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做加法 羣眾收入再加碼
去年十一月舉辦的“築夢翔安·‘創’想未來”活動,為創業項目和創業者搭起了聯繫的橋樑,也為創業者提供更精準的指導。
文/本報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葉曉菲
圖/通訊員 李毓琳
在2020年的年終成績單上,翔安拿到了多個“第一”,其中包括人民羣眾獲得感最為厚重的三個民生指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7.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7.7%,三項指標均位列全市首位。這些數字代表的是“真金白銀”,對居住在這裏的羣眾來説,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錢包實實在在地鼓起來了。
當然,這一切來之不易。去年年初疫情的突然來襲,給翔安區出了一道難題:如何在推動生產生活恢復的過程中,讓大家的收入曲線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這一年時間,翔安區傾心、傾情、傾智,採用六個“1+1”創新做法,多維度、全方位地拓寬羣眾的增收渠道——六個加號,都呈現出“1+1>2”的效果,翔安以做實做細做成的作風,以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效不斷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聚焦工資性收入
新舉措:“職業培訓+崗位供給”
好方案:培訓班和招聘會開到居民家門口
就業始終是最大的民生。翔安區推動“5110”精準就業幫扶工程,深入村(居)開展“三加三送”活動,以職業培訓激發內生動力,以崗位供給作為外部動力,全面推進就業落到實處。
去年,由翔安區人社局舉辦的首期短視頻運營培訓班在大嶝科創基地火熱開班,為現場參訓青年講授短視頻運營基本知識。很多參加培訓的年輕人表示,佔領前沿、符合潮流,自己正好有這樣的創業需求,“培訓真的及時!”
這個開到居民家門口的培訓班,內容是由居民定製的。區人社局在摸清轄區內退耕退養農漁民就業需求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職業培訓新模式,以“百姓點餐,政府買單”為原則,積極組織培訓機構深入新機場片區、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等重大片區,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漁民職業技能水平提升,進一步拓寬困難羣體就業渠道。去年全年開展各類“點餐式”培訓30期1134人。
開到居民家門口的,還有招聘會。去年,翔安區深入航空新城片區、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同翔高新城片區等舉辦“保民生·擴就業”系列招聘會14場,313家次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次;還組織區屬國企開發公益崗位999個,優先吸納大齡農漁民。此外,翔安區還深化“國企帶動、部門推進、鎮街配合”的手加工運營模式,全區共有41個手加工點吸納1240人就業,從業者每人每年增加近20000元工資性收入。
2020年,全年累計幫助2681名勞動年齡內五類重點對象實現就業,實現全區失業人員再就業17063人、城鎮就業困難對象就業2335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2827人。
聚焦經營性收入
新舉措:“創業帶動+產業驅動”
好方案:孵化多個項目,發展特色產業
去年11月,“築夢翔安·‘創’想未來”活動拉開帷幕——當天的活動現場,共有52個市、區創業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和推介,吸引了近500人到場交流互動,初步達成項目合作意向108個。
這事實上就是翔安區一直在努力做的事:培育良好的載體,讓更多人“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大嶝科創眾創空間成功孵化古帆船、嶼厝民宿等創業項目近20個、帶動就業100人;鎮級“青年創業促進會”通過補貼獎勵、免費創業培訓、推介創業項目等措施,切實幫助退養漁民;全區還開展創新創業大賽,近百個項目報名參賽,其中翔安本土項目超過60%……良好的創業氛圍,正在吸引、激勵越來越多年輕人走上創業之路。
此外,翔安區還深度挖掘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地域特色鮮明、人文意藴豐厚的產業:澳頭社區通過打造特色小鎮、發展特色鄉村遊,激活餐飲、民宿市場,帶動就業351人,旅遊年營收1.74億元;大嶝街道通過完善遊客服務中心、時光郵局等配套,打造民宿示範點,目前已試運營並獲批備案。
聚焦轉移性收入
新舉措:“社會保障+愛心幫扶”
好方案:“零負擔”參保模式,推動應保盡保“全覆蓋”
4.60億元——這是翔安區2020年發放的各類補貼補助的總額,涵蓋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補助、貸款貼息、翔安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個人繳費補助、廈門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及參保補助區級分攤、翔安區保障性就業補貼、翔安區老人養老補助等各類補貼補助等。
每一筆錢都被用在了刀刃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區實施“財政補助+銀行貸款+國企擔保+政府貼息”的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零負擔”參保模式,推動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從目前的“廣覆蓋”走向“全覆蓋”。2020年全區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69萬人,同比增長9.67%;全區被徵地人員養老保險新增參保16919人,新增到齡辦理退養按月領取養老金3946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8.38萬人,參保率99.97%。
與此同時,翔安區為轄區內低保對象1802户3033人發放低保金2187.99萬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50.08萬元;為279名特困人員發放特困供養金623.77萬元,為215名散居特困人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8.62萬元;為85697人次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3417.698萬元。
亮點
“發展用地+資源要素” 增加財產性收入
翔安區通過積極開發農村集體發展用地,深入開展“黨建富民強村”工程,大力策劃“造血”項目,激發農村資產資源要素活力,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
蔡厝社區採用“飛地”模式建設發展用地項目,2020年收益965.43萬元,惠及2288人,每人可分紅4219元;雙滬社區創新宅基地“四統”建房模式,通過配套店面引進無污染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每年可為社區帶來近23萬元經濟收入,解決150餘人就業問題;東園社區通過盤活村部、幸福院樓頂閒置空間,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每年收益10萬元。
“資金投入+政策扶持” 提高激勵性收入
發揮政府資金槓桿作用,利用現有人才扶持政策進行資金扶持,精準保障服務類企業的領軍人才,解決子女就學、個税獎勵扶持——2020年共安排各類人才經費9136萬元,涉及重點產業和教育、衞生、農業等不同領域。
“權益保障+宣傳引導” 守好居民錢袋子
加強勞動糾紛調處,受理監察投訴案件2927起,追回所拖欠工資款6098.8萬元;督促用人單位遵守最低工資制度,引導參照工資指導線合理設崗定薪,適時調整薪酬待遇促進薪酬合理增長,推動勞動報酬與經濟增長同步增長,依法保障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
此外,翔安區多部門還聯合深入一線,宣傳科學理財以及防詐騙、防民間借貸、防非法集資等知識,切實提高防騙警惕性,同時協調各銀行預留部分風險較低,收益較高的存款產品,用以滿足被徵地羣眾的投資需求,築牢羣眾資金安全防火牆,守護好羣眾的“錢袋子”。
作者:邵凌豐
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