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論線上還是線下,各種各樣的盲盒令人眼花繚亂:潮玩盲盒、奶茶盲盒、文具盲盒、化妝品盲盒、水果盲盒……一時間,儼然“萬物皆可盲盒”。小小的盲盒迅速席捲各行各業,並且撐起了百億市場,但令人唏噓的是,盲盒經濟最終還是沒有逃過“變質”的宿命。
中小學生是交易主力之一
無論在短視頻平台還是在電商平台上,只要搜索盲盒,就不難發現銷售者眾多,銷量也非常高。記者在網上看到,潮玩盲盒、奶茶盲盒、文具盲盒、化妝品盲盒、水果盲盒、自制盲盒……各種盲盒五花八門,銷量過千的比比皆是。不僅銷售盲盒的商家眾多,還有大量直播拆盲盒的視頻也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各種盲盒的購買和銷售人羣中,中小學生竟然成了主力之一。
在電商平台上,文具盲盒月銷量過百的比比皆是,月銷量過千的也不在少數。記者在淘寶上看到一家名為“百時達文具”的店鋪,文具盲盒月銷量在2000多,還有500多人收藏。品牌文具店的文具盲盒銷量也很可觀,晨光、得力的盲盒文具月銷量都在2000以上,而購買羣體主要是中小學生。
記者還在抖音直播銷售文具盲盒的視頻中看到,主播銷售盲盒時與買家互動説:“你問我今天小妞妞怎麼沒來,我也不知道。昨天她還來買了一個盲盒。這小姑娘才上三年級,估計今天家長沒讓她玩手機。”
盲盒消費人羣低齡化雖然表面上看不是什麼大問題,但讓他們深陷買買買的狀態之中就不能不讓人擔心了。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小區的劉青女士説:“我家孩子上小學五年級,不知什麼時候喜歡上了買盲盒。有一款什麼隱藏款的盲盒,孩子買了好幾次都買不到,就讓我在閒魚上給她買二手的。我上去一看,竟然要1000元。我不給買,她就説要用自己的壓歲錢請同學幫她買。實在是不能理解。”記者隨後登錄閒魚,看到一款原價為59元的與高達合作的隱藏款Moly盲盒玩偶,掛出的價格高達2000元。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案例顯示,2021年初,有消費者反映其才上初二的孩子兩個月內在學校附近文具店分三次購買盲盒,共花費2200元。天貓統計也顯示,天貓上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有的人一年購買盲盒的費用就高達百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中小學生不但是盲盒的熱衷購買者,還是製作者和銷售者。在抖音上有一位名叫“丁根兒”的主播,在其直播視頻中記者看到,他收到的小學生製作盲盒裏,裝的是各種製作精美的手工泥塑小玩偶。中小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小藝術品銷售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在銷售自己的盲盒時以次充好,就令人擔憂了。在抖音上,一個名為“潮玩小仙兒”的主播多次直播拆小學生自制盲盒。她在視頻中説,從網上購買了小學生銷售的自制盲盒,沒想到第一次購買就翻車了,盲盒裏的東西都不是自制的。她不死心又花了60元第二次購買,拆後發現裏面只有一小包橡皮泥做的“棉花糖”,從而讓她在直播視頻中大喊心態崩了。
對此,國家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教練成金鴻指出,盲盒本身沒有問題,只是盲盒機制被一些商家利用來賺取商業價值,從而使許多青少年深陷其中。整個社會應該將盲盒機制向積極正向的應用方向引導,比如可以利用盲盒讓青少年更有興趣學習知識等。
商品質量良莠不齊退貨難
在“萬物皆可盲盒”的趨勢下,銷售文具、球鞋、服裝、飾品等商品的商家紛紛以盲盒形式促銷,導致各種盲盒在網上大量出現,質量良莠不齊,而且退貨困難。記者注意到,微博上關於盲盒的吐槽越來越多,有網友甚至痛斥:“盲盒之所以叫盲盒,是不是你覺着消費者都好騙!”
