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從空中俯瞰滬杭甬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圖/IC photo
日前,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唱好杭甬“雙城記”,培育國家中心城市,推動寧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紹興融杭聯甬打造網絡大城市。
這一提法引起各界關注。
這個提法並不是首次出現。浙江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到,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大力培育國家中心城市,推動寧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
近年來,“雙城記”在一些地方頻頻被提及,包括重慶和成都、濟南和青島等。
那麼,到底該如何理解這些地方的“雙城記”?為何越來越多地方提出唱好“雙城記”?
“雙子星”城市唱“雙城記”為何成趨勢
顯然,唱好“雙城記”,強調的是相互協作、抱團發展。
其實,在全國範圍內,可以用唱“雙城記”來形容發展格局的“雙子星”城市,還有不少。比如,典型的屬重慶和成都、濟南和青島等。
這些“雙子星”城市一般有兩個突出特點,距離相近(要麼位於同一省內,要麼屬於同一城市羣),且經濟總量較高,都屬於所在區域內的核心城市。
“雙子星”城市的出現,是各種因素,包括歷史、地理、經濟等多因素綜合形成的結果。但是,它們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都是處於相互競爭的關係,或者説是競爭大於合作。
也正因此,由於互相都感受到近在眼前的競爭,最終反而激發了彼此的進取心,實現共同提升。
所以,在一些區域經濟觀察者眼中,有一種説法:“優秀的城市總是成雙成對”。這其實不無道理。
這幾年,“雙子星”城市唱響“雙城記”正在成為趨勢。例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重慶、成都,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此外,最近“高規格”濟南考察團時隔15年再訪青島,也被外界視為是兩座城市唱響“雙城記”、加強協作發展的一個積極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青島領銜的“雙城記”,不但較早提出,而且已在實踐中成為山東半島城市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引擎。
2021年8月印發的《膠東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中提到:以“濟南—淄博—濰坊—青島—煙台—威海”為主軸,唱響濟青“雙城記”,共建濟青科創制造大走廊。
2017年,青島GDP破萬億,位列全國城市12名。相比之下,濟南的GDP只有7285億元,位居20名開外。即使在山東省內,也只能排在第三,甚至在煙台之後。
得益於“強省會”等戰略,2020年,濟南躋身“GDP萬億俱樂部”。青島同樣表現不俗。這兩座城市已經成為拉動山東經濟發展的引擎。
濟青“雙城記”的底氣無疑更加充足。
杭甬“雙城記”和濟青“雙城記”有很多類似之處,例如,都身處沿海經濟大省,都是“省會城市+經濟大市”雙輪驅動的“標配”。
由過去的互相較勁和單打獨鬥,轉向唱好“雙城記”,追求協同發展,這背後其實是由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所決定的。
因為相較於過去的粗放發展,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於要素資源的聚集度要求越來越高。而一個區域的對外競爭,也越來越依賴於高能級的中心城市。因此,頭部城市協同互補發展,能將彼此的優勢最大化,有效避免內耗,最終整體提高發展效率。
▲浙江省杭州市。圖/IC photo
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事實上,杭州和寧波在各地“雙子星”城市中,的確屬於發展互補性比較突出的。
杭州,是省會城市,在消費、金融、科創等方面,都有着明顯優勢。尤其是在互聯網數字經濟方面,杭州有着鮮明的特色,成績可圈可點。
不過,近十年來,杭州在工業方面的優勢相對不再突出,成為影響城市能級提升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短板。2013年,杭州工業產值被寧波反超。2021年,杭州的工業增加值為4800億元,不到寧波的80%。
如果説杭州是數字經濟強市,寧波,則是典型的製造業強市。在這方面,寧波的光環,確實不讓杭州。
比如,2021年,寧波新增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8家,累計達63家,佔全國比重為7.4%,是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
再比如,在2019年以來,工信部先後公示的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寧波佔據了182家,總數僅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全國城市第三。
但是,寧波的短板也同樣明顯。如服務業,數字經濟等,就是寧波的軟肋。目前,寧波的第三產業GDP佔比仍低於50%。
也就是説,杭州的優勢——數字經濟,正是寧波亟須補課的。目前,寧波已經明確提出要向智能製造轉型,發力數字經濟。在這個領域,若能夠得到杭州的“賦能”,寧波的轉型升級相信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樣,杭州要重振製造業雄風,寧波在工業方面的優勢,以及在港口方面的便利條件,也能助杭州一臂之力。
浙江層面已經提出,實施杭甬“四港”聯動多式聯運工程,共同研究杭州內河港與寧波海港便捷聯通方案,積極發展海鐵聯運,探索推進高鐵快運合作,強化物流信息平台對接,共同打造現代運輸大物流體系。
總結起來,杭州與寧波的“雙城記”,就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這一互動模式,與濟青“雙城記”的發展同樣有相似之處。
▲6月29日,浙江寧波舟山港金塘港區大浦口碼頭,阿拉伯吉斯瑞輪在完成了5360標箱的卸載作業後,又裝上2608標箱的機械配件、小家電等商品後離港,駛往希臘、意大利等地中海沿線國家港口,首啓地中海之旅。圖/IC photo
差異化的“雙輪驅動”戰略
“雙子星”城市唱“雙城記”,在協同發展的同時,實現差異化也很重要。
例如,此次提出杭州、寧波唱好“雙城記”,這兩座城市的發展定位仍然有較大的差異。
比如,《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版)中就明確提到,杭州要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寧波—舟山,則是打造成港城聯動的國際海洋中心城市。
也就是説,杭州的目標是創建國家中心城市,而寧波的目標,是要創建國際海洋中心城市。
這種差異化的“雙輪驅動”戰略,其實是有先例可以參考的。濟青“雙城記”就是典型。
濟南與青島此前也一度均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但最終山東給予兩城的定位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基於這種差異化的定位,兩座城市取長補短,近年迅速崛起,成為拉動山東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所以,唱好杭甬“雙城記”——通過優勢互補,讓兩座城市進一步做大做強,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分”辦法。
同時,隨着多地“雙城記”良性互動的出現,也將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文 / 朱昌俊(媒體人)
編輯 / 李瀟瀟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