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12月16日,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在廣州正式開幕,共設置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10場平行論壇等多場配套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精英將以「智行·創駛新篇」為主題,共商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我們可以看到智能汽車產業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也感受到汽車零部件的短缺對於行業的影響。
在本次大會的主論壇環節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到11月底,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均接近300萬輛。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將進入新的全新的發展階段,並且會快速地取代燃油車的市場。
而「軟件定義汽車」可以説是已經形成了行業共識,如果説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那麼下半場則將進入智能化的時代。世界綠色設計組織主席石定寰認為,智能化將會是全方位的覆蓋。
「從設計的智能化到生產製造的智能化,再到各個關鍵部件動力的智能化、駕駛的智能化,以及整個汽車在交通系統裏的智能化。包括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智能化應用,所以這是一個全方位的重要技術領域」。
光有技術層面的創新,往往是不夠的,從政策法規來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管理體系當前尚處於建設初期,政策法規制定權屬分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柳燕,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給出了五項發展建議:
加強部門協同,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研發,全力保障產品安全;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車用操作系統;推動數據共享,強化數據質量和安全管理;探索應用創新,積極促進產業對接。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會造成芯片短缺的問題?柳燕女士給出了答覆,「芯片短缺是近期行業的痛點和熱點,早期芯片製造相關基礎科研投入不足、車規工藝缺乏積累等問題導致了我國汽車產品用芯片進口占90%,關鍵系統芯片大部分為國外壟斷。進口渠道風險對汽車產業和國民經濟構成致命影響」。
除芯片外,車用操作系統是另一大挑戰,「目前,操作系統內核是我國車載軟件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應用較廣泛的操作系統內核均為國外產品。圍繞車用操作系統,相關軟件測評機構仍需進一步完善測評指標,細化測試驗證方法。」
關於供應鏈的問題,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金軍表示,「供應鏈要通過自建、合作以及各種模式去解決一個短期的問題,這是一方面,我們可能有很多短期問題需要在供應鏈進行重構」。
對於未來智能汽車的發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認為,「封閉發展不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固態電池仍然是中外交流,用了很多國外的技術;芯片的操作系統、智能網聯汽車、新技術不能封閉發展,要繼續堅持創新發展,也要堅持開放合作」。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谷宇則帶來了關於「無人駕駛」方面的分享,「無人駕駛的五大關鍵技術:一是環境感知技術,以傳感器為基礎;還有行為規劃技術、車輛定位技術、控制與執行系統、高精地圖,這是我總結的也許我們可以突破的地方」。
而這也是目前關於智能輔助駕駛需要的技術,從感知系統對於信號的採集,再到對於行為的分析和規劃,依靠高精地圖和車輛的定位系統,從而進行一個決策控制。
主機廠對於智能汽車的發展更是處於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雙碳”目標將加速汽車產品智能網聯電動化,廣汽集團並正在考慮將廣汽埃安打造成零碳工廠,2025年實現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量佔50%,2030全集團新能源車佔比50%。自動駕駛領域的文遠知行,則是要助力廣州打造全球的自動駕駛第一城。
在此次的主論壇環節中,我們也看到了汽車行業內的精英人士,在各自的領域中表達對於“新四化”的理解,以及智能汽車垂直細分領域的現況,必將促進智能汽車的高質量的發展,產生合作共贏的效果。(文:太平洋汽車網 崖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