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的甦醒及病情好轉,此次“中毒”事件繼續在國際社會的關注中發酵。
當地時間9月15日,納瓦利內在個人社交網站上發佈了一張他在德國醫院病房裏與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合照,他透露此前一整天沒有藉助呼吸機,完全是自主呼吸。納瓦利內健康狀況持續好轉,已完全恢復意識並可以下牀活動,但他聲稱“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媒體援引德國安全機構高級官員的消息報道説,納瓦利內表示,身體恢復後並不打算移民或留在德國,他計劃返回俄羅斯,繼續自己的政治活動。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對此發表評論説,所有人都會為一位公民的健康狀況改善感到高興;任何俄聯邦公民都可以自由離開、自由返回俄羅斯。佩斯科夫同時表示,無論是此前還是現在,對於納瓦利內的病因進行協同調查,俄方態度一直是完全開放的,但俄方一直無法理解,既然法國和瑞典專家有機會獲取納瓦利內身體組織的樣本,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專家也能得到分析結果,為何俄專家就不能拿到樣本?德國不向俄提供納瓦利內檢查樣本和身體狀況信息,在此事上不與俄方協作,俄方感到非常困惑,同時仍對此抱有希望。
在德國和歐美多國看來,納瓦利內“中毒”已是確定的事。他們雖未明確指出“中毒”系俄當局所為,但開展的一系列調查活動及擬實施的制裁舉措,目標均直指俄羅斯。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説,德國軍方醫療專家認為納瓦利內系化學毒劑中毒,這一結論此前也在法國和瑞典的實驗室中得到證實。現在有“無可辯駁的證據”表明,該毒劑使用了“諾維喬克”系列中的一種神經毒素,使用此類毒劑已嚴重違反國際法,敦促俄羅斯與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合作進行公開調查。博雷利稱,歐盟認為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已無任何歧義,“這是一次未遂謀殺,我們譴責這樣的暗殺企圖”。
俄聯邦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對於歐方的直接或間接指控回應稱,俄境內的所有“諾維喬克”毒劑庫存已按國際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協議銷燬,並按規定記錄在案。因此,妄言俄境內生產或保留該化學制劑的説法均系虛假信息。
對於“納瓦利內事件”對歐俄關係產生的影響,博雷利稱,在9月21日的歐盟外長會議上,將討論批准一項以納瓦利內命名的“侵犯人權制裁製度”,該制度類似於美國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
《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是美國以俄羅斯税務律師馬格尼茨基命名的法案。2008年,馬格尼茨基被指控逃税被俄強力機關逮捕,西方認為真實原因是其調查俄政府腐敗案件。2009年,馬格尼茨基在羈押期間死亡。2012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最初專門針對“迫害馬格尼茨基”的俄官員,後來奧巴馬總統簽署通過《2017國防授權法案》中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將制裁對象擴大到全球範圍。該法案遭到諸多國家強烈反對,認為美國將本國法律強加於其他主權國家,不僅嚴重違背國際關係原則,還違反其他國家的民族自決原則。
令人特別關注的是,因為“納瓦利內事件”的發生,在俄德此前鼎力推進的“北溪-2”天然氣管線建設項目中,德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德國政府方面日前表態稱,不排除將德俄共建中的“北溪-2”項目列入制裁標的的可能。原本就因美國力阻等原因打上深深政治烙印的“北溪-2”經濟項目,前景將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不過,反對將“北溪-2”項目與制裁掛鈎的也大有人在。德國聯邦議院經濟與能源委員會主席、左翼黨主席克勞斯·恩斯特認為,停止“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將改變德俄雙邊關係的質量,德俄能源合作不應被作為政治施壓手段來使用,“北溪-2”與“納瓦利內事件”應分開處置。
分析人士認為,俄德兩國能源合作開始於冷戰時期,在當時的德蘇關係遠不及今天德俄關係的情況下兩國尚能開啓能源合作,德國如果因為納瓦利內事件“懲罰俄羅斯”而停止“北溪-2”項目,無疑是錯誤的,也有悖於德國和歐洲的能源戰略。
本報莫斯科9月1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駐俄羅斯記者 張健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