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問題在於,雖然美國願意以陣營對抗和零和博弈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但是亞太地區的諸多國家並沒有什麼霸權地位需要維持,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需要的仍然只是和平與發展。
約瑟夫·拜登就職將近一年半之後,終於第一次作為美國總統踏上了亞洲的土地。然而,他的此次出行並不是要給太平洋對岸帶來真正的和平與合作,而是要將亞太各國牢牢地束縛在陣營對抗的軌道上,以損害區域全體人民的福祉為代價鞏固美國的霸權。
行程密集為哪般
在出行之前10天,拜登剛剛在華盛頓舉辦了美國-東盟特別峯會,遍邀東盟各國領導人。會上,白宮高聲宣佈將資助東南亞國家1.5億美元用於各種項目,還要提升兩者間的戰略伙伴關係。一週之後,拜登又為自己安排了行程滿滿的亞洲之行,先後訪問韓國和日本,並要以24日在東京召開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的首次線下峯會為收官。為了配合拜登的日程,方才贏下澳大利亞議會選舉、23日剛出任總理的澳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則要馬不停蹄地趕往東京。
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首次線下峯會。圖源:CNN
華盛頓之所以要把行程安排得如此緊密,一方面可能是要集中展現美國的所謂“領導力”,營造出一種各國領導人都簇擁在拜登身邊的氣氛,另一方面或許也因為心中惴惴不安。拜登上台之後總是把“對付中國”、“掌控亞太”掛在嘴邊,反覆表示這是美國新政府壓倒一切的優先事項,為此不惜以“避免戰略失焦”為由灰頭土臉地從阿富汗撤軍。然而,為了推進國內立法、拉攏歐洲國家“上船”,拜登在執政的頭一年裏始終沒能用一次出訪來證明自己確實把亞太各國放在了心上。翻過年來,由於俄烏衝突的爆發,拜登政府據説更是忙得無暇他顧,計劃中的亞洲之行也是一推再推。眼看國內外又有人唱起了白宮“言行不一”的調子,又擔心各盟伴懷疑美國還是不能把心思全部放在亞太,拜登政府只好“宜早不宜遲”,趕緊將亞太各國“一網打盡”。
散佈分裂和緊張
這種盯着中國零和競爭的動機,就決定了拜登的亞洲之行自一開始就在到處散佈國家間的分裂和緊張。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訪前就專門強調,拜登是故意不將首訪目標選在中國,以展示其比起中國這樣的大國更加重視各亞太盟友和夥伴。
到了韓國,拜登在與新任總統尹錫悦的會談中也大談後者應該在經濟上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以至於韓國官方要發聲明表示仍然重視中韓經濟關係。在日本,拜登會見了5月以來同樣在各國積極串聯、以煽動恐俄情緒來引發反華心理的首相岸田文雄,更是一度放出“將派兵阻止中國統一”的妄言。更不用提,作為此行拳頭議題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更是以將中國排擠出亞太供應鏈為目標。對於這一對抗性目的,美國甚至不願加以掩飾,在行前公然表示該框架絕非一體化倡議,而是服務於“更好地與中國競爭”。
在韓媒發佈“韓國政府決定作為初始成員國加入美國籌劃的‘印太經濟框架’”的消息後,韓方又發表聲明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不排斥中國”,並與中方正就自貿協定的後續談判進行協調溝通。韓聯社官網截圖
上述言行再次證明,拜登此次到訪亞洲就是要致力於將原本統一的亞太經濟圈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裂解為兩個陣營,並努力説服其他國家投身美國陣營。在美國看來,這麼做固然會損害全球供應鏈,降低所有國家的經濟效率,但是隻要能夠對中國造成更大沖擊,那麼就是值得的。
20日,美國總統拜登下飛機後,前往的第一個地方不是韓國的政府大樓、美國大使館或軍事基地,而是三星的半導體工廠。圖源:NYT
更何況,拜登還另有盤算,那就是藉着既有全球供應鏈的裂解,讓更多製造業轉移到美國,夯實他本人和民主黨的國內政治基礎。正是因此,拜登專門走訪了三星、豐田等日韓旗艦企業,鼓勵它們加緊在美國投資建廠。
熱鬧只是暫時的
然而,拜登的問題在於,雖然美國願意以陣營對抗和零和博弈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但是亞太地區的諸多國家並沒有什麼霸權地位需要維持,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需要的仍然只是和平與發展。
在此次亞洲之行中,很多國家之所以為拜登捧場,願意成為印太經濟框架的創始成員國,並非是贊同拜登的對華經濟排擠,而是將其視為將美國拉回亞太經濟合作的一步。對它們來説,既然拜登政府迫於國內政治壓力,不可能重返或者新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樣的多邊貿易協議,那麼搭建一個新的經濟框架也不失為一個折衷方案。這意味着,拜登政府可能很容易得到印太經濟框架之名,但是要想獲得經濟排擠中國之實則絕非易事。
拜登的亞洲之行或許將證明,對於逆流而動者而言,熱鬧終歸是暫時的。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肖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輯 深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