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江南水鄉,自古富庶;貴州銅仁,西南山區,經濟相對落後。
東西協作,不以山海為遠。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蘇州與銅仁就此結了緣。2016年,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一聲號令,次年,蘇州對口幫扶貴州省銅仁市工作隊23名隊員分批抵達銅仁,自此在這片西南土地上開啓了扶貧協作新徵程。
脱貧致富,就業先行。3年來,從幫扶本地就業到鼓勵勞務輸出,從訂單式就業到創業培訓……蘇銅協作打出一套漂亮的促就業“組合拳”,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翻開新篇章。
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這兒原先是我家,以前很破的,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去年一改造,可漂亮了。” 侗族姑娘周清英用房卡刷開“九十間民宿”後,開始了日常的查房工作。
28歲的周清英原是銅仁市萬山區牙溪村的一名貧困户,隨着牙溪生態農場的建成,她的身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作為農場內“九十間民宿”的客房領班,她現在每個月可領取2800元的工資。
“為照顧兩個孩子,我以前一直留在村裏沒工作。牙溪生態農場項目啓動後,我們把老房子租了出去,拿租金的同時還有了這份工作。”周清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房屋租賃改成民宿後,她家一年的收益租金達到26231元。加上工資,牙溪一個項目就為家裏帶來了5萬餘元的收入。
“牙溪生態農場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吸納了大量本地居民就業,建設過程中吸納150人以上,投入運營後吸納了80人。”銅仁市萬山區蘇高新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銷售部副總監葛雯透露,牙溪生態農場項目試營業以來,成功解決了當地300餘人的就業問題。
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210家東部企業先後到銅仁投資,一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村子、走進工廠,走上了就業致富的小康之路——
蘇高新集團投資1.5億元打造的蘇高新農產品供應鏈示範基地項目,成功引進蘇州食行生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鴻海(蘇州)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入駐。其中,蘇州食行生鮮直接帶動當地80名勞動力就近就業,鴻海(蘇州)解決了150個就業崗位。
從蘇州太倉引進的綠色新能源科技類企業——貴州矽美仕綠色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就業人數30人左右,後期預計用工將達到150人。
東西協作結碩果,蘇銅山水一家親。今年8月4日至5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貴州銅仁考察時表示,希望江蘇企業克服疫情影響,通過加強職業培訓、組織復工包車、開設扶貧車間等舉措進一步增加當地就業,讓農民搬遷後穩得住、能增收。
未來,蘇銅兩地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合作共建園區等地興建廠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等不同類型“扶貧車間”,同時通過實施幫扶項目、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力求年內在銅就近就業貧困人口超1.2萬人。
走出去就業,一人就業全家脱貧
蘇州毅佳電子招50人,學歷不限,工資待遇最高4800元/月;蘇州阿特斯招100名初中以上學歷作業員,工資待遇5000-5500元/月……8月26日,蘇州高新區·銅仁萬山區人力資源市場,電子大屏上滾動播放的蘇州企業招聘信息,吸引了一大波有意向外出就業的本地年輕人。
萬山區旺家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羅煥楠告訴記者,銅仁本地工資一般只有2000多元,到蘇州工作工資正常在4000元以上,這對當地居民來説相當有吸引力。更具吸引力的是,易地搬遷羣眾若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政府還會額外給9000元就業補貼。“因為待遇好,很多年輕人都想去蘇州工作。”
一人就業,全家脱貧。2017年以來,蘇銅兩地將勞務協作作為貧困户增收脱貧的重要措施,鼓勵銅仁勞動力尤其是貧困勞動力到蘇州就業,並互設勞務協作工作站11個,對在蘇州就業貧困勞動力實行“一人一檔”服務。今年起,“蘇州抗擊疫情人力資源調劑平台”已累計向銅仁發佈用工需求5萬餘人。
與此同時,兩地還引導蘇州技師學院等職業培訓學校和35家重點用人企業,與銅仁中高職院校開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技能人才培養模式。2017年以來,817名銅仁籍學生到蘇州就讀職業學校,成功打造了“1 1 1”讀書助貧幫扶品牌,即1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來蘇州就讀 1名學生家長來蘇州就業 1户貧困家庭,以此實現長期脱貧。
就業難,往往是因為缺技能。為打破這一困局,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蘇銅兩地共合作舉辦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免費培訓班391期,培訓貧困勞動力15029人,幫助5354名貧困勞動力在蘇州就業,26579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5583名貧困勞動力在其他地區實現就業。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銅仁務工人員赴蘇返崗難、就業求職難,蘇州企業用工缺口大。為鼓勵銅仁籍工人及時返蘇返崗,銅仁市對到蘇州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貧困勞動力一次性補貼3000元;對穩定就業達6個月以上的,給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對繳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滿6個月以上的,發放1000元/人社會保險補貼。與此同時,蘇州對到蘇就業的銅仁籍貧困勞動力,參照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給予用人單位繳費部分全額補貼。對介紹銅仁籍貧困勞動力到蘇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每成功推薦1人,給予1500元職業介紹補貼。
“今年,各項工作都在繼續推進,在蘇穩定就業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倍,展現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江蘇省對口幫扶貴州銅仁市工作隊領隊,銅仁市委常委、副市長查穎冬如是説。
全民奔小康,扶貧路上不落一人
8月底的貴州銅仁,雖已入秋,太陽依舊火辣。走進位於玉屏侗族自治縣的殘興洗消服務有限公司,正對大門的一間數百平方米的大操作間內,十幾名工人正低頭清洗由各個餐飲店送來的餐具及賓館布草。
“公司一共有42名員工,其中殘疾人17名,他們都憑自己的雙手端上了‘飯碗’。”公司副總經理石坤傑自豪地説。
作為殘興洗消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石坤傑也是一名殘疾人。據石坤傑介紹,自己以前是開按摩院的,深知殘疾人羣不易的他,一直想創造一個為更多殘疾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平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公司另一名創辦人馬芝國。馬芝國存在手部功能障礙,因為理念相近,二人一拍即合,並於2016年一起創辦了這家洗消公司。
去年,蘇州太倉市撥付給玉屏殘聯幫扶資金30萬元,由玉屏殘聯將幫扶資金入股玉屏縣殘興洗消服務有限公司,玉屏殘聯匹配3萬元共同入股。“幫扶資金變股金後,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可參與分紅,具備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則優先到企業就業。” 石坤傑説。
扶貧路上不落一人。為解決“半勞力”“弱勞力”就業難題,來自蘇州的蘇繡亦跨越千里與傳統苗繡牽起了手。銅仁市萬山區旺家社區微工廠一樓的巾幗錦繡坊裏,十餘名身着民族服裝的繡娘穿針引線,隨着纖細的雙手上下飛舞,精美的花朵如魔術般出現在眼前。“我們組織蘇繡老師培訓銅仁繡娘,讓她們的產品被更多人接受,同時也解決了更多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萬山區旺家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羅煥楠稱,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加入錦繡坊,自己掙了錢,也更自信了。
讓就業脱貧帶動貧困户穩定脱貧。截至目前,銅仁市10個國家級貧困縣(區)中,除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計劃今年脱貧出列外,其餘9個區(縣)均已順利摘帽,三年共有41.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成功脱貧。
交匯點記者 紀樹霞/文 王子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