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9月5日,在2023年服貿會全球養老金融大會上,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優化養老保障體系拖不起。曹德雲建議,一是,要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因為如果不給養老以足夠的重視,大概率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養老責任更多向家庭轉移,進一步擠壓家庭的生育意願,惡化人口結構。另外一種是財政承擔更多的養老責任,來擠壓醫療、教育、基建等其他財政支出,降低了經濟活力。無論從哪個結果看,都是一種負向循環。因此,在有政策空間時迎難而上,再結合中國國情精準施策,才有可能建立養老金領域的正向循環。
二是,要更多地引入精算技術。養老問題存在挑戰且複雜,牽扯到國家與企業、國家與個人、企業與個人,不同代際不同區域甚至同一個人不同人生階段等多重關係,通過精算技術進行更科學的謀劃,可以提質增效、降低風險。
三是,通過簡化參與方式來提升大眾的參與度。尚在試點階段的個人養老金存在政策熱、市場冷;開户熱、投資冷的情況,大眾依然處於觀望階段,距離深度理解並接受或自願參加個人養老金還有很長的距離。我們可以借鑑國際上的默認機制和中國的企業年金經驗,利用企業和員工的信任關係,在員工充分知情並授權的情況下,由企業代為開户繳費。此外,還可以通過減免企業税的方式,鼓勵企業為員工繳存一部分個人養老金。通過員工繳存,企業跟進配比的方式,撬動員工個人的繳費意願,特別是針對最需要個人養老金的靈活就業人員,他們雖然與各類平台並非傳統僱傭關係,但也可以通過平台來進行觸達。
四是,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緩解民眾對養老儲蓄的擔憂。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的調查顯示,民眾對個人養老金最集中的擔憂之一是鎖定期太長,有32%的受訪者表示不願意參與個人養老金的原因是到60歲才能取,有56%的受訪者希望在退休前遇到應急時可以有配套的取出和補繳機制。在制度設計上,我們應該重視民眾的呼聲和需求,比如可以允許一定比例的提前支取,用於結婚生育、大病購房、再教育等人生大事,或者把領取年齡放寬至早於退休年齡,再或者允許提前支取,但對提前支取設置懲罰性税費。
五是,通過賬户之間的轉移,啓動養老金金融生態的良性循環。大眾接受個人養老金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參與進來才能享受到政策紅利,只有看到了財富的保值增值,才會吸引到更多的人蔘與,進而達到廣覆蓋和共同富裕的目的。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的調查研究也顯示,有57%的人期待更多的優惠和補貼力度。與此同時,33%不願參與個人養老金的人表示,因為沒有餘錢額外儲備。基於此,可以考慮將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户部分,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個人賬户部分,甚至是住房公積金的一部分賬户餘額,以個人自願和設置一定額度為前提,與第三支柱予以打通。
六是,優化資產配置,讓人人都能享受到財富保值增值。首先,在面對資本市場波動時,養老金管理機構要更大膽,要追求風險調整後的更高收益。其次,要加強研究,做好趨勢性的長期判斷。再次,要通過科學的激勵和懲罰措施,鼓勵長錢長投,從機制上儘量避免長錢短投。最後,還要設計出一套週期平滑機制。不要在高收益時給投資者以永遠高收益的錯覺,也不要在低收益時打擊投資者信心。
七是,豐富產品供給,提高服務水平,並持續開展金融教育。作為資管機構,要不停思考什麼樣的產品符合養老屬性,能吸引並普惠到大眾。一方面要堅持產品創新,另一方面也要保住大眾養老的錢袋子。還應該不斷探索提高服務水平的手段和方法,比如通過金融科技手段來提高服務質量。還應該時刻保持自信,跳出行業自身帶來的信息繭房,用大眾聽得懂、能理解的方式做好養老金融教育,力求宣傳力度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