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助力全球築起免疫防線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綜合

2月18日,中國政府援助物資運抵所羅門羣島首都霍尼亞拉。新華社發

3月23日,中緬合作生產新冠疫苗在緬甸仰光正式投產。新華社發

2021年7月13日,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民眾在首都莫爾茲比港總醫院接種中國新冠疫苗。新華社發

2月7日,中國援柬埔寨特本克蒙省醫院正式啓用。該醫院是特本克蒙省規模最大、醫療水平最高的現代化綜合醫院,並將作為中心醫院服務柬埔寨東部和北部地區。李 萊攝(新華社發)

疫情延宕反覆,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嚴峻挑戰。中國秉持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新冠疫苗和防疫物資、援建病毒檢測實驗室、派遣醫療專家組,通過多種形式為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作出重要貢獻,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一起用技術和專業為抗疫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謝亞宏

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內,身着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一絲不苟地接收新冠病毒檢測樣本,一台台來自中國的自動化儀器正在對樣本進行提取和檢測。在南部城市尼什,也有一座“火眼”實驗室正在為抗擊疫情持續運轉。這兩座由中方援建的“火眼”實驗室為塞方實現樣本快速檢測和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塞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動典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塞爾維亞因醫療條件所限,抗疫工作一度遇到困難。關鍵時刻,中國伸出援手,除了提供抗疫物資、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還為當地提供先進的抗疫設備作為技術支持。

2020年4月8日,塞爾維亞政府同中國華大集團線上簽約,決定建設兩座“火眼”實驗室。據華大集團國際發展事務副總裁、塞爾維亞“火眼”實驗室負責人熊韜介紹,“火眼”實驗室是採用中國技術的高通量核酸檢測實驗室,達到生物安全防護二級實驗室的標準,對於新冠病毒的檢測速度快,準確度高,有助於及早發現病毒攜帶者。貝爾格萊德實驗室的核心設備、尼什實驗室的全部設備均由中國慈善機構和企業捐贈。

曾全程見證中方援建當地“火眼”實驗室的塞爾維亞國家分子遺傳學和基因工程研究所所長貝戈維奇説,得益於中國的幫助,塞爾維亞擁有了地區最先進的同類實驗室。一台來自中國的自動化核酸提取儀,相當於10名熟練的實驗室技術員,能夠在節省人工並避免失誤的同時,大大提高檢測效率,最大程度保護檢測人員安全,這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應對此後可能發生的流行病起到巨大幫助。

在實驗室落成初期,6名中方人員與40餘名塞方檢測人員並肩戰鬥,以輪班倒的形式每天工作16個小時。回憶過往,貝戈維奇説,永遠不會忘記和中國同事一起在實驗室夜以繼日忙碌的日子。“火眼”實驗室塞方工作人員瑪雅説:“我們向中國同事學習,與他們交流經驗,一起用技術和專業為抗疫作出貢獻。”

“火眼”實驗室啓用後,兩座實驗室合計檢測能力達每天3000份樣本,為塞爾維亞抗擊疫情發揮巨大作用。在實驗室中方建設團隊即將回國之際,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親自接見了團隊成員,並稱贊中國給了塞爾維亞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勇氣。去年2月,武契奇還向中國政府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和華大“火眼”實驗室建設團隊授勳,以感謝他們在塞爾維亞抗疫工作中作出的貢獻。

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曾表示:“從塞爾維亞抗擊疫情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得到中方寶貴的物資、專家、技術、經驗等方方面面支持和幫助,可以説,沒有中方的幫助,塞將無法戰勝疫情。”

當前,中塞抗疫合作繼續走向深入。去年12月,塞爾維亞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中心落成,該中心由華大基因和塞爾維亞國家分子遺傳學和基因工程研究所合作建設,將有效提高該國新冠病毒變異株檢測能力,並對新變異進行研究和監測,助力該國精準防控疫情。同時,該中心還將在母嬰健康、癌症篩查、傳染病防控等領域開展研究和應用,有力推動塞生物技術和生物經濟發展。此外,位於貝爾格萊德的國藥新冠疫苗工廠建設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今年完全建成後將實現月產能300萬劑疫苗,滿足該國和地區需要。

“這是巴基斯坦與中國合作生產的疫苗”

