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書南
編輯:弘文
特朗普曾表示北約已經過時,馬克龍也説北約已經腦死亡,德國議員甚至聲稱北約應該解散。這麼多來自內部的反對聲音,也體現出北約集團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這一點通過北約秘書長的言論就可見一斑。
在2020年這樣一個新時期,北約秘書長卻仍舊抱着老舊的"中國威脅論",認為北約29國不應允許中國崛起,而是應當聯手打好軍事牌,遏制中國的發展。
老生常談
"中國威脅論"可以説是西方國家的老生常談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至今仍舊抱着這樣老套的看法,據環球網報道,他指出,中國的國防預算現在位居世界第二。但他卻閉口不談美國今年的國防預算達到了創紀錄的7400億美元。
要知道,這一金額比軍費排行榜上、美國之後10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而中國從未主動挑起任何戰爭,美國在近幾十年發動了多次對外戰爭。誰對世界和平穩定的威脅更大,其實一目瞭然。
斯托爾滕貝格同時表示,中國崛起改變了世界力量的平衡體系,也提供一些經濟領域的新機遇。這一説法體現的是,部分北約國家一方面要從中國撈取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卻想和美國一道,遏制中國前進的步伐。
軍事威脅
斯托爾滕貝格把中國發展軍事力量當成對北約的威脅,他表示,中國有2000餘枚中遠程導彈,東風系列更是可以對航母造成巨大打擊。中國在這方面也投入大量資源,洲際導彈可波及歐洲,北約29各國應聯合起來,面對這樣的挑戰。並且,中國在北極、非洲等多個地區長期活躍,在南海海域更是阻礙"自由航行",雖然沒有一個國家受到中國的"直接威脅",但仍然值得各國擔憂。
事實上,中國確實是在不斷髮展國家的軍事力量,但中國的軍事政策一直以來都是防禦性的。像南海這樣的地區,更是中國的領海,不論有什麼樣的軍事動作,都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
相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在全球各地都有軍事基地和駐軍,難道這不是對各地區安全和穩定的真正威脅嗎?
各國態度不盡相同
斯托爾滕貝格也曾婉轉地表示,中國不是北約的敵人,但也需要警惕中國的崛起。我國外交部對此的回應是,中國向來倡導和平發展,中國崛起給各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對北約不是威脅,對任何國家也不是威脅。
北約自身需要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即使在北約內部,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對中國抱有敵意。就拿德國來説,德國政府就明確表示中國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從德國的經濟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在4月份對歐洲各國的出口這一項上,不論是意大利還是法國,都出現了高達40%以上的下滑。
而跟中國之間,僅有12%的下降。所以,中國的穩定和發展,給歐洲各國帶來的經濟動力,北約也應該正視這一點。
(本文為原子之城純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