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無可奈何的事,折磨着我們去不斷地刷新着我們對生活原本的認知。很多時候千百種人有着千百種人生,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或好或壞,或高或低都只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
本文的主人公張驍勇的前半生的人生經歷,可謂是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子,父母眼中的驕傲。但卻在清華大學畢業五年之後,選擇了放棄原本的高薪工作,放棄原本令人豔羨的前程,甘願回到老家去做一名默默無聞的保安,照顧自己已經生病卧牀的父親。
看到這我們會被張曉勇的孝心所感動,但也會在不經意之間想到他放棄自己前程是否真的值得。的確每一個人都有選擇平凡的權力,但是世人終究不會理解張驍勇為什麼會選擇一個這樣的工作?
對於很多人來説對於高考的記憶,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最好不過的了,而在人們眼中對於高考看法應該是有時是殘酷的有時又是温柔的,其殘酷性在於高考的餘威總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懾着絕大部分的參加高考學子。
但它又是温柔的,因為它可以為那些出生平凡,但卻努力的人提供一個更好的實現夢想的平台,幫助那些為夢想努力的人踏上所有人夢想中的天堂。事實證明高考這個平台雖不能幫助到所有能改變命運的人,但一定可以幫助到那些不斷為拼搏夢想的人。
足夠的努力,足夠的幸運,使得張驍勇最終被這場改變人生的高考所温柔以待。在1991年的高考當中,張驍勇以絕對的分數優勢奪得了長沙縣理科狀元的桂冠,之後順利被清華大學生物專業錄取。看到這樣的學習成績使得不禁想起,元代高明在《琵琶記》中説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來來形容應該是最好不過了。
在來到清華園之後的張驍勇,並沒有因為自己是頭頂着高考狀元來到這裏的,產生過絲毫的優越感,相反卻是無限的憂慮,因為在這裏有太多比他強的人。他需要不斷地學習才不會被清華園所淘汰掉。不過幸好後來的張曉勇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始在清華園小有名氣。
看到這也許會想張驍勇並不是世俗眼中的天才,但他用不斷努力學習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他雖不是天才卻是離天才最近的那一類人。很多時候勤能補拙這個道理,不僅僅只適用於平凡人,也適用於像張驍勇這樣的高考狀元。
出生於寒門的緣故,讓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為了心中的詩和遠方去努力的重要性,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了一個寒門少年為了自己的心中夢想,而去不斷奮鬥的最好摸樣,如果張驍勇就這樣一直依靠自己的努力下去的話,我相信終究有一天所有的努力終究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只可惜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如果。
在清華大學順利畢業之後的張驍勇,也遇到了和所有求職者一樣的找不到合適工作的窘境。最後的張驍勇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了一個與自己所學專業毫不搭邊的工作,他成為了一名房地產客服,一干就是五年。
即使當時內心很挫敗,但也只能選擇接受這個現實。雖然工作不是很喜歡,但是張驍勇在工作的態度之上還是做到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後來的他甚至都還曾幻想過自己總有一天可以得到公司老總的重用,讓他去從事有關科研的工作。
但只可惜後來發生的事情打破了張驍勇這一美好的幻想。父親重病的噩耗的傳來,成為了壓倒張驍勇繼續在這樣一份工作下去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最後的他選擇了辭職回家照顧生病在牀的父親。
回到家鄉後的張驍勇,在第一時間就選擇了時間自由,且工作較輕的可以方便他照顧父母的保安的工作。就是這樣一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使得他慢慢的被時間被生活從曾經的巔峯時代上拉下來。讓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在不經意間變得開始滄桑。開始不再去參加同學聚會,因為他害怕自己恐怕無法向曾經的大學同窗解釋他造成現在生活窘境的原因。
他的一生無疑是可悲的,他滿腹才華卻因為要照顧生病父親,去選擇放棄自己的所熱愛的事業,終身受困於孔孟之道當中的孝道。我們不否認他最初想要去照顧父母的初心,但卻也無法苟同他那長達二十餘年的那份孝心。
可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想的話,他是這樣一個有才華有知識的人,在回老家之後的二十年時間裏,為什麼不去努力尋找一個新的出路,難道清華大學畢業的他只有當保安這一條路可以走嗎?結果肯定是否定的。
即便那個時代科技不夠發達,即便張驍勇出生於寒門。但是能依靠自己的一己之力考上清華大學的人,又怎麼會一點都洞察不到未來時代的發展方向。的確有的時候對父母盡孝很重要,但是去實現孝道的途徑有很多種,並不只是有守在父親身邊二十多年這一條道可以走。
很多時候真正的孝道,不是在於自己奉獻了自己的幾乎全部的前途。所以照顧生病的父親,並不應該成為張驍勇放棄夢想淪為平庸的理由。這也讓我們在不經意間要去反思一個道理,人一生的命運應該始終要把握在自己的手裏才對,而不是受困於世俗的條條框框當中。
人是無法去決定自己出生的起點是怎樣的,但卻可以去決定自己的終點是如何的。原本的張驍勇其實是擁有過,可以去改變自己平凡命運的機會,但卻為了所謂的孝道選擇放棄。這無疑是一件很可悲的一件事,因為人的一生哪有那麼多的二十年可以揮霍,哪有那麼多的青春年少可以讓我們回過頭去反思去後悔。我們或許會為他的孝義所動容,但卻也為他的木訥而感到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