區不妨多動動腦筋,組織一些活動,幫老人在新環境裏重建同齡的“朋友圈”,增加老人們的歸屬感。有的居委會組織“老姐妹志願隊”,平時一塊聊天交流,經常去撿白色垃圾什麼的做點公益,參加的老人開心着呢!
可喜的是,社會保障方面,相關部門一直在推進。拿看病異地報銷來説,回老家備個案,在新家這邊住院就能報。異地備案人數和直接結算量持續快速增長,光定點醫療機構的數量,就已經達到了9000多家,多好!
我們常説家庭是港灣,老人當了一輩子船長,又得給孫子孫女當領航員,實在不易。子女多理解、社會多關愛,讓老人的晚年過得更舒心一些吧!
(原標題:姥姥帶娃一天袒露心聲,臨時走實力吐槽“沒個下班點”笑噴網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秒聞視頻、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