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斯拉就是國產車,為什麼人們很少再討論日本汽車?
前幾年就有人説過,日系車開始衰退了。從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到如今,日系車已經第四年出現銷量下滑。其實如果只看輿情也能發現一些端倪,現在人們不是談論特斯拉就是談論國產車,好像真的很少有人再談論日系車了。
為何日系車佔據中國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少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汽車芯片的短缺,疫情大背景下造成了全球汽車芯片短缺,這也成為了許多傳統汽車企業銷量減少的最好理由;
第二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很多國內汽車企業和國外企業都抓住了機遇,進行改造創新。而日系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不足,導致這些燃油車的銷量下降。
汽車電動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幾乎所有的業內從業者都看見這個趨勢了。在汽車電動化的佈局上,日系車企卻是最保守最落後的。
第一梯隊是中系品牌,國產汽車是電動化轉型最早、最積極的,這有政府的功勞,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很早。如今中國品牌的技術儲備已經非常強大,也已經佔據了大部分市場,有不少產品力非常出色的車型。
第二梯隊是歐美,通用、大眾、寶馬、奔馳等等車企都已經開始佈局,相關戰略規劃也都已經制定好了,大眾這麼大的體量,all in電動。大眾的ID系列今年正式上市,銷量表現還不錯。
第三梯隊是日系,豐田、本田、日產等幾個主要日系品牌,在看到其他車企開始積極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時,一直無動於衷。最近這兩年終於有了一些動作,卻頗有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豐田這個對汽車產業鏈無比重視的車企,居然讓比亞迪給他造電動汽車。豐田是否重視,已經無需多言——他連產業鏈都懶得搞。
過去我們選擇日系車就是看中省油、耐用、省心這三大優勢,許多汽車企業都開始向混動車型、新能源車型轉變;至於耐用省心方面,汽車企業的進步讓不管合資車或者國產車都和日系車的故障率相差無幾。日系車一直閉門造車,沒有跟上時代的浪潮,讓原本自己的優勢也蕩然無存。
反而是缺點就越來越明顯,首先是日系車的省油都是在減料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就導致了日系車的安全性能低;其次就是日系車的內飾問題,價格在十幾萬的車,車內座椅是織布材料,塑料感強,讓人們感覺到這樣的內飾裝置和對應價格嚴重不符;最後是可靠性低,很多日本汽車企業銷售給中國時都減少配置,如軒逸車常年有着變速箱的頓挫異響問題。
日系車既然在我國銷量逐年下降,那麼我國消費者現在喜歡什麼樣的汽車呢?
隨着80、90成為汽車行業的購買主羣體,現在許多消費者在購買車是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追求以大為美
在去年車聯會發布的數據中,SUV車型佔據了半壁江山的銷量。在許多國人的心中,越大的東西代表越有分量,在很多家庭的購車預算中大多是十萬左右,在這個價位的轎車在外觀上沒有SUV的出眾,這時許多國產自主品牌紛紛進入國內SUV市場。如哈弗H6、博越、長安CS75、吉利繽越等SUV作為運動型多功能車,主打的理念就是功能多,SUV的裝載空間也是頗具優勢的。
人們所熟知的A級轎車上汽大眾朗逸,行李箱空間為510L,這在A級轎車中基本屬於最高的水平,而同樣作為A級SUV的該品牌旗下車型途嶽行李箱容積卻為455-1543L,在後座放平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當作小型廂貨使用。當然,即便不去進行擴展,SUV車型座艙內部的空間也具有巨大優勢,在乘員之外,帶幾件隨身物品也並不擁擠。這意味着,春節返鄉期間,無論車主是攜帶返鄉行李,還是走親戚送禮品,亦或是過完年返程時裝下父母的“愛”都遊刃有餘。
二、自主品牌汽車成為首選
從過去消費者的觀念普遍認為的進口汽車一定比國產的好,合資汽車比國產的好,許多消費者寧願多花點錢也不去選擇國產車。
可隨着消費者理念的變化及國產車自身實力的增強,讓許多消費者逐漸對國產汽車開始青睞,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21年8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也就是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了70.4萬輛,同比增長6.8%,要知道整個8月份汽車銷量已經5連降了,但是中國品牌乘用車是逆勢上揚的。國產汽車的品牌美譽度和榮譽度正在形成,品牌光環正在形成,這足以讓他們打敗那些合資車,而且這也是我們的消費者足夠理性了。
倒退20年,很多人連手機都沒有的時候,你使用一個手機那不光是一個通訊工具,那更是一個可以炫耀的玩意兒。所以曾幾何時,很多人把買一個價格很高的手機當做一個展現自我實力的機會,後來隨着手機的大量普及,今天幾乎沒有人會因為某個人拿個蘋果手機而對他高看幾眼。
任何行業也是如此,要敏鋭地捕捉行業動向,對這些信息要去整理,創新並融入這個變化中,否則就會失去原有的市場競爭力。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創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裏,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淘汰的產品和過時的商業模式,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創新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