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40多年前,關嶺自治縣頂雲街道石板井村開創了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先河,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創造了以“定產到組、包產到户”為主要內容的“頂雲經驗”,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奏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曲。步入新時代,石板井村秉承“敢闖敢試”的優良傳統,弘揚“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以民族團結進步為契機,加強資源整合,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提升整治,幹部羣眾齊心協力,共同繪製鄉村人居環境新畫卷。
圖為頂雲街道石板村面貌。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問題的“總鑰匙”,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火車頭”。石板井村村支兩委立足資源稟賦,推動產業振興、深化基層實踐,積極探索“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成集農耕旅遊、康養結合、研學遊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園區,新增採摘大棚、戲水樂園、康養體驗館、花海等項目,以農業產業發展良好勢頭帶動其他產業加快發展,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圖為頂雲街道石板村面貌。
“我是從單位出來創業的,離崗創業就是發揚‘敢闖敢試’的優良傳統和‘敢為人先’的開創精神,來這裏是為了將頂雲精神傳承下去,帶領大家共同走向富裕,把農旅結合的旅遊產業做強做大,讓老百姓真正的享受到發展的紅利。”貴州欣大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仕瓊説。
“在我們村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引進貴州欣大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來進行‘公司+村集體+農户’的一種閉環管理模式,所創造的價值,我們就利用80%用作於壯大村集體,20%用作於公益事業,補足基礎建設短板。”石板井村黨支部書記黃俊稱。
圖為頂雲街道石板村一角。
近年來,石板井村在持續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宜居宜業”的精品美麗鄉村的同時,藉助鄉村振興契機,把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立足實際培育鄉村人才,以公平公正為原則連片分包實施區域化網格化治理,依法保障各族羣眾合法權益。在開展“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户”選聘聯户長時,注重從責任心較強、有一定威望的村賢寨老、致富帶頭人、企事業單位退休幹部中選擇,搭建起一套強有力的班子,同步將這套班子作為鄉村振興顧問團,既能夠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又能為社會綜合治理打下良好的隊伍基礎。通過一套班子兩支隊伍,石板井村在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工作中持續推進,成績突出,村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村民參與治理的自覺性普遍提高,建立起了鄉村自治的新模式。
村民張克平感慨,現在村裏面成立鄉村振興顧問團,無論哪家有點爭吵,鄉村振興顧問團來勸導,矛盾化解了,村民之間關係更好了。
在頂雲街道石板井村駐村幹部張駿琪看來,使用一套班子搭起兩支隊伍後,大家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社會治理、鄉風文明創建工作中。截至目前協調矛盾糾紛9起,開展環境衞生整治15次,紅白喜事上門打招呼9次,建言獻策30餘條,有效發揮了聯户長和鄉村振興顧問團的作用。
如今,村容整潔、民族團結、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是石板井村的真實寫照。該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寨”“全省優秀基層黨組織”“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稱號。站在新的起點,石板井村將堅持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讓民族團結之花絢麗綻放。(文/圖 孫豪傑、高翔、熊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