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靜態體驗長安福特探險者:CD6平台讓這部車充滿想象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如何實現七座中大型SUV市場的突圍?就像蝙蝠俠説的,他的超能力是“i am rich!”

所以,福特這次花了特別高的成本——和林肯飛行家共享福特CD6縱置後驅平台——來打造第六代探險者,而不是繼續利用一個前置前驅平台打造一款鹹魚式的大空間SUV。這次第六代探險者真正把空間、平台和性能提升到了70萬元的豪華SUV級別,也是合資品牌第一次投產高級中大型SUV。

什麼叫高級?高級首先是平台要越級,現在漢蘭達、途昂這些車型雖然都是7座SUV,可都是基於橫置前驅平台做的平民車,產品平台的“帶寬”在那裏侷限着。而長安福特探險者,則是採用福特的CD6縱置後驅平台,所謂“無後驅、不豪華”,探險者在平台上就是碾壓級的,性能上也更接近豪華品牌。

外形:長長長長的Dash to Axle

作為一款縱置後驅平台的產品,全新探險者外形最大的優勢其實不在於“大”——“大”只是結果,其本質在於“比例”。

而比例這個優勢不是通過外觀飾件往上堆就可以解決的。一般的前驅七座SUV往往都因為前艙偏短、座艙偏大,很容易顯得笨重,設計師們解決的方法無非是讓整個車身不要超過5米,這樣看上去更協調些。

反觀第六代探險者,即便是車身長度達到了5075mm,軸距達到了3025mm——相比上代車型軸距增加了165mm、車身長度增加了11mm——可是絲毫不顯得臃腫,反而特別修長和矯健。做一個數據上的對比,全新探險者基本上和奧迪Q7的尺寸級別一致。

第六代探險者這種硬派而不失優雅的外形就是得益於縱置後驅平台的優勢。比如Dash to Axle(前軸到防火牆)的這個長度,顯示出其高級身份,傾斜的A柱和靠後的銜接點也讓整車的視覺效果更偏運動風格——以後你一看到這個地方長的車,就知道是高級車。實際上Dash to Axle的長度優勢還會帶來一個額外的好處,回頭再來説。

國產版本探險者擁有兩種不同風格的設定,一個是偏重於豪華優雅的選擇,另一個則是ST Line運動風格。兩款車型最明顯的特點是,Platinum版本的豪華風格採用了點陣式進氣格柵,而ST Line車型前臉採用了高光黑色的蜂窩網狀進氣格柵。另外就是在內裝方面,ST Line採用了全黑+紅色縫線、運動方向盤、碳纖維紋路飾板等運動風格細節,而Platinum版本則有淺色內飾選擇,以及木紋飾條這類温馨感十足的搭配。

據長安福特介紹,ST Line版本作為一個特別版本,其實還對包括前後保險槓底部、側裙、21寸輪轂、行李架等進行了燻黑處理,引擎蓋上也增加“EXPLORER”的黑色字樣,看上去運動感更加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長安福特導入第六代探險者也並沒有完全照搬美版設計,而是做了一些本土化改造。典型的是中網變成更加規整的六邊形設計、面積更大,看上去更加的堅毅和堅固,而美版採用的則是一種前燈插入式中網。另外在霧燈區域、前後下護板、越野護板等處進行了精緻化的處理,尤其是用料上也沒有采用海外版的普通硬塑料,而是帶有高光色澤的飾板。這些細節都顯示出福特方面對中國消費者所在乎的“精緻感”有很好地回應。

第六代探險者依然採用遊艇式的懸浮車頂,粗壯的C柱採用下滑設計,顯得動感優雅。當然這可不是偷師路虎,1990年推出的第一代探險者就採用了粗壯C柱設計,後期款就開始出現了斜線型C柱,延續至今。不過國產探險者是將整個車頂都改用了黑色車頂。

此外,縱置後驅平台優勢可以佈置下更強大的發動機,2.3T引擎加縱置10AT變速箱的組合,有276馬力的輸出,百公里加速能跑到7秒級別。底盤方面,全新探險者採用了鋁合金雙球節彈簧減震短前懸+五連桿後懸, 前後懸掛下襬臂使用鋁合金鍛造件,這些機械層面的輕量化、性能化選擇,在操控性能上也規避了大車的笨拙緩慢。

內飾換大屏,材質達水準

轉到車內,內飾最大的變化在於,海外版是10寸中控屏+空調控制組件,而國產版本全系標配了12.8寸的全觸控屏幕,配合福特和百度合作開發的SYNC+ 2.0系統。

很多人會拍腦門的説,國產的大屏幕看上去太突兀,但是相比於海外版老套的手動控制空調,或許國內的這套全觸控+語音控制明顯更討人喜歡一些。唯一的遺憾是,受限於原有的設計,屏幕上沿比較高,沒有完全融入前IP台的設計,顯得有些突兀——實際上因為全新探險者坐姿很高,中控顯示屏上沿其實是齊平的,並不會影響視野。

再多説一句,不要以為更換12.8寸觸控屏幕的成本更低,雖然組件成本節省了,可是整套系統需要重新開發,這是算到前期投資裏面的。

內飾材質方面,Platinum和ST Line兩種車型也有所區別,前者採用了大量皮革的包裹,包括前IP台的接觸面、車門板的上半部等等,只是手感偏硬,而飾條選擇了實木紋理的風格。後者的前IP台則更像是搪塑材質,然後更多地方使用了紅色雙縫線勾邊。

