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小麥(圖源:新華社)
再過20多天,華北平原的小麥就成熟了。這當口,有的地方卻傳出了“割青麥作飼料”的消息。農民將青小麥收割,以1500元/畝的高價賣給飼料企業。有人説:青麥割了當飼料,一畝能賣1500元,比成熟了再賣還賺錢呢!
眼下,俄烏局勢帶動全球糧價上漲,保障糧食安全更顯重要。這時候糟蹋小麥,到底咋回事?島叔聯繫了山東、河南、江蘇的小麥種植户,他們卻説沒有收購商找其購入青麥。
業內人士認為,收割青麥作青貯飼料的事不常見。網上流傳的視頻沒有真正的收割場景,翻來覆去都是已有畫面的拼湊。就此,可做兩點簡單分析:
一是有企業存在買青貯小麥應急的需要。去年,北方不少地區遭遇嚴重秋汛,長時間陰雨天及青貯飼料價格上漲,對少部分養殖企業收儲青貯玉米造成影響。青貯飼料採買不及,青麥就成了代替。
二是以1500元/畝價格收購青麥不可持續。目前養殖企業常用的青貯飼料主要包括玉米、苜蓿、燕麥等,這些青貯飼料的價格遠低於1500元/畝。從飼料作物的營養來看,小麥趕不上前述幾種,尤其小麥才剛灌漿,並不適合動物吃。
既然只是個別現象且難以持續,為啥這事近期刷屏?原因值得深思。
一位小麥種植户對島叔説,養殖企業通常不會以1500元/畝的價格大量收購青麥,他種了20多年小麥還沒碰過這種情況。但如果有人故意搗亂、炒作價格,那就不用考慮價格的事了,畢竟就是收幾畝作個秀,再高的價格也能出。
究竟誰在毀麥,目前尚無定論,但事情不能輕易罷了。在全球糧食危機加劇的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這根弦片刻松不得。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等聯合發佈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去年,全球面臨日常性食物短缺的人數創新高;今年,俄烏危機影響全球糧食生產,或進一步推高短缺數字。不少國家緊捂“糧袋子”,限制農產品出口。
目前,中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這一保障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中國人付出艱辛努力得來的。拿即將收穫的冬小麥來説,去年播種時北方遭遇罕見秋汛,1.1億畝冬小麥晚播,佔播種總面積1/3,一些地方苗情是歷年來最複雜、最差的。一位山東農户回憶:“地裏都是水,我都想放棄種植了。得虧大夥兒一起努力,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蟲,一道道關闖下來,才有了不錯的長勢。”
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將維持緊平衡。為此,我們決不能容忍損壞糧食、破壞生產的行為,此種歪風邪氣若蔓延,勢必影響糧食安全。5月10日,農業農村部發文明確,各地要進一步全面排查毀麥開工、青貯小麥等毀麥情況,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還公佈了熱線電話,有發現毀麥問題線索的島友可以行動起來了。
農民肯割掉收穫在即的青麥,是因為賣作飼料價更高。這引出平衡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的大問題。億萬農民起早貪黑、揮灑汗水,希望看到好收成、得到好收益。從這次事件發展脈絡看,相關收購商趁虛而入,以高價誘導農民。但如前文分析,青麥高價不可持續,今年小麥售價也不低,有機構預計新麥上市價格將超過1.5元/斤,再加上一些補貼,收益還是挺高的。
長遠看,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還要更加重視農民訴求,避免“穀賤傷農”,各地各部門得出真招,多拿點實在、管用的好舉措,提高種糧收益,讓農民種糧更有奔頭。種地盼收成,只要不“穀賤傷農”,誰願意割掉收穫在即的田產呢?
6月1日前後,全國冬小麥將大面積開鐮收割,總產量約為全年糧食產量的1/5。忙活了大半年,人們盼望增收,而不是添堵。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説得好:珍惜農民朋友200多天的勞動成果,中國人的飯碗大家一起端。
文/江北漁者
編輯/雲歌
來源:微信公眾號“俠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