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不少人在問,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借機突圍嗎?銷量無疑是最好的證明。

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日前,北汽藍谷發佈9月產銷公告,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本月產量609輛,本年累計3539輛,同比下滑64.17%,月產量在400輛左右;本月銷量2450輛,同比增長9%,本年累計銷量16974輛,同比下降19.5%。其中,極狐汽車9月交付量為614台,銷量佔比為25%,三季度累計交付量僅1702台,顯然這樣的銷量並沒有説服力。

北汽藍谷銷量包含了極狐汽車,以及北京汽車聯合生產、對外銷售的合作車型。無論銷量數據還是貢獻率,上市一年多的極狐汽車更像是“扶不起的阿斗”。無論華為技術如何先進,打鐵尚需自身硬,否則站在誰的肩膀上不但飛不起來,還可能會摔得很慘。

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今年9月底,北汽藍谷一則公告稱,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簽署《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讓大眾和市場對於雙方合作升級預期瞬間調高,北汽藍谷隨後不得不再發公告,聲明這只是一個“框架協議”, 對公司本年度經營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多少有些欲蓋彌彰的嫌疑。

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簽署的這一份《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稱雙方不僅鞏固全系車型戰略合作,還要聯手打造“ARCFOX”和“HI”聯合品牌,更有營銷渠道上的拓展,HBT項目產品在華為線上、線下渠道銷售,拓寬了極狐汽車的銷售半徑。

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不管是聯合打造子品牌,還是借鑑賽力斯模式,進入華為銷售門店,難免讓人瞎想。但是,雙方並未涉及成立合資公司,只是再次聲明合作關係,並要加深這種緊密的關係,而且華為堅稱“不造車“,本質上雙方還是一種“供貨關係”。

即便如此,對於低迷的北汽藍谷,也是一種振奮人心的消息。計劃2021年底前進入華為線上線下渠道,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的全棧解決方案,並應用了華為鴻蒙OS智能互聯繫統。要知道,雙方基於此款車型,要進一步加強聯合品牌全系合作車型的產品開發,形成適用於聯合品牌產品開發的聯合運作機制。

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作為繼賽力斯之後,第二個進入華為銷售渠道的汽車品牌,極狐汽車早在上海車展就發佈了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價格比普通版車型高出不少,直到目前仍沒有實現交付。同時,極狐其他車型銷量一直不温不火,從官方數據來看,極狐汽車7月交付量為525台,8月交付量為563台,9月交付量為614台,遠達不到成為銷量支柱的角色。

再看賽力斯銷量,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華為賽力斯SF5車型4月份以來,銷量分別為129輛、204輛、1097輛、507輛、715輛,相對上市之初訂單飽滿熱度,月均銷量僅500輛左右,讓人大跌眼鏡。

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華為傍身,讓人們的心理預期也更高,如果新車產品力與消費者期望差距較大,不僅無法實現銷量提升,還會降低對於華為觀感。同時,隨着關於自動駕駛概念熱度降低,花高出普通版車型不菲的價格,買一個無法體驗的“自動駕駛”概念,值不值?

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自身強才是真的強,華為憑藉強大號召力,可以帶來不菲的流量和關注度,但是真正決定購買力的還是產品本身。羣雄逐鹿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華為技術加持給了極狐汽車一個新的起點,能不能借勢突圍、甚至翻身,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4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加身,北汽新能源能否藉機突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