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網站2月11日發表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雷米·布爾若的一篇文章,文章稱中國開始採取措施以在醫療技術領域擺脱西方企業的束縛。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不缺口罩,但缺先進醫療器械。隨着該國人口年齡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或者心血管疾病,同時遭遇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惡化的大國之間展開了一場技術競賽。
“口罩危機”期間,發達國家爭相搶奪貨船運送的物資,甚至搶到了中國的停機坪上。這場危機觸發了關於衞生自主權重要性的覺醒。與此同時,中國決定糾正自身對於先進醫療器械的反向依賴。它與電子設備一樣,是全球技術競賽的核心,而大眾設備的數字化(如智能手機、聯網手錶、多功能傳感器)恰恰有望顛覆醫療行業。
形勢之所以緊迫,與其説是因為新冠疫情的暴發,不如説是因為更為險惡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浪潮來襲。
因此,醫療行業劇變的內涵與其説是發達國家開始重視(主要來自中國的)消費品和藥物活性成分,不如説是中國開始採取措施以在醫療技術領域擺脱西方企業的束縛。根據歐洲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心的數據,在醫療技術行業,中國從2019年的13億歐元(1歐元約合7.2元人民幣——本網注)貿易赤字扭轉為2020年的52億歐元貿易盈餘。
實際上這一趨勢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醫療技術正處於被中國工業的另一個焦點——個人電子設備所顛覆的時刻。除了貿易差額以外,這還關乎同時面臨老齡化和生活方式惡化的大國之間展開的一場技術競賽。
中國利用集中的大筆訂單重新定義了市場。不管是成像設備、外科手術設備、生命維持設備還是醫療自動化設備,這種做法都是為了壓低價格並惠及本國廠商。許多設備的價格甚至降低一半以上,支架的價格甚至降了九成。
除了這些訂單之外,還有津貼補助、税收優惠和直接資助等一系列慣用手段來幫助中國廠商佔領國內市場、快速增加對新興國家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