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歐盟成員國立陶宛屢屢在台灣問題上以身犯險,公然違反一箇中國原則和國際關係準則,遭到中方多次嚴厲警告,卻不知悔改。11月18日,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覆交涉,允許台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立陶宛剛碰到紅線,就突然接到噩耗!
11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強調,此舉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聲明同時“正告台灣方面,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無論‘台獨’勢力如何歪曲事實、顛倒黑白,都改變不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箇中國的歷史事實。企圖挾洋自重,搞政治操弄,最終必將是死路一條”。
立陶宛此次遭遇沉重打擊,可以説是自食惡果。7月下旬,立陶宛宣佈相關消息時,致使中立關係變得岌岌可危。中方在8月初宣佈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算是給予的一次嚴厲的警告,畢竟在中國外交史上撤回大使的情形非常少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劉作奎曾指出,假如立陶宛仍與台當局勾連,中立關係就很難出現改善的跡象,如果出格的行為越來越多,未來不排除兩國絕交的可能。
顯而易見,自以為是的立陶宛政府把警告當成了耳旁風,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然也必須承受應有的代價。立陶宛經濟學家杜勃尼科瓦斯表示,立陶宛從中國進口了各種電器、機械設備和精密儀器,形成了相當大的依賴。由於立方不斷進行外交挑釁,今後可能無法從中國進口這些商品了。如果中國實施嚴厲制裁,立陶宛將在沒有中國商品的情況下艱難度日。杜勃尼科瓦斯強調,立陶宛用了8年時間才打開中國市場,破壞中立關係的行為不可饒恕。
舉報/反饋