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父母兩邊的親戚,你跟哪個更親?

文|文兒

“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的叫外公......”

這段念起來相當拗口的繞口令一般的歌謠,想必如今的年輕父母都給孩子聽過。即便父母沒有聽過,走在街上或者經過幼兒園門前,也會聽到擴音喇叭裏這樣的童聲。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父母兩邊的親戚,你跟哪個更親?

歌謠的本意是在教孩子認識自家親戚。教孩子的時候大人多半還會開個玩笑“你覺得是爺爺奶奶親還是姥姥姥爺親?”

孩子可能不曉事,那麼作為成年人,你又跟哪一方的親戚更親?作為年輕父母,你瞭解“堂親”和“表親”嗎,過年回家當孩子問你這是什麼親戚時,你又該如何跟孩子説呢?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父母兩邊的親戚,你跟哪個更親?

“堂親”和“表親”的區別

“堂親”指的是父親這邊的親戚。在以前,一大家子裏即便幾個兄弟都成了家,也互相不分家生活在一個堂屋裏,所以父親的兄弟生下的孩子,互相之間稱為“堂親”。比如爸爸的哥哥是伯伯,弟弟是叔叔,叔叔伯伯家的兒子被叫做“堂哥堂弟”,女兒被叫做“堂姐堂妹”。

而“表親”指的是母親這邊的親戚,比如媽媽的姐姐妹妹被稱為姨,姨家的兒子女兒就是表哥表姐,表弟表妹。

“堂親”和“表親”,哪個更親?

我們老祖宗有這麼一句話“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這話年輕一代的父母可能很陌生,但對老一輩人來説卻十分熟悉,因為它説出了父親和母親兩方親戚們關係親疏遠近的精髓。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父母兩邊的親戚,你跟哪個更親?

為什麼是“表親三千里”?因為媽媽嫁了人之後,跟孃家的聯繫隨着地理位置的疏遠而冷淡,自然孃家這邊的表親關係也都漸漸淡下來;而爸爸這邊的堂親,因為和自己是同一個姓,往上能追溯幾百年,自然關係更親。除了這句諺語外,更為直觀的解釋還有這句“兩姨親不算親,沒了姨娘斷了根;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着筋”。

其實對此我深有體會。我有兩個姨,但媽媽因為嫁得遠,回孃家的次數就少,跟兩個姨之間的距離也遠,我和兩個姨的關係就顯得比較淡,跟她們的子女關係更淡;但我爸這邊的親戚就不同。因為爸爸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年過年過節,我的姑姑們都會去我家,家裏熱熱鬧鬧的,平時我們也常常電話聯繫,我姑姑家的孩子們我們也很熟,自然關係更好。

從這點上説,“堂親”的確是比“表親”關係更親近些。

當然,如今的年輕人因為遠赴城市工作安居,跟老家的親戚們來往機會變少,關於親戚的概念已經很淡薄。但做了父母之後,因為子嗣單薄,就希望孩子能夠跟叔叔伯伯或者舅舅姨的孩子來往更多一些,一方面是為了增加玩伴,另一方面也是為孩子將來努力積攢親戚關係。這時候,到底是表親更親近,還是堂親更親近,就取決於平時跟哪方互動來往更多了。

【話題討論:你是跟堂親關係更好,還是跟表親關係更好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0 字。

轉載請註明: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父母兩邊的親戚,你跟哪個更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