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前總理基廷説,中國唯一的“原罪”就是它已經成為“和美國一樣強大的國家”,並有實力“變得比美國更強大”。這對總以“勝利者”姿態自居的美國來説是“不可原諒的罪過”。
“莫里森政府為取悦美國而挑釁中國”,澳大利亞前總理基廷3日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上以此為題發表專欄文章,批評澳現政府將對華關係帶入“死衚衕”。基廷認為,澳現政府對中國進行了不必要的挑釁,強調應認識到中國既沒有攻擊別國或強迫別國建立軍事同盟,也不尋求輸出普世性的意識形態,更沒有施加核威脅。
澳大利亞前總理基廷 資料圖
基廷説,中國唯一的“原罪”就是它已經成為“和美國一樣強大的國家”,並有實力“變得比美國更強大”。這對總以“勝利者”姿態自居的美國來説是“不可原諒的罪過”。基廷感嘆,這種想法已然蔓延到部分對美國“阿諛奉承、卑躬屈膝”的澳大利亞人身上:“中國怎麼敢在經濟上超越美國。”
儘管澳大利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從二戰以後,澳大利亞一直緊跟美國的步伐,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不斷“美國化”,在外交戰略上更是“唯美國馬首是瞻”。基廷分析稱,澳大利亞有(與美國類似的)想法首先是因為“被中國的崛起嚇到”。中國的現狀和體量完全不在美國的“劇本”中,中國的成功更是對美國“優越性”和“天選之地”的一種“冒犯”。基廷批評莫里森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無能”與“對美國的極力奉承”,實際上把澳大利亞帶入與中國的“冷戰”中。
基廷指出,澳大利亞與中國沒有任何領土爭端,兩國間的距離遠到乘飛機都需要12個小時航程。然而,澳大利亞駐美大使西諾迪諾斯竟然在9月1日發表聲明,宣稱“中國在太平洋的脅迫是比‘9·11’更嚴重的威脅”。澳國防部長達頓宣稱澳大利亞有能力保衞其水域安全。基廷認為這些都是缺乏理性的認知,他嘲笑達頓的言論是“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暗示中國可能是一個軍事侵略者”。
基廷説,莫里森政府正“不必要且不負責任地推動澳大利亞與中國進行正面對抗”,背後的原因就是為了讓華盛頓把其當成“討人喜歡”的助手。基廷感慨道,澳大利亞曾經相對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已經被莫里森政府“從屬於另一個國家”的政策所取代。
莫里森 資料圖
基廷曾於1991年至1996年擔任澳大利亞總理。作為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的擁護者,他多次站在澳大利亞本國利益的基礎上,批駁澳大利亞政客與媒體煽動“中國威脅論”和“反華思維”的錯誤行徑。2019年他參加《澳大利亞人報》主辦的“戰略論壇”活動時,曾在演講中表示,中國註定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亞洲的主導者,世界各國遲早要面對這一現實。同時,他反駁西方所謂“中國的技術成就完全靠盜竊西方”的錯誤觀點,認為中國的現代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本國發展的。基廷還認為美國的“脱鈎戰術”很難奏效。
澳媒:損壞對華關係即將打擊澳經濟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9月3日文章,原題:損壞對華關係即將打擊澳經濟 因外交怠慢受到中國懲罰後,澳大利亞經濟表現出的一些韌性令某些人士宣稱獲勝。但這種話可能説得太早了。澳總理稱中國“讓我們更順從的行動完全適得其反”。儘管越來越多出口產品受到北京限制,澳出口仍繼續創新高。但雙方爭端以及堪培拉對北京採取的敵對立場,正給澳未來投下陰影。
儘管直到最近仍沒觸碰令澳獲利頗豐的鐵礦石行業,但北京正專注於那些未來或許成為澳貿易支柱的產品,如龍蝦、葡萄酒等,並向中國學生髮布赴澳留學預警。“這些是未來增長領域,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們在與中國的衝突中全都受到衝擊”,澳國立大學教授鮑勃·格雷戈裏如是説。
澳大利亞新堡港,煤炭裝卸
與2014年相比,這是劇烈變化,當時中國領導人訪澳並同意簽署協定,以擴大澳對華出口並(為澳)創造就業崗位。但如今,隨着中國關税推高澳商品價格且澳大利亞在華名聲一落千丈,之前的希望正化為泡影。投資流也已逐漸萎縮——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堪培拉對中資企業表現出的新敵意。
澳大利亞已從來自中國的滾滾財源中獲利近20年。這種情況持續到現在——儘管中國針對煤炭、大麥、龍蝦和葡萄酒等澳產品採取懲罰性措施,但尚未觸及鐵礦石。但就在鐵礦石價格今年創新高並推動進口額創紀錄之際,中國正抑制鋼鐵行業,鐵礦石價格已從5月份的峯值下跌39%。隨着中國經濟越來越側重於服務業,加上北京盡力實現供應多元化並降低碳排放,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很可能進一步減少。
澳葡萄酒等的形象也在華崩塌,業內人士説“人們很快對澳葡萄酒失去興趣”。畢馬威和悉尼大學發佈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對澳投資大跌27%,降至2007年以來最低點……
對澳大利亞來説,要想實現脱離中國的貿易多樣化,並非易事。與印度簽署有限貿易協定的可能性,會為澳出口商提供一些希望,但印度不大可能填補中國留下的空間。
樂觀者以日韓為例,稱澳中關係必將改善。但澳大利亞的地位不比日本,且堪培拉和北京都未表現出妥協意願。這意味着,因疫情封控而面臨二次探底風險的澳經濟,將很快看到貿易順風逐漸消失。(丁玎譯)
環球時報-環球網 達喬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