內裝的上半部基本沒有太多直接用硬塑料的地方,硬材質的出現要麼是銀色的飾板,要麼就是黑色鋼琴漆覆蓋件,除了容易收集指紋外沒什麼值得挑剔的。實在要説不足,大概就是中央Console的兩側都是硬飾板,沒有包裹軟材質,可能腿搭上去會覺得硬。

在豪華感的營造上,Platinum版本座椅的菱格紋打孔、雙拼設計會更有高級質感,這個級別也擁有了B&O;的音響。同樣採用福特車型統一的旋鈕式換擋,但在換擋旋鈕底部、前排杯架內部等處都有氛圍燈,甚至後排車窗都有遮陽簾,這些細節都顯示出了全新探險者的用心程度。

五米車長空間不輸陣

在進入後排空間體驗環節之前,在前排的駕駛者很容易感受到縱置後驅平台帶來的一個額外空間優勢,那就是前排外側腳部空間非常充裕,甚至左腳都可以很舒展的往前伸,而不用卷着左腿開車。

儘管擁有5075mm的車身長度、軸距也達到3025mm,但不少人還是很懷疑探險者的空間水平,主要是覺得縱置後驅雖然高級,但是後排空間一定會被擠壓。可是從實際體驗來看,全新探險者的工程師在空間佈置上尤其用心,基本上實現了七人乘坐狀態下每位乘員都能有充裕空間。

國產探險者將全系可選六座車型,而基本配置則是2+3+2的七座設置。先説3座形式的第二排,中間三個座位是30:30:30平均佈置的,而不是40:60的設定,據説這是為了讓家庭每一個乘客都很平均的享受空間。

這樣的平均佈置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從左右兩邊進出第三排都很方便,而不是説可能某一邊佔了大比例,推動座椅會更費力。而且得益於超過2米的整車寬度,福特的工程師在第二排座椅兩邊留出了至少可以容納一隻腳寬度的進出空間,這樣去到第三排會更加便捷,而不需要大跨步或者踮着腳進去。

第二排空間的可移動範圍還是足夠大。將第二排座椅調整到最後端,身高180cm的測試者能夠得到超過兩拳三指以上的膝部空間,而即便調至最前端也可以保留三指左右的膝部空間。

如果把第二排滑動到中間——差不多還剩下一拳半的膝部空間——這時同樣的測試者去到第三排入座後膝部大概還有幾指的空間。同樣得益於探險者的寬車身,第三排在坐兩個人的情況下橫向空間足夠,加上第二排座椅下方是鏤空的,腳可以伸進去,也不會覺得憋屈。

為了舒適性的考慮,福特工程師在後懸掛裝了一個高聳的避震桶,所以第三排座椅兩側是有一個“扶手”的,腿部側向空間會被削弱一些。有人提出為什麼不是第在三排佈置三個座椅,這是因為GB7258標準要求是每個座椅至少400mm,佈置後排三座不行。

當然,整個探險者最不用擔心的就是頭部空間,即便是第三排,也可以有一拳三指以上的頭部空間。並且因為第三排佈置在粗壯的C柱之後,通透感更好,真的是完全沒有其他七座SUV那種“幽閉感”。一個需要指出的地方則是第三排座椅有點矮,至少正常成年人坐進去大腿較大部分是懸空狀態。

至於六座版車型,同一位測試者表示,可能因為六座車型滑軌長度不同,第二排調至最後端大概只會有兩拳左右的膝部空間,但是第三排的空間要明顯比七座版車型更好,隨便調整一下第三排就有一拳的膝部空間,完全足夠了。

最後是後備廂儲物空間方面,據福特工程師透露,因為更高級的五連桿後續懸掛在X向空間上更有佈局優勢,並且後備箱空間也還是十分有優勢。實際測量下來差不多後備廂進深是一個20寸登機箱的寬度,或許可以平放兩個登機箱。如果覺得空間不夠,那麼放倒第三排就可以拓展出很大的後備廂空間,還不夠?那麼將第二排放倒,估計就能運冰箱了。

特別細心的一點是,後尾門打開後保險槓和後尾廂是齊平的,非常方便搬抬大物件,放倒第三排也是一個略帶角度的傾斜,由能很順手地從後備廂卸下大物件。對了,第三排的放倒可是一鍵電動的,而不再是拉繩了。

駕仕總結:

先一句話總結探險者的空間表現:作為一款五米級別的縱置後驅車型,在空間上和同樣尺寸的前置前驅中大型SUV空間相比,全新探險者做到了接近的程度,折射出福特工程師高超的工程能力了。

其次在產品性能和配置上面,從設計上的細微調整到智能配置上的換裝,以及配置層面的一步到位,完全不需懷疑長安福特和福特中國對這款中大型SUV的用心。

事實上,從定價來看,長安福特把採用縱置後驅平台的探險者定在40萬元價位是一個討巧的設定:一方面是30萬元的主流合資品牌只有橫置前驅的7座車型,不管空間大不大,至少高級感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儘管40萬元是BBA豪華中型SUV的主戰場,可是BBA們缺乏七座產品——再往上最便宜都是70萬元級別了——無法滿足這類剛需羣體。

因而,以縱置後驅高級平台打底、車內空間全面比肩豪華中大型SUV、7座需求、全面標配越級配置,還只要40萬元,長安福特的探險者在這個細分市場幾乎沒有對手——或許應該用“一定”——這意味着探險者有很大機會打開新的藍海市場,給長安福特帶來真正的增量。

文、圖|JackieL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