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日子,關於孩子“冠父姓”還是“冠母姓”的問題,網上討論得沸沸揚揚。
當今社會,女性的地位逐漸提升,很多人認為孩子不一定非得隨父姓,也可以跟母親姓。同時反對的聲音也不少,孩子隨母姓遭到重重阻礙。
其實有一個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父姓+母姓”的取名方式,現在也逐漸成為一種新潮流。
小劉在婚後就跟丈夫小周商量,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結果很幸運懷了一對龍鳳胎,小劉早就把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男孩叫周嶼,女孩叫劉鈺。
可是,婆婆知道了以後強烈反對,還説什麼“孩子隨母姓就成了外家人”。
小劉聽了之後很傷心,丈夫安慰她:“這樣吧,結合我們倆的姓氏,兒子叫周嶼流,女兒叫周鈺琉。”諧音都是“周與劉”,小劉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
也有的父母純粹就是“懶”,用“父姓+母姓”來取名是一條捷徑,不用費時間翻字典挑來選去,省去很多麻煩,簡單又直接,比如張李、唐宋、王楊等等。
那麼姓氏一樣的父母,不存在孩子“冠父姓”還是“冠母姓”的問題。若想採用“父姓+母姓”的取名方式,大多數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秀恩愛 ”。
例如陳曉和陳妍希的孩子,兩人都姓陳,給孩子取名叫“陳睦辰”。當公佈這個名字的時候,粉絲紛紛開玩笑説是“被撒了一把狗糧”!
這個名字讀起來的諧音是“陳慕陳”,表現了陳曉對陳妍希的愛慕之情。當初陳曉推薦陳妍希來飾演“小龍女”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對組合。沒想到最後兩人“因戲生情”,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種“秀恩愛”的取名方式,令很多父母都很心動,不僅聽起來很獨特,而且藴涵了美好的含義。不過,父母也別光顧着“秀恩愛”,這種取名方式帶來的弊端也不少。
“父姓加母姓”的取名方式存在什麼弊端呢?
父母感情破裂後徒留孩子尷尬
如果父母的感情一直要好,那麼孩子的名字聽起來就很甜蜜;可若是父母的感情破裂了,那麼孩子的名字就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
例如當初文章對馬伊琍可謂是一個體貼入微的好丈夫,還給女兒取名“文愛馬”。
可是後來的出軌風波,不僅讓文章的“好丈夫”形象崩塌,孩子的名字也顯得很尷尬。每次叫孩子名字時,難免會想起不愉快的回憶。幸好馬伊琍一直對女兒很好,給予她更多的母愛。
名字重名率高且容易有違和感
“父姓加母姓”已然成為當下給孩子取名的一個新方法,但大多數人的姓氏都會比較常見,拿姓氏給孩子取名,反而重名率高。
此外,這樣的取名方式往往都是將父母的姓氏拼湊而成,就像前面説到的“張李”。
第一眼看到時,強烈的違和感讓人下意識以為名字出錯了。等弄明白以後,難免令人發笑。所以,父母們給寶寶取名的時候,要注意名字是否違和。
父姓+母姓形成的假複姓很麻煩
有的父母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會更上心一些,為了讓孩子的名字採用“父姓+母姓”方式的時候更好聽和避免與太多人撞名,往往會取四個字的名字。
例如秦牛正威,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她的名字時,都會感到有點奇怪。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裏,四個字的名字往往是複姓。這種由父姓+母姓形成的“假複姓”聽起來很特別,但等到孩子讀書、工作以後,往往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不注意諧音問題,名字變成笑話
當然,不是每一對父母的姓氏都適合給孩子取名,如果不注意諧音問題,可能會讓孩子的名字變成一個笑話,容易被同學取笑。
如果爸爸姓牛,媽媽姓史,毫無疑問,父母最好放棄這種方式,孩子將來會感謝你的。
為了避開諧音,父母可以採取在中間加字,或者換成名字裏另一個字。此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聯想能力很豐富,父母給孩子取名不可太隨意。
父母怎樣用“父姓+母姓”的方式給孩子取名呢?
用“父姓+母姓”取名切記太過直白,不然會顯得生硬、拗口,甚至老土。父母最好採用含蓄的方式給孩子取名,給人一種看似不起眼,仔細斟酌卻別有深意的感覺。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在父母的姓氏之間加字,比如“愛、慕、與、念、遇、知”等等,併為了字形搭配優美換諧音字,比如“葉知秋、宋遇雪(薛)、許念荷(何)”等。
如果父母的姓氏結合起來實在拗口,不必硬湊,起得好是錦上添花,起不好則是徒增尷尬。另外,還可以把姓氏換成名字裏的一個字,同樣能體現父母之間的恩愛。
貼心寄語:
人們初次見面的時候,往往最先介紹的個人信息就是名字。
一個好的名字,除了會讓孩子在作自我介紹的時候表現得自信以外,還會讓對方對你家孩子的第一印象加分。可見,名字對個人有着莫大的影響。
“取名”這事可大可小,家長們給孩子取名的事情,可以早早提上日程,做好幾個預選方案,確保能夠給孩子起一個有寓意又好聽的好名字。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