本報記者程是頡

“你接種的是PakVac疫苗,這是巴基斯坦與中國合作生產的疫苗。”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的一處新冠疫苗接種站,接種醫師海德爾·阿里舉起疫苗瓶向接種者展示,並告知其接種注意事項。“疫苗是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中國的疫苗援助為我們帶來了希望。”阿里説,在巴基斯坦,人們信任中國疫苗,更為巴中合作生產的疫苗感到自豪,“登記接種的人很多”。

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新冠疫苗,為巴全國大規模疫苗接種提供了主要支撐。巴基斯坦是中國政府對外援助疫苗的首個受援國,巴基斯坦政府也從中國採購了多批疫苗,得益於此,巴國內新冠疫苗接種率不斷提升。2021年,兩國合作在巴基斯坦推進新冠疫苗本地化生產,進一步幫助巴基斯坦構築免疫屏障。

去年6月,巴基斯坦國家衞生研究所正式發佈本地灌裝生產的中國康希諾新冠疫苗,首次實現新冠疫苗本地化生產。康希諾公司負責對外項目合作及科學事務的副總裁莘春林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令人員流動受限、原材料短缺和供應鏈不暢,新冠疫苗的本地化生產將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抗擊疫情。

新冠疫苗的灌裝生產和質量檢測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對於巴基斯坦國家衞生研究所來説,無論是在實驗室硬件設施還是人員方面都面臨挑戰。該所技術員薩芭·哈克參與了巴中疫苗合作項目,他回憶説,中方團隊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一方面幫助巴方實驗室升級硬件,另一方面旋即開展對巴方技術員的培訓。

在疫苗質檢的核心環節中,難度最高的是刺突蛋白表達檢測實驗。中方團隊將操作要點細化拆分,分項教學。短短兩個月時間,巴方技術員都熟練掌握了這一技術。“這要感謝中方團隊耐心地給我們講解實驗原理和目的,‘手把手’教我們進行這一實驗,幫我們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哈克説。

隨着巴方技術員對生產流程越發熟練,中巴合作生產的PakVac疫苗每月產量已從最初預計的100萬劑提高至300萬劑。截至2022年3月,PakVac疫苗總產量突破2000萬劑,為巴基斯坦新冠疫苗快速推廣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

“巴中合作生產疫苗安全有效,為巴基斯坦建立起抗擊疫情的堅實屏障。”巴國家衞生研究所生物生產部門負責人加扎拉·帕爾文表示,在全球疫苗緊缺時,一些發達國家拒絕與發展中國家共享疫苗,而中國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疫苗國際合作。同中國合作開展疫苗本地化生產,對巴基斯坦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展防疫工作意義重大。“面對疫情,巴中兩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這種患難與共的情誼,我們永遠銘記。”

“中國的幫助讓老撾對抗擊疫情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孫廣勇

4月的老撾首都萬象,最高氣温超過30攝氏度,天氣已十分炎熱。在賽塔提臘醫院的隔離病房裏,身着防護服的中國醫療專家雖已汗流浹背,但仍耐心地和新冠肺炎患者溝通,詳細瞭解他們的病情,並囑咐一些注意事項。醫療專家身着的防護服上,用中老文字書寫的“老撾加油”字樣十分顯眼。

去年11月26日,這個中國醫療專家組抵達萬象,在當地開始為期6個月的醫療援助工作,包括醫療保障、臨牀帶教、科普講座等。他們憑藉豐富的疫情防控經驗,因地制宜幫助當地升級防控和救治方案,提升技術水平和應對能力。“中國的幫助讓老撾對抗擊疫情充滿信心。”老撾老中友協秘書長西昆説。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和軍隊已向老撾派遣多批醫療專家,援助多批抗疫物資和疫苗,累計向老撾援助疫苗超過890萬劑。今年1月25日,中國政府援助老撾新一批新冠疫苗運抵萬象機場。老撾政府總理潘坎在疫苗交接時説,正是在中國的幫助下,老撾才能超額完成2021年接種任務,並有信心實現2022年接種目標。

近期,老撾發生新一輪疫情。老撾政府全面加強防控,在全國增設隔離診療中心,同時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在老撾的中國醫療專家組也投入到緊張的抗疫工作中:頂着烈日,他們深入社區和隔離點,提出具體防控建議,以期實現有序有度精準防控;赴老撾重點核酸實驗室進行交流,分享中方經驗;走訪採樣點,針對當地在採樣、信息登記、數據傳輸、人羣風險研判等工作環節,提出完善建議……