從玩家的角度來看,盲盒生意爆火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一種驚喜經濟。因為盲盒的不確定性,消費者購買的並不僅是商品本身,還有拆盒探險的快感。拆到自己喜歡的,非常開心,拆到自己不喜歡的,也不會太追究,這就給了一些商家坑蒙拐騙的機會。
家住北京劉娘府的消費者鄭妍妍在電商平台上看到商家在進行春季清庫盲盒銷售,就買了一個。後來,她氣憤地對記者表示:“200元一個盲盒,商家説裏面有三件羊毛衫,我覺得挺值。結果收到貨才發現根本不是羊毛衫,而且衣服質量非常差,皺皺巴巴,就像是一團爛線團。我要求退貨,商家竟然説買盲盒就是靠運氣,這回運氣不好,再買一個試試。”
如今,不僅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商家銷售的盲盒有問題,就連最火爆的盲盒泡泡瑪特也被曝出存在質量問題。記者發現,關於這個品牌商品的投訴從未停止過,而且越來越多。早在2019年9月7日,一名泡泡瑪特的消費者發現自己收藏的該品牌手辦氣味刺鼻,遂對盒子裏裝的產品和空盒分別進行甲醛檢測,結果發現甲醛超標。到2020年,仍有不少網友質疑其盲盒產品氣味刺鼻。記者統計發現,截至今年4月18日,微博“曝泡泡瑪特甲醛超標”話題下最新觀看量達1.1億次,討論達2.8萬次。
1月2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官方網站發佈消費提示,指出有經營者用盲盒清庫存,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市場,提醒廣大消費者勿盲目購買。可見盲盒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十分大,而正是由於這種不確定性,往往價值十幾元的商品在被包裝成盲盒後,就可以賣出十幾倍的價格。這種行為雖然在短期內可以帶來銷量增長,但當泡沫破滅之後,往往就只剩一地雞毛了。
盲盒消費需要正向引導
在採訪中不少年輕人對記者表示,盲盒已成為一種社交方式,讓朋友、網友間有了更多的話題,而且抽到別人沒有的玩偶還會引來一波羨慕。最讓他們欲罷不能的是玩盲盒會上癮,總是想抽到最想要的那個玩偶,於是就不停地買買買。
在抖音、B站、微博等社交網絡平台上,有關盲盒開箱、測評、抽盒經歷的視頻持續火爆。盲盒的社交圈正在被建立起來,“娃友”們互相分享着拆盲盒的喜悦,還因此興起了如“改娃師”“炒盒組”之類的衍生職業。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少衞分析指出,盲盒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意外性,大家對盲盒內的商品有期待,給原本普通的商品增加了遊戲屬性,從而催生出賭博心態。再加上盲盒價格相對便宜,這種易得性和意外性結合在一起,就會讓人很輕易地嘗試進而上癮。
對於盲盒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中消協呼籲:概率營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但這種營銷方式也可能助長投機心理,使消費者深陷其中,養成不良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很大。同時建議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此類問題,加快完善相關立法,加大監管力度,切實規範概率營銷。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倡導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華圖教育總裁易定宏指出,盲盒這種商業模式有違法違規的嫌疑,最起碼是不適合未成年人。因為按照相關規定,所有在市場上銷售的商品必須明碼標價,明碼的意思就是每款商品一定是確定的,但盲盒是不確定的,或是不完全確定的,所以,對青少年不能用這種模式。
傳媒專家張書樂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盲盒本身沒有錯誤,只是被玩壞了。盲盒還需要被賦予更多的玩法,需要加強實用性、功能性,像前不久出現考古盲盒,就有着其特殊的實用價值。
針對盲盒的未來,張書樂認為,在給消費者帶來驚喜、懸念的同時又價格合理,且不會引發賭博心態,才是盲盒發展的正途。對於玩家來説,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成為一名成熟的玩家,才能愉快地玩耍。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