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中旬以來,我國多地提前開啓高温“炙烤模式”,多個城市出現40℃以上的高温天氣。7月16日又入伏,標誌着我們將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今年夏天有多熱?
6月13日以來,我國出現了今年首次區域性高温天氣過程,多地持續經歷高温酷暑,中央氣象台連續多日發佈高温預警。
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續30天,覆蓋我國國土面積達502.1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9億人。全國平均高温日數達5.3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4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中國氣象局的一項數據統計顯示,6月以來,河北、河南、天津、雲南、四川、浙江、新疆等地共有238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温突破月極值,共有7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温突破歷史極值。其中,6月25日是6月以來高温極值站點最多的一天。當天28個站日最高氣温突破歷史極值,日最高氣温前十的站點均出現在河北。
“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温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大氣環流異常則是今年6月以來全球多地高温熱浪頻發的直接原因。”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分析稱,具體到我國,目前正在持續的拉尼娜事件為今年6月以來南方高温的發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氣候背景條件,尤其是7月中緯度暖高壓帶發展加強,導致大範圍高温天氣出現。
根據統計分析,在多數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易偏北。今年6月下旬以來,副高北抬,特別是颱風“暹芭”於7月上旬北上後,副高加強西伸,伊朗高壓東伸,並與中緯度大陸高壓相結合,在我國上空形成穩定的暖高壓帶,進而造成大範圍的高温天氣。此外,由於副高攜帶的水汽使得我國中東部地區濕度較大,使得人的體感温度更高。
“與往年相比,今年7月以來,伊朗高壓加強東伸後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及中緯度大陸高壓連成一個巨大的暖高壓帶,這在歷史上比較少見。”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告訴記者,歷史上,多數是由於副高加強西伸導致江南、華南、川渝等地出現高温熱浪,或者由於大陸高壓穩定維持導致西北地區、新疆等地高温持續。因此,今年相對來説高温範圍大、持續時間長,極端性也比較突出。
為何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
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多地都會開啓“蒸烤”模式。
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長版”。以今年為例,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一共40天,是個“加長版”三伏。根據中國天氣網梳理的2001年至2022年的三伏時間發現,這22年裏有17年都是“加長版”三伏,佔比高達77%,可見“普通版”三伏不普通,“加長版”三伏更常見。
“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高温、高濕、高熱,通常‘三伏天’吹東南風,空氣潮濕,給人非常悶熱的感覺。”江蘇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高級工程師金小霞表示,從天氣系統上看,“三伏天”在七八月份的盛夏,副熱帶高壓強盛,控制了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氣晴熱高温,少雨,因此 “三伏天”屬於盛夏酷暑,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三伏天到底有多熱?中國天氣網統計的近30年來(1991年至2020年)的氣象數據顯示,三伏天裏華北、黃淮、西北地區東部極端高温在40℃以上,高温持續日數達5至7天;南方大部雖因濕度大,極端高温沒有北方強,但極具耐力,高温日數均在20天以上,局地甚至達35天。而不得不提的“高温霸王”吐魯番,極端高温曾達47.8℃(2008年8月5日),高温日數曾持續達39天,幾乎是高温全滿貫。
“七八月份是颱風的活躍期,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地區生成的颱風西行北上過程中,颱風的到來會給影響地區帶來明顯的風雨天氣,因此也會起到明顯的降温作用。”但金小霞也提示,颱風過後氣温還會升高,公眾還需注意高温天氣。
高温還將持續多久?
根據中央氣象台預報,截至7月26日,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多高温天氣。7月13日至16日,四川盆地、陝西關中、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高温少雨。17日至20日,四川盆地、江漢、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沿江、華南西北部等地將出現降雨,高温天氣得以緩解,江南東南部、華南東部則持續高温悶熱天氣。21日之後,南方地區高温將再次發展,範圍擴大。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7月27日至8月11日,我國大部地區氣温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內蒙古西部、上海、江蘇、浙江北部等地偏高1℃~2℃,可能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高温天氣過程。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提醒,高温天氣對電力供應、人民羣眾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等會產生較大影響。公眾要儘量避免在高温時段進行户外活動,高温條件下作業時應當縮短工作時間。要特別警惕熱射病,早防範、早識別、早治療,尤其是老、弱、病、幼人羣要做好防暑降温。高温天氣下還要注意用電安全,電力部門應提早應對部署,防範因用電激增、電力負載過大引發的供應短缺和火災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