老撾衞生部部長本豐表示,老撾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困難主要是醫療物資和設施匱乏。中國無償援助疫苗,援建核酸檢測實驗室,提供大量物資援助,為老撾疫情防控發揮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老撾衷心感謝中國人民無私援助和有力支持。老撾民眾也表達了對中國醫療援助的感激和對兩國友好關係的支持。萬象市民苯平説:“衷心感謝中國為老撾提供及時而寶貴的支援,中國的幫助一定能讓老撾戰勝疫情,讓這裏的生活早日迴歸正常!”

面對疫情,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有力維護各國人民健康安全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潘坎表示,老撾和中國是命運共同體,老撾將加強與中國在製藥、醫護、技術等方面的溝通協調與交流合作,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共同提升地區衞生安全能力,為推動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疫情陰影籠罩下的一縷温暖陽光”

本報記者畢夢瀛

一個週五的下午,在第五批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駐地,醫療隊隊員正與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學凱夫希爾分校、伊麗莎白女王醫院的專家和醫務人員在線上展開熱烈討論。在交流中,醫療隊還邀請了中國國內專家在線介紹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的防治作用,引起巴方參會者極大興趣,原本兩個小時的活動延長到3個多小時,結束時已是夜幕降臨。

這支中國醫療隊來自重慶,2020年12月抵達巴巴多斯後,在當地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公立醫院—伊麗莎白女王醫院開始工作。醫療隊的8名醫生和護士來自心血管內科、血管外科、骨科、中醫科等科室,分別擔任顧問醫生和護理臨牀實踐指導專家。

自2016年底中國首次向巴巴多斯派遣援外醫療隊以來,中巴醫療合作不斷深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雙方展開多種形式的抗疫合作。第五批援巴醫療隊出發前,應巴方要求,幾家擔負援外任務的中方醫院與巴相關部門舉行抗疫經驗交流視頻會,分享防疫經驗和診療方案。臨出發前,中方所有隊員專門就新冠肺炎的診治和防控等進行了系統性學習,並進行多次實操演練,為在巴順利開展工作做好了充足準備。

去年6月,中國援助巴巴多斯的3萬劑國藥疫苗抵達該國。巴方主動邀請中國醫療隊加入疫苗接種的各環節,保障了接種的順利完成。巴巴多斯全國新冠疫苗接種運動聯合協調員費迪南德對中國醫療隊的表現印象深刻:“他們的工作非常出色。有了他們的幫助,疫苗接種流程能夠更高效、順利地完成。”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醫療隊隊員與當地醫護人員一起堅守崗位,保證了醫院的正常運轉。伊麗莎白女王醫院的介入手術室裏,一台微創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正在進行。“以脈衝的方式推注泡沫硬化劑,肉眼或超聲觀察到泡沫充滿管腔即停止注射。”手術中,主刀的中國醫生劉洪不時向一旁觀摩的巴方醫生講解手術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骨科肩關節鏡手術、中西醫聯合診治膝關節骨關節炎、超聲引導連續神經阻滯術後鎮痛、肌骨超聲……中國醫療隊不僅為巴巴多斯帶來了抗疫物資和經驗,也在當地開創了多項臨牀技術的應用。一位當地醫生説,非常感謝醫療隊帶來的新技術,造福了當地的廣大患者,也進一步提高了當地的醫療水平。許多當地醫生希望能有機會到中國學習新技術。

中方醫療隊隊員們在臨牀工作中做好自身防護,保持全隊零感染的同時,也經常叮囑巴方同事做好防護。中國醫療隊隊長張羣霞説,每天與巴方同事一起工作,就算隔着口罩和防護服,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心靠得越來越近。當地放射科技師加布裏埃爾説:“中國醫生的笑容是在疫情陰影籠罩下的一縷温暖陽光。”

伊麗莎白女王醫院醫療服務中心主任克萊德·凱夫表示,巴中攜手合作,為推動巴巴多斯抗擊疫情作出重要貢獻。未來,期待了解和借鑑中方更多的成功防疫經驗,更好地保護巴巴多斯人民生命健